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及光电感烟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272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及光电感烟探测器,该新式迷宫结构包括光电管座和上盖;上盖侧表面设置有进烟口;上盖内设置有围墙;围墙将上盖内部空间分隔成筛除室,以及烟雾检测室;围墙和光电管座间留有进烟通道;围墙完全遮挡进烟口,围墙既能遮挡外界光线避免其直射进入烟雾检测室,又能对气流中的沙尘杂质进行遮挡筛除;具体地,气流从进烟口进入,围墙会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由于烟雾颗粒质量小、密度小,便可沿着围墙继续上升进入进烟通道并最终到达烟雾检测室,而大颗粒物质质量比较大、密度大,无法沿着围墙上升,从而被筛除并落在筛除室,通过围墙即可筛除气流中的沙尘等大颗粒杂质,从而大幅降低误报警的几率。

A new maze structure and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to prevent false al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及光电感烟探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雾报警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及光电感烟探测器。
技术介绍
散射型光电感烟探测器是利用起火时产生的烟雾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这一特性研制的。迷宫是一个光学器件,在光学设计时,需要保证光学敏感区域尽可能放置在迷宫腔体的中心区域。光学敏感区域是发射管光束与接收管光束交汇的区域,烟雾颗粒进入该区域时会使发射管的光束发生散射,从而接收管可以接收到被散射的光信号。目前大多数烟雾探测器的迷宫流道是采取侧面进烟的方式,烟雾经过防虫网后直接进入迷宫的烟雾检测室。但是当有沙尘等大颗粒物质进入时,也能够顺利流入烟雾检测室,从而引发探测器的误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和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包括配合盖紧的光电管座和上盖;所述上盖侧表面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烟口;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包括配合盖紧的光电管座和上盖;所述上盖侧表面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置有封闭式的围墙;所述围墙将所述上盖内部空间分隔成与所述进烟口连通的筛除室,以及供所述光电管座上发光元件斜射的烟雾检测室;所述围墙和所述光电管座间留有供所述筛除室内烟雾进入所述烟雾检测室的进烟通道;所述围墙完全遮挡所述进烟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误报警的新式迷宫结构,包括配合盖紧的光电管座和上盖;所述上盖侧表面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置有封闭式的围墙;所述围墙将所述上盖内部空间分隔成与所述进烟口连通的筛除室,以及供所述光电管座上发光元件斜射的烟雾检测室;所述围墙和所述光电管座间留有供所述筛除室内烟雾进入所述烟雾检测室的进烟通道;所述围墙完全遮挡所述进烟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通道设置在所述光电管座上;所述进烟通道朝所述烟雾检测室斜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管座朝向所述围墙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多组分隔片;多组所述分隔片将所述进烟通道分隔成多条子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罩设在所述光电管座上的防虫网,以及封闭所述防虫网背离所述光电管座一端开口的盖板;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防虫网上;所述盖板和所述防虫网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光电管座通过卡扣方式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围墙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包括上墙体以及下墙体;所述下墙体呈喇叭状;所述下墙体较窄端与所述上墙体固定,且较宽端与所述上盖内径适配;
所述上墙体呈圆筒状;
或所述上墙体呈喇叭状;所述上墙体较宽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肖学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