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30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包括下夹板,该输配电用变压器,通过在风机的出风口安装冷风输送斗,对其冷风进行集中收集输送,可以保证风机的风量能够完全被利用,在冷风输送斗的一端安装有分风器,分风器内部开设有与高、低绕组之间存在的冷风道宽度相同、位置对应的出风口,由于以分风器的高度的容量比在冷风输送斗中相同的高的容量小,所以冷风在经过分风器的出风口时风速会由于风口的缩小而增加,并且分风器的竖直方向的边与垂线呈四十五角,使得从分风器中进入的冷风以四十五角进入冷风道中,结合冷风道里的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可实现冷风道里的主流流体的湍流,增加其内部的换热效率,从而增加绕组的散热。

A transformer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按照其工作时的冷却方式可以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其中干式变压器是广泛应用于局部照明、高层建筑、码头以及临时断续过负荷运行的场所,干式变压器与油浸式变压器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干式变压器的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干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大致分为自然空气冷却和强迫空气冷却两种,其中强迫空气冷却是在绕组底部加散热风机,通过风机送入外部的冷风进入绕组间的冷风道内,实现对绕组的冷却,但是现有的干式变压器的散热结构始终存在一些缺陷:1.现有的干式变压器通过在底部加装风机从下面向绕组内部的冷却风道送入冷风,但是由于风机与绕组的底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风机的冷风量只有一部分能进入冷风道内,虽然对风机的出风口做了角度的调整,但是出风口的风与绕组的底部始终存在一定的角度,这势必导致风量中的一部分会在水平方向上散失,只有垂直方向上的风能够进入冷风道内,降低风机的利用率,从而导致散热效果不理想。2.现有的干式变压器的高、低压绕组内的冷却风道都是垂直向上的,并且风道的内壁都是光滑的,由底部的风机供入的冷风在冷风道内垂直向上散出,根据对流换热理论得知,主流与壁面存在温度差,在壁面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其法线方向上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此薄层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由于光滑的内壁使得冷风道内的气体处于层流状态,而在层流状态下,绕组外壁的散热效率随着表面主流流速的提高而提高,但是由于风机的进风方向使得进风量达不到很大的速度,使得层流状态的主流流速不高,从而只有薄层内的冷空气在对绕组外壁进行热交换,薄层外的很大部分的冷空气直接从顶部排出,对冷风的利用率过低,从而进一步导致散热效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的上部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高压绕组,所述高压绕组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上夹板,两个所述上夹板之间固定设有铁芯,所述铁芯的外侧固定设置有低压绕组,所述低压绕组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低压出线铜排,所述高压绕组的正面通过连接点固定连接有高压连杆,所述下夹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风输送斗,所述冷风输送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风器,所述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内部的冷风道内固定设有第一导流圈,所述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的冷风道固定设有第二导流圈。优选的,所述分风器内开设的出风口宽度与高压绕组、低压绕组以及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的冷风道的宽度相同,所述分风器竖直方向上的两边与垂线呈四十五度角。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圈固定设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内部的冷风道,所述第二导流圈固定设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所述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与水平方向呈四十五度夹角,所述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在水平方向的宽度为各自所在冷风道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与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一体浇注成形。优选的,所述冷风输送斗的一端覆盖住整个风机的出风口。有益效果:1、该输配电用变压器,通过在风机的出风口安装上冷风输送斗,对其冷风进行集中收集输送,可以保证风机输送出来的风量能够百分之百被利用,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且在冷风输送斗的一端安装有分风器,并且分风器内部开设有与高、低绕组之间存在的冷风道宽度相同、位置对应的出风口,由于以分风器的高度的容量比在冷风输送斗中相同的高的容量小,所以冷风在经过分风器的出风口时风速会由于风口的缩小而增加,保证了冷风道里的高风速,并且分风器的竖直方向的边与垂线呈四十五角,使得从分风器中进入的冷风以四十五角进入冷风道中,结合冷风道里的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可以实现冷风道里的主流流体的湍流,增加其内部的换热效率,从而增加绕组的散热。2、该输配电用变压器,通过在高、低绕组内以及高、低绕组之间设置环形上升的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可以改变传统的垂直向上的冷风流向为旋转向上的流向,使得冷风能够在冷风道内循环时间加长,并且旋转的冷风相比垂直向上的冷风层流效应更小,且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与水平方向呈四十五角,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只有冷风道的一半,结合底部分风器送入向上四十五度角的冷风,可以使得冷风中一半正好沿着第一导流圈和第二导流圈旋转向上,另一半则垂直向上,与旋转的冷风形成不规则的运动,完全改变冷风道内的层流状态,使得内部的状态为湍流,而湍流的热交换效果远远高于层流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加绕组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分风器正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分风器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下夹板;2、高压绕组;3、上夹板;4、铁芯;5、低压绕组;6、低压出线铜排;7、高压连杆;8、风机;9、冷风输送斗;10、分风器;11、第一导流圈;12、第二导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包括下夹板1,下夹板1的上部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高压绕组2,高压绕组2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上夹板3,两个上夹板3之间固定设有铁芯4,铁芯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低压绕组5,低压绕组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低压出线铜排6,高压绕组2的正面通过连接点固定连接有高压连杆7,下夹板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风机8,风机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风输送斗9,冷风输送斗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风器10,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内部的冷风道内固定设有第一导流圈11,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之间的冷风道固定设有第二导流圈12。其中,分风器10内开设的出风口宽度与高压绕组2、低压绕组5以及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之间的冷风道的宽度相同,分风器10竖直方向上的两边与垂线呈四十五度角,通过宽度相对应的设计可以使得分风器10中出风口的冷风能够在此进行提速,保证进入冷风道的冷风有较高的流速,结合第一导流圈11和第二导流圈12角度设计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实现湍流,增加散热效果。其中,第一导流圈11固定设在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内部的冷风道,第二导流圈12固定设在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之间,第一导流圈11和第二导流圈12与水平方向呈四十五度夹角,第一导流圈11和第二导流圈12在水平方向的宽度为各自所在冷风道宽度的一半,当底部的分风器10内送入与水平方向呈四十五度角的冷风后,冷风可以刚好顺着第一导流圈11和第二导流圈12的下表面在冷风道中旋转向上,形成旋转气流,结合另一半垂直向上的冷风气流,可以使得冷风道内产生很好的冷风湍流,利用湍流的高换热效果可以很好提高绕组的散热效果,保证绕组的温度维持在规定值内,第一导流圈11和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包括下夹板(1),所述下夹板(1)的上部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高压绕组(2),所述高压绕组(2)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上夹板(3),两个所述上夹板(3)之间固定设有铁芯(4),所述铁芯(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低压绕组(5),所述低压绕组(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低压出线铜排(6),所述高压绕组(2)的正面通过连接点固定连接有高压连杆(7),所述下夹板(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风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风输送斗(9),所述冷风输送斗(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风器(10),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内部的冷风道内固定设有第一导流圈(11),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之间的冷风道固定设有第二导流圈(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包括下夹板(1),所述下夹板(1)的上部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高压绕组(2),所述高压绕组(2)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通过垫片螺纹连接有上夹板(3),两个所述上夹板(3)之间固定设有铁芯(4),所述铁芯(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低压绕组(5),所述低压绕组(5)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低压出线铜排(6),所述高压绕组(2)的正面通过连接点固定连接有高压连杆(7),所述下夹板(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风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风输送斗(9),所述冷风输送斗(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分风器(10),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内部的冷风道内固定设有第一导流圈(11),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5)之间的冷风道固定设有第二导流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配电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印周旭匡琮李仲伟蒋俊杰史文龙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商丘市天宇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