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筋膜闭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819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柱状壳体、拉杆、柱状驱动手柄、送线针、连接在壳体下端和拉杆下端的可翻转托板体,所述的可翻转托板体包括两个,每个可翻转托板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安装部上设有圆柱形销轴孔和圆弧形滑孔,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镶嵌有硅胶块且硅胶块位于夹持部上的通孔内,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在收纳槽内通过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连接有保护帽,送线针穿过可翻转托板体上的硅胶块后,送线针针尖顶在保护帽内,避免针尖伤及患者内部脏器,同时保护帽在送线针推动的过程中不会与其脱离,更加安全可靠。

Minimally invasive fascial occl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创筋膜闭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技术介绍
对于微创手术来说,手术完毕后的人体上的穿孔一般都是在外表皮进行缝合,由于穿孔的口径小,没有办法进行内部的缝合,导致穿孔愈合慢且愈合不结实,为此现逐渐采用筋膜闭合器对微创手术穿孔进行缝合,在筋膜闭合器进行穿孔缝合时,送线针在穿过腹壁送线时,送线针的针尖贯穿腹壁后容易刺伤腹壁内部的脏器,由于送线过程难以把控,送线针的针尖甚至会意外刺穿内脏,非常危险,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611024846.4(微创筋膜闭合器),其中提供了保护罩5-1及与其连接的弹力件5-2,当送线针3穿出送线通道4时,其针尖顶在保护罩5-1的内侧面,从而避免了送线针3尖扎伤、刺穿患者内部器官。但是,由于送线针3沿送线通道4倾斜伸入,送线针3的针尖必然倾斜顶在保护罩5-1的内侧面上时,且斜向下推动保护罩5-1使弹力件5-2发生形变时,由于弹力件5-2是弹力套,当保护罩5-1斜向下拉动弹力件5-2时,弹力件5-2四周的变形量不一致,必然导致保护罩5-1受力不均而发生倾斜,那么送线针3的针尖顶在保护罩5-1就会不稳,甚至会发生滑移使得送线针3的针尖偏出保护罩5-1,从而有刺穿弹力件5-2的风险,进而存在伤及患者内部脏器的风险,因此,此方案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具体内容如下: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柱状壳体、拉杆、柱状驱动手柄、送线针、连接在壳体下端和拉杆下端的可翻转托板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可翻转托板体包括两个,每个可翻转托板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安装部上设有圆柱形销轴孔和圆弧形滑孔,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镶嵌有硅胶块且硅胶块位于夹持部上的通孔内,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上述的通孔位于收纳槽的中部,在每个收纳槽底部的边沿上对称固定有两长条状的固定块,每个固定块长度方向均沿收纳槽底部的边沿设置,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收纳槽底部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在每个固定块外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甲,每根弹力条甲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在每个固定块内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乙,每根弹力条乙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所述的保护帽为圆筒状,保护帽的底部密封上端开口。优选的,所述的弹力条甲的自然长度小于弹力条乙的自然长度。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帽的高度不大于收纳槽的深度。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帽的外径不小于对应的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上通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帽位于对应的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上通孔的正下方,且保护帽的上边沿紧贴对应通孔的下边沿。优选的,所述的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均位于相应的收纳槽内。优选的,所述的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在保护帽上的固定点均布在保护帽的侧面,且两根弹力条甲相邻,两根弹力条乙相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在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在收纳槽内通过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连接有保护帽,送线针穿过可翻转托板体上的硅胶块后,送线针针尖顶在保护帽内,避免针尖伤及患者内部脏器,使送线针缝合过程更加安全快速;由于送线针在送线过程是倾斜伸入的,送线针的针尖顶在保护帽上并推动保护帽斜向下移动,通过设置使外侧的弹力条甲的自然长度小于内测弹力条乙的自然长度,用于平衡因保护帽斜向移动而导致的受力不均,使保护帽在被送线针推动的整个过程中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避免送线针针尖在保护帽上滑移影响整个缝合过程,再者,即使送线针针尖在保护帽上发生滑移,由于保护帽为圆筒状,送线针最多滑移至保护帽底部的下边沿,不会滑出保护帽,因此针尖还在保护帽内也不会伤及患者内部脏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闭合器更加安全,操作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微创筋膜闭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可翻转托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可翻转托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可翻转托板体的仰视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壳体、2.拉杆、3.驱动手柄、4.送线针、51.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52.保护帽、53.弹力条甲、54.弹力条乙、55.通孔、56.硅胶垫、57.可翻转托板体的安装部、571.圆柱形销轴孔、572.圆弧形滑孔、58.收纳槽、59.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6,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柱状壳体、拉杆、柱状驱动手柄、送线针、连接在壳体下端和拉杆下端的可翻转托板体,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132569.3-腹腔内壁吻合器。所述的可翻转托板体包括两个,每个可翻转托板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安装部上设有圆柱形销轴孔和圆弧形滑孔,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镶嵌有硅胶块且硅胶块位于夹持部上的通孔内,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上述的通孔位于收纳槽的中部,在每个收纳槽底部的边沿上对称固定有两长条状的固定块,每个固定块长度方向均沿收纳槽底部的边沿设置,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收纳槽底部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在每个固定块外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甲,每根弹力条甲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在每个固定块内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乙,每根弹力条乙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所述的保护帽为圆筒状,保护帽的底部密封上端开口。所述的弹力条甲的自然长度小于弹力条乙的自然长度,由于保护帽在送线针的推动下是斜向外侧移动,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被拉伸的长度自然不一样,因此将内测的弹力条乙的长度设置较长,以使保护帽在被推动的过程中受力更加均衡,移动过程更加平稳。所述的保护帽的高度不大于收纳槽的深度,自然不受力的状态下,保护帽自然收拢在收纳槽内。所述的保护帽的外径不小于对应的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上通孔的直径,使保护帽能够完全覆盖通孔的底部,保证送线针刺穿硅胶垫后正好伸入保护帽内。所述的保护帽位于对应的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上通孔的正下方,且保护帽的上边沿紧贴对应通孔的下边沿,所述的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均位于相应的收纳槽内,所述的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在保护帽上的固定点均布在保护帽的侧面,且两根弹力条甲相邻,两根弹力条乙相邻。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就原理: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具体的使用过程及使用原理请参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132569.3-腹腔内壁吻合器,本专利技术在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在收纳槽内通过弹力条甲和弹力条乙连接有保护帽,送线针穿过可翻转托板体上的硅胶块后,送线针针尖顶在保护帽内,避免针尖伤及患者内部脏器,使送线针缝合过程更加安全快速;由于送线针在送线过程是倾斜伸入的,送线针的针尖顶在保护帽上并推动保护帽斜向下移动,通过设置使外侧的弹力条甲的自然长度小于内测弹力条乙的自然长度,用于平衡因保护帽斜向移动而导致的受力不均,使保护帽在被送线针推动的整个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柱状壳体、拉杆、柱状驱动手柄、送线针、连接在壳体下端和拉杆下端的可翻转托板体,其特征是:/n所述的可翻转托板体包括两个,每个可翻转托板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安装部上设有圆柱形销轴孔和圆弧形滑孔,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镶嵌有硅胶块且硅胶块位于夹持部上的通孔内,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上述的通孔位于收纳槽的中部,在每个收纳槽底部的边沿上对称固定有两长条状的固定块,每个固定块长度方向均沿收纳槽底部的边沿设置,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收纳槽底部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在每个固定块外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甲,每根弹力条甲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在每个固定块内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乙,每根弹力条乙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所述的保护帽为圆筒状,保护帽的底部密封上端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柱状壳体、拉杆、柱状驱动手柄、送线针、连接在壳体下端和拉杆下端的可翻转托板体,其特征是:
所述的可翻转托板体包括两个,每个可翻转托板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安装部上设有圆柱形销轴孔和圆弧形滑孔,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镶嵌有硅胶块且硅胶块位于夹持部上的通孔内,在每个可翻转托板体的夹持部的下表面设有收纳槽,上述的通孔位于收纳槽的中部,在每个收纳槽底部的边沿上对称固定有两长条状的固定块,每个固定块长度方向均沿收纳槽底部的边沿设置,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收纳槽底部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在每个固定块外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甲,每根弹力条甲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在每个固定块内端上均固定有弹力条乙,每根弹力条乙的自由端均对应固定在保护帽的侧面,所述的保护帽为圆筒状,保护帽的底部密封上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宏宪荆文普邢正伟梁承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迪奥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