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84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具体为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包括外杯体、外杯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筒状杯壁与固定在杯壁底部的外杯底,杯壁的一侧下方设有排尿口,杯壁的内部设有积液隔板,积液隔板的水平端与竖直端均与杯壁内侧连接将杯壁内部分割成大、小两部分,其中较大部分形成内杯体,较小部分形成排尿通道,积液隔板的水平端形成该内杯体的内杯底,积液隔板的竖直端顶部形成溢尿口,排尿通道一端与溢尿口连通,另一端与排尿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新设计了排尿通道,贴近杯壁内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同轴设置的溢尿管,能够避免尿液冲击溢尿口引起的飞溅,同时L形排尿通道能够使得溢出的尿液在排液通道中最终由水平的排尿口排出,从而无需再接排尿管。

A quantitative anti overflow urine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
技术介绍
现有化验科对尿液的采集主要使用接尿杯,传统的接尿杯通常体积较小,而大多数化验者的排尿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易控制的问题,一旦尿量超出杯体容量,常常出现溢出现象,不仅不卫生,也给化验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市面上针对定量接尿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如申请号为:CN201720779340.8的中国技术,其提出了一种接尿杯结构来解决现有接尿杯无法控制接尿量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杯体包括筒状杯壁和圆形杯底,杯底上同轴设有圆孔状溢尿孔,还包括底端连接在杯底顶面上的硬质管状溢尿管,溢尿管底端与溢尿孔连通。”,而该接尿杯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过了如下问题:1由于同轴设置在杯底上的溢尿孔和硬质管状溢尿管的位置位于圆形杯底的中央,当患者排尿时,难以精准控制方向,基本上都会冲击到该管状溢尿管的顶端,而由于溢尿管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与尿液的接触点也较高,因此引起尿液飞溅情况较为严重,给患者尿液采集造成了难度;2由于溢尿孔的位置设置在杯底且与杯底同轴,因此导流方向为向下,使用中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包括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筒状杯壁与固定在杯壁底部的外杯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壁的一侧下方设有排尿口,所述杯壁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L”形的积液隔板,所述积液隔板的水平端与竖直端均与杯壁内侧连接将杯壁内部分割成大、小两部分,其中较大部分形成内杯体,较小部分形成排尿通道,所述排尿通道的横截面也呈“L”形,所述积液隔板的水平端形成该内杯体的内杯底,所述内杯底与外杯底平行,所述积液隔板的竖直端顶部形成溢尿口,所述排尿通道一端与溢尿口连通,另一端与排尿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防溢接尿杯,包括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筒状杯壁与固定在杯壁底部的外杯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壁的一侧下方设有排尿口,所述杯壁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L”形的积液隔板,所述积液隔板的水平端与竖直端均与杯壁内侧连接将杯壁内部分割成大、小两部分,其中较大部分形成内杯体,较小部分形成排尿通道,所述排尿通道的横截面也呈“L”形,所述积液隔板的水平端形成该内杯体的内杯底,所述内杯底与外杯底平行,所述积液隔板的竖直端顶部形成溢尿口,所述排尿通道一端与溢尿口连通,另一端与排尿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贾莉王慧热孜亚·夏吾东李荣郑林杰张源付银利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