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6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过滤筒、风机和棉袋,外壳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后盖的内部设置有海绵网,过滤筒呈圆管状且其内侧设有若干旋转台,若干旋转台的内径依次减小,旋转台的表面粘接有绒布,风机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过滤筒、风机和棉袋密封的装入外壳中,风机通电工作时,产生吸力将空气中的浮尘吸入进来,经过旋转台层层吸附,而被吸入棉袋中再被吸附,才使洁净的气体从海绵网中再次过滤排出,在清洗时,只需拧下前后盖,取出过滤筒和棉袋进行清洗晾晒即可,其操作简单实用。

A portable strong suction dust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具体为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
技术介绍
集尘器是一种从气体中收集悬浮粉尘和雾沫的设备。目前集尘器被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工厂等环境中集尘。现有技术中的集尘器构造复杂,成本较高,且集尘效果有限。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集尘器结构复杂且集尘有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过滤筒、风机和棉袋,所述外壳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前盖,所述外壳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部设置有海绵网,所述过滤筒与所述外壳插接配合,所述过滤筒呈圆管状且其内侧设有若干旋转台,若干旋转台的内径依次减小,所述旋转台的表面粘接有绒布,所述外壳的内侧且靠近前端处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风机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风机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套板,所述棉袋的开口端粘接有套柱,所述套柱与所述套板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呈圆管状且两端内侧均设有螺纹,所述外壳的顶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把,所述外壳的底部通过插销固定有轮子。优选的,所述前盖的外端插接有吸管,所述吸管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外径与所述外壳的内径相等,所述过滤筒的长度与所述前盖至所述风机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后盖的中心端面开设有圆孔且其内侧设有凸台,所述海绵网的边缘处包裹有橡胶,所述海绵网与所述凸台粘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采用硅胶制成,其内径大于所述风机的外径,其外径大于所述外壳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手提强吸风集尘器,通过将过滤筒、风机和棉袋密封的装入外壳中,风机通电工作时,产生强吸力将空气中的浮尘吸入进来,经过旋转台层层吸附,再被吸入棉袋中而被吸附,并使洁净的气体从海绵网中再次过滤排出,从而集尘效果佳且经济实用。2、该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在清洗时,只需拧下前后盖,取出过滤筒和棉袋进行清洗晾晒即可,其操作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盖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筒全剖图;图5为本技术的风机和棉袋装配分解图。图中:1、外壳;10、前盖;11、吸管;12、后盖;120、凸台;121、海绵网;13、提把;14、轮子;15、限位块;2、过滤筒;20、旋转台;21、绒布;3、风机;30、密封圈;31、套板;4、棉袋;40、套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为了降低集尘器的成本,便于手提携带,本专利技术人设置了外壳1、风机3和棉袋4,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过滤筒2、风机3和棉袋4,外壳1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前盖10,外壳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12,后盖12的内部设置有海绵网121,外壳1的内侧且靠近前端处设有若干限位块15,限位块15与风机3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风机3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30,风机3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套板31,棉袋4的开口端粘接有套柱40,套柱40与套板3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外壳1采用PP材质一体制成,其质轻、韧性好且强度刚硬,成本低廉,清洗不生锈,经久耐用。具体的,外壳1呈圆管状且两端内侧均设有螺纹,外壳1的顶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把13,外壳1的底部通过插销固定有轮子14,便于推行移动。进一步的,前盖10的外端插接有吸管11,吸管11与外壳1的内部相连通,吸管11可伸至缝隙处集尘。除此之外,后盖12的中心端面开设有圆孔且其内侧设有凸台120,海绵网121的边缘处包裹有橡胶,起着固定作用,海绵网121与凸台120粘接,使从棉袋4出来的细灰再次被吸附而排出。值得注意的是,密封圈30采用硅胶制成,其内径大于风机3的外径,其外径大于外壳1的内径,这样便可紧密置于外壳1和风机3之间,使其外壳1前半段形成密封状态,便于风机3产生更大的吸力。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涉及到风机3采用温州普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F23065排风扇,其配套的电路和电源也可由本厂家提供;此外,本技术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风机3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改进。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集尘,本专利技术人设置了过滤筒2,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过滤筒2与外壳1插接配合,过滤筒2呈圆管状且其内侧设有若干旋转台20,若干旋转台20的内径依次减小,旋转台20的表面粘接有绒布21,可以很好的吸附着灰尘。本实施例中,过滤筒2采用PP材质一体制成,其质轻、韧性好且强度刚硬,清洗不生锈,经久耐用。具体的,过滤筒2的外径与外壳1的内径相等,过滤筒2的长度与前盖10至风机3的距离相等,通过前盖10和风机3压紧着使其不晃动。进一步的,若干旋转台20的内径逐渐缩小,使得灰尘在旋转台20上撞击而停留在绒布21上,使得集尘效果更好。本技术的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在使用时,将风机3通电工作,由于密封圈30的密封作用使风机3前侧形成真空状态,而产生强大的吸力,将空气中的浮尘通过吸管11吸入进来,使得灰尘在旋转台20上撞击而停留在绒布21上,而得到集尘,再进入棉袋4中得到收集,此时棉袋4出来的浮尘已是微粒了,通过后盖12的海绵网121再次吸附过滤而排出,从而得到洁净的气体,在清洗时,只需拧下前后盖,取出过滤筒2和棉袋4进行清洗晾晒即可,其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过滤筒(2)、风机(3)和棉袋(4),所述外壳(1)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前盖(10),所述外壳(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内部设置有海绵网(121),所述过滤筒(2)与所述外壳(1)插接配合,所述过滤筒(2)呈圆管状且其内侧设有若干旋转台(20),若干旋转台(20)的内径依次减小,所述旋转台(20)的表面粘接有绒布(21),所述外壳(1)的内侧且靠近前端处设有若干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所述风机(3)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风机(3)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30),所述风机(3)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套板(31),所述棉袋(4)的开口端粘接有套柱(40),所述套柱(40)与所述套板(3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过滤筒(2)、风机(3)和棉袋(4),所述外壳(1)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前盖(10),所述外壳(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内部设置有海绵网(121),所述过滤筒(2)与所述外壳(1)插接配合,所述过滤筒(2)呈圆管状且其内侧设有若干旋转台(20),若干旋转台(20)的内径依次减小,所述旋转台(20)的表面粘接有绒布(21),所述外壳(1)的内侧且靠近前端处设有若干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所述风机(3)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风机(3)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30),所述风机(3)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套板(31),所述棉袋(4)的开口端粘接有套柱(40),所述套柱(40)与所述套板(3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强吸风集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呈圆管状且两端内侧均设有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杜春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嘉世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