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83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包括漏斗、采集管、胶圈,所述采集管顶端和漏斗输出端相连,所述漏斗输出端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顶端外部设有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胶圈设置在采集管外螺纹底部,所述漏斗顶端正面为贴嘴面,所述贴嘴面为向下弯曲弧形边,所述漏斗背面设有向上凸起的通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时,弧形边贴近嘴唇,向上凸起的通气管负责保持采集器内部和外部气压的平衡,从而实现在往漏斗里吐入唾液时,避免唾液飞溅至漏斗外而造成环境污染,2.取出采集管时,漏斗上残余的唾液不会掉落到地上。

A kind of saliva collector which can prevent spla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唾液采集器,具体涉及了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
技术介绍
唾液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不仅含有蛋白质,还含有DNA、RNA、脂肪酸以及各种微生物等。研究发现,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同样存在于唾液中,唾液能够反映出血液中各种蛋白质的变化。因此,就有可能通过唾液的检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与采集血液样本相比,唾液采集和唾液检测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且具有非侵入性,即使在家里也可以进行。由此可见,唾液分析技术避免了采血的痛苦及取尿的尴尬,减少了看病这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除此之外,唾液测试可以大大降低血液传染病的发生率。现有的唾液采集方式主要以漏斗收集式为主,但现有的漏斗收集器存在一定的缺陷,漏斗为普通漏斗,不符合人体嘴唇设计,从而导致人往漏斗里吐入唾液时唾液飞溅至漏斗外而造成环境污染,也没有通气装置,不方便人顺畅的往漏斗中吐入唾液。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包括漏斗、采集管、胶圈,所述采集管顶端和漏斗输出端相连,所述漏斗输出端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顶端外部设有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胶圈设置在采集管外螺纹底部,所述漏斗顶端正面为贴嘴面,所述贴嘴面为向下弯曲弧形边,所述漏斗背面设有向上凸起的通气管。较佳的,所述采集管外表面上设有刻度线。较佳的,还包括上限流盖和下限流盖,所述上限流盖设置在漏斗输出端内螺纹上部,其上设有上通孔,所述下限流盖设置于采集管顶部,与管口齐平,其上设有下通孔。较佳的,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高度为1.8~2.0厘米。较佳的,所述上通孔数量为三个,围绕上限流盖中心点设置,所述下限流孔数量为1个,设置在下限流盖中心点位置。较佳的,所述采集管的底部设有柔软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为圆台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时,弧形边贴近嘴唇,向上凸起的通气管负责保持采集器内部和外部气压的平衡,从而实现在往漏斗里吐入唾液时,避免唾液飞溅至漏斗外而造成环境污染,2.取出采集管时,漏斗上残余的唾液不会掉落到地上。附图说明图1为采集器主视结构图图2为采集器左视结构图图3为采集器立体结构图图4为采集器上限流盖与下限流盖结构图图中1.漏斗,2.采集管,3.胶圈,4.通气管,5.刻度线,6.上限流盖,7.下限流盖,8.上通孔,9.下通孔,10.按压部,11.贴嘴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包括漏斗1、采集管2、胶圈3,所述采集管2顶端和漏斗1输出端相连,所述漏斗1输出端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2顶端外部设有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胶圈3设置在采集管2外螺纹底部,所述漏斗1顶端正面为贴嘴面11,所述贴嘴面11为向下弯曲弧形边,所述漏斗1背面设有向上凸起的通气管4,贴嘴面11根据人体嘴唇形状进行设计,使用时,弧形边贴近嘴唇,从而实现在往漏斗1里吐入唾液时,避免唾液飞溅至漏斗1外而造成环境污染,采集管2上固定套接有胶圈3,胶圈3是用于密封采集管2和漏斗1输出端的连接处,当采集管2与漏斗1螺纹连接后,防止因为采集管2或者漏斗1的质量瑕疵,导致有唾液会从二者连接的缝隙中流出来,造成了环境污染,漏斗1的背面设有通气管4,通气管4是用于保持采集器内部和外部气压的平衡,为了防止唾液飞溅,采集者一般都会将嘴部紧贴在漏斗顶部,这就导致了采集时采集器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随着采集者的呼吸,会导致采集器内外气压不平衡,设置通气管4可以平衡内外气压,保证粘稠的唾液顺利从漏斗1中进入采集管2内,而且通气管4向上凸起,不仅可以避免堵塞,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有效的防止唾液从漏斗1中飞溅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所述采集管2外表面上设有刻度线5,刻度线5用于方便观察采集管2中唾液的含量,还包括上限流盖6和下限流盖7,所述上限流盖6设置在漏斗1输出端内螺纹上部,其上设有上通孔8,所述下限流盖7设置于采集管2顶部,与管口齐平,其上设有下通孔9,所述上通孔8数量为三个,围绕上限流盖6中心点设置,所述下限流孔数量为1个,设置在下限流盖7中心点位置,上通孔8与下通孔9交错设置,通过旋转采集管2可以使上限流盖6与下限流盖7紧密接触或者分离,当上限流盖6与下限流盖7分离时,唾液可以通过上限流盖6和下限流盖7中的通孔流入采集管2中,当上限流盖6和下限流盖7紧密接触时,唾液既无法从漏斗1中流入采集管2,采集管2中的唾液也无法从采集管2中流入漏斗1中,设置上、下限流盖7以及上下通孔9的目的是因为每当采集工作结束时,漏斗1上总会有残余的唾液,当将采集管2从漏斗1输出端取出时,漏斗1内壁上的残余的唾液会从漏斗1内壁上掉落至地面上,造成环境污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置了限流盖跟通孔,采集时,通过旋转采集管2,使上限流盖6与下限流盖7处于未完全接触状态,使唾液能够从漏斗1流至采集管2中,采集完毕后,再旋转采集管2,采集管2继续往上移动至下限流盖7与上限流盖6完全接触,由于下通孔9与上通孔8错开分布,因此采集管2中的唾液可以完好的保存在采集管2中,不会流出去,此时,将整个采集管2倒置,将漏斗1内壁上残余的唾液从漏斗1管口流入指定的收集处,防止造成污染,将漏斗1内壁上的残余唾液排出后,再将漏斗1倒置回来,恢复至正常位置,然后再通过旋转采集管2,将采集管2从漏斗1输出端取出,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高度为1.8~2.0厘米,螺纹高度太高,会使得正常采集时,采集管2顶部与上限流盖6中间的距离过近,容易使唾液流速过慢,导致唾液堆积,堵住通孔,而螺纹高度太低,又会使得采集管2与漏斗1之间的连接不紧固,所述采集管2的底部设有柔软的按压部10,所述按压部10为圆台状,设置按压部10的原因是用于检测当采集管2顶部和上限流盖6紧密接触时采集管2管内部的气密性,如果按压采集管2的按压部10,按压部10发生了形变的话,则证明采集管2内部并没有完全密封,采集管2的顶部和上限流盖6的接触并不够紧密,需要继续旋转采集管2,使其往上移动至顶部和上限流盖6紧密接触,防止倒置时,唾液从采集管2中流出,如果按压采集管2底部的按压部10,按压部10没有发生形变,则证明采集管2内部气密性完好,唾液不会从采集管2中流出。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是:被采集者通过将嘴部紧贴在漏斗顶部,向漏斗1内吐出一定量的唾液,将保存液管里的保存液通过漏斗1倒入采集管2管内,旋转采集管2,使采集管2向上移动至下限流盖7与上限流盖6紧密接触,然后按压采集管2底部的按压部10,检测采集管2内部的气密性,检测完毕后,将采集器倒置,使漏斗1内壁上残余的唾液倒入指定收集处,然后再将采集器倒置恢复至正常位置,再反向旋转采集管2将其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1)、采集管(2)、胶圈(3),所述采集管(2)顶端和漏斗(1)输出端相连,所述漏斗(1)输出端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2)顶端外部设有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胶圈(3)设置在采集管(2)外螺纹底部,所述漏斗(1)顶端正面为贴嘴面(11),所述贴嘴面(11)为向下弯曲弧形边,所述漏斗(1)背面设有向上凸起的通气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1)、采集管(2)、胶圈(3),所述采集管(2)顶端和漏斗(1)输出端相连,所述漏斗(1)输出端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采集管(2)顶端外部设有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胶圈(3)设置在采集管(2)外螺纹底部,所述漏斗(1)顶端正面为贴嘴面(11),所述贴嘴面(11)为向下弯曲弧形边,所述漏斗(1)背面设有向上凸起的通气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管(2)外表面上设有刻度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预防飞溅的唾液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限流盖(6)和下限流盖(7),所述上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存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