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包括对称的钳柄,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钳柄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块,对称的所述圆块相互铰接,对称的所述圆块分别固定连接长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长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夹持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凹槽,对称的所述夹持杆的合侧面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架基体片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本装置能够夹持固定鼻中隔软骨和支架基体片,便于进行鼻中隔软骨和支架基体片的缝合。
Fixation and suture expander of nasal sept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
本技术涉及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修复先天性的或因意外事故引发的鼻部缺陷,或是为了使得鼻子更加美观,大多数临床医生会选择在病患的鼻部植入支架(假体)来调整鼻子的外观。考虑到手术并发症、生物相容性等因素,支架一般由医用硅胶、膨体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支架主要由多个呈片状的基体(五到七片)拼接而成,在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用可吸收线拼接各片基体形成支架,再将支架与鼻中隔软骨缝合。现有技术的客观缺点为:术中缝合各片基体鼻中隔连接部位时,需使用传统鼻窥器撑开两侧鼻中隔粘膜,同时使用软骨镊夹持基体缝合,费时费力且不精确。进而导致术后支架不稳定,术后出现鼻头歪斜等情况出现,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设计了一种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方便进行鼻中隔支架的固定缝合。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包括对称的钳柄,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钳柄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块,对称的所述圆块相互铰接,对称的所述圆块分别固定连接长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长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夹持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凹槽,对称的所述夹持杆的合侧面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架基体片固定块,每对所述支架基体片固定块形成支架基体片卡槽,所述夹持杆的另一侧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三角形凸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钳柄的另一端合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方形块,两个所述方形块分别通过弹簧一固定连接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固定连接螺杆的两端,所述螺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旋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个所述钳柄的中部固定连接扇形齿板,另一个所述钳柄的中部固定连接U形块,所述U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的一端,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侧面通过弹簧二固定连接扳手齿板,所述扳手齿板的中部拐角处固定连接圆柱,所述圆柱铰接所述U形块,所述扳手齿板的一端啮合所述扇形齿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钳柄和所述长杆之间夹角为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夹持杆和所述三角形凸起之间夹角为90-150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夹持杆和所述三角形凸起之间最优选夹角为12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能够夹持固定鼻中隔软骨和支架基体片,便于进行鼻中隔软骨和支架基体片的缝合;(2)U形凹槽便于在进行手术时缝合线的打结和固定;(3)三角形凸起能够利于分离开鼻中隔粘,有效减少对鼻中隔粘膜和支架基体的夹持,以减少粘膜及软骨损伤;(4)扇形齿板、扳手齿板和弹簧的存在形成了锁紧机构和弹性复位机构,能够确保钳柄的固定,有效的减少术中固定时移位,增加固定精确度;(5)支架基体片能够放置于支架基体片固定块形成的支架基体片卡槽内,方便将支架基体片置入两侧鼻中隔粘膜内,鼻中隔软骨两侧,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套筒,2、钳柄,3、扇形齿板,4、圆块,5、长杆,6、夹持杆,7、方形块,8、弹簧一,9、旋钮,10、扳手齿板,11、圆柱,12、弹簧二,13、固定块,14、U形块,15、三角形凸起,16、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7、U形凹槽,18、横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对称的钳柄2,对称的所述钳柄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块4,对称的所述圆块4相互铰接,对称的所述圆块4分别固定连接长杆5的一端,对称的所述长杆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夹持杆6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夹持杆6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凹槽17,对称的所述夹持杆6的合侧面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每对所述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形成支架基体片卡槽,所述夹持杆6的另一侧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三角形凸起15。对称的所述钳柄2的另一端合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方形块7,两个所述方形块7分别通过弹簧一8固定连接套筒1,两个所述套筒1分别固定连接螺杆18的两端,所述螺杆18的中部固定连接旋钮9。一个所述钳柄2的中部固定连接扇形齿板3,另一个所述钳柄2的中部固定连接U形块14,所述U形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13的一端,所述固定块13的另一端侧面通过弹簧二12固定连接扳手齿板10,所述扳手齿板10的中部拐角处固定连接圆柱11,所述圆柱11铰接所述U形块14,所述扳手齿板10的一端啮合所述扇形齿板3。所述钳柄2和所述长杆5之间夹角为120度。所述夹持杆6和所述三角形凸起15之间夹角为90-150度。所述夹持杆6和所述三角形凸起15之间最优选夹角为120度。所述夹持杆6和三角形凸起15之间的夹角与所述长杆5和钳柄2之间的夹角利于术者于鼻背部手握钳身,良好暴露手术视野。所述U形凹槽17利于缝线穿进穿出打结。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首先捏钳柄2带动钳柄2稍微相互靠近,试验捏钳柄2时用的力,在捏钳柄2带动钳柄2相互靠近时,弹簧一8被相对压缩,钳柄2带动长杆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摆动,两个长杆5分别带动夹持杆6等分开,如果捏钳柄2时用的力太大,转动旋钮9带动螺杆18转动,螺杆18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筒1移动,套筒1相互靠近拉伸弹簧一8,弹簧一8被拉伸,长度变长,捏钳柄2使其相互靠近时用的力变小,如果捏钳柄8时用的力太小,反向转动旋钮9带动套筒1相互远离即可,调节完成后,将雕刻好的支架基体片卡于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形成的支架基体片卡槽中,将夹持杆6的两端部靠近患者鼻部,然后捏钳柄2使其相互靠近,使钳柄2带动长杆5摆动分开,长杆5带动夹持杆6摆动分开,直至长杆5带动夹持杆6分开合适距离,能够使两侧的支架基体片放置于鼻中隔软骨两侧,然后手握钳柄2,捏扳手齿板10,扳手齿板10压缩弹簧二12,扳手齿板10脱离扇形齿板3,弹簧一8回弹,手握钳柄2控制钳柄2相互远离回位的速度,钳柄2缓慢相互远离带动长杆5缓慢靠近,长杆5带动夹持杆6缓慢靠近,夹持杆6带动两侧的支架基体片放置于两侧鼻中隔粘膜内的鼻中隔软骨两侧,夹持杆6夹持固定好需要缝合的部位时,松开扳手齿板10,弹簧二12回弹,扳手齿板10卡入对应的扇形齿板3的卡槽内,三角形凸起15分离开鼻中隔粘膜,在垂直两侧三角形凸起15撑起的鼻中隔粘膜下,将缝针通过U形凹槽17穿过鼻中隔软骨至对侧支架基体片穿出,缝线打结固定。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包括对称的钳柄(2),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钳柄(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块(4),对称的所述圆块(4)相互铰接,对称的所述圆块(4)分别固定连接长杆(5)的一端,对称的所述长杆(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夹持杆(6)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夹持杆(6)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凹槽(17),对称的所述夹持杆(6)的合侧面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每对所述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形成支架基体片卡槽,所述夹持杆(6)的另一侧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三角形凸起(15)。/n
【技术特征摘要】
1.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包括对称的钳柄(2),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钳柄(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块(4),对称的所述圆块(4)相互铰接,对称的所述圆块(4)分别固定连接长杆(5)的一端,对称的所述长杆(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夹持杆(6)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夹持杆(6)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U形凹槽(17),对称的所述夹持杆(6)的合侧面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每对所述支架基体片固定块(16)形成支架基体片卡槽,所述夹持杆(6)的另一侧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三角形凸起(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支架固定缝合扩张器,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钳柄(2)的另一端合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方形块(7),两个所述方形块(7)分别通过弹簧一(8)固定连接套筒(1),两个所述套筒(1)分别固定连接螺杆(18)的两端,所述螺杆(18)的中部固定连接旋钮(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博,
申请(专利权)人:朱荣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