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琴专利>正文

可控弯曲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7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弯曲管结构,包括构成间隔串联的多个圆管状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第一管节沿着弯曲管轴向的两端各设有C型咬合部,第二管节沿着弯曲管轴向的两端各设有与C型咬合部相配合的C型缺口和球状凸起,串联时,第二管节的球状凸起可卡合于相邻的第一管节的C型咬合部,使得相邻的第一管节的C型咬合部可嵌入第二管节的C型缺口,弯曲时第一管节的C型咬合部可在第二管节的C型缺口中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控弯曲管由两种结构不同的管节间隔串联而成,每种管节的两端设计为中心对称结构,能简化加工工艺,增加制造的简易性,同时各个管节相互卡合的十分紧密和牢固,且能弯曲时弯曲角度的控制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弯曲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控弯曲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能够应用于工业用途、医疗用途的内窥镜中设有被插入活体内或管内的插入部。一般在具有软性插入部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有可控弯曲部。弯曲部可随着设于操作部中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而进行弯曲动作。因此,在具有弯曲部的内窥镜中,能够通过操作装置使设于前端部的观察部的方向朝向期望方向。在申请号为CN200510076111.1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弯曲部分(8′),该可弯曲部分(8′)布置在内窥镜的插入管的远端处,包括:多个管节(9′),所述管节(9′)中的每个管节具有连接装置(11),该连接装置(11)与相邻管节(9′)的连接装置(11)相配合;以及控制线,使用该控制线能够控制可弯曲部分(8′)的弯曲;其中管节(9′)的各个连接装置(11)设置为使得它们从其面(分别为12和13)上在轴向伸出并定位在管节(9′)的外壳(15′)内,并使得它们不超过外壳的厚度,其中设置在相邻管节(9′)的各个面(分别为12和13)上并定位成彼此相对的连接装置(11)以铰链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弯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所述可控弯曲管的间隔串联的多个圆管状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所述第一管节沿着弯曲管轴向的两端各设有C型咬合部,所述第二管节沿着弯曲管轴向的两端各设有与所述C型咬合部相配合的C型缺口和球状凸起,当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串联时,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球状凸起可卡合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C型咬合部,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C型咬合部可嵌入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C型缺口,卡合后随着所述可控弯曲管的弯曲,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C型咬合部可在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C型缺口中相对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弯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所述可控弯曲管的间隔串联的多个圆管状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所述第一管节沿着弯曲管轴向的两端各设有C型咬合部,所述第二管节沿着弯曲管轴向的两端各设有与所述C型咬合部相配合的C型缺口和球状凸起,当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串联时,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球状凸起可卡合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C型咬合部,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C型咬合部可嵌入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C型缺口,卡合后随着所述可控弯曲管的弯曲,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C型咬合部可在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C型缺口中相对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弯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咬合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可控弯曲管的轴向所成的夹角范围为10°-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弯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管节的一端周向上相对设有两个所述C型咬合部,相应地每个所述第二管节的一端周向上设有两组与所述C型咬合部相配合的C型缺口和球状凸起,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黄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