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视力保护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设备管理系统设计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视力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终端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智能终端的不当使用会给用户眼睛带来伤害,已经是人们的共识。正在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们,由于缺乏视力保护的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科学的视力保护方法和工具成了家长培养孩子合理使用智能终端习惯的迫切需求。那么智能终端的使用从哪些方面造成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呢,被广泛认可的影响因素有用户眼睛与智能终端屏幕之间的距离、智能终端的使用时长以及使用智能终端时所处的环境光照亮度。但是,现有技术中对这些视力影响因素更多是出于定性的考虑,鲜有深入近视形成的底层机制研究,缺少从定量角度考虑的视力保护技术方案,定量的视力保护技术方案能够起到更全面、更准确的视力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视力保护方法及系统,能够帮助家长科学有效地培养青少年合理使用智能终端的习惯,减少因智能终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视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管理端设置被管理端的监测值阈值,并将预设数据上传至服务端;/n服务端接收并保存预设数据,并向被管理端发送监测指令;/n被管理端从服务端接收预设数据并执行监测指令,启动监测单元;/n当其中任意一个监测值突破其对应的阈值时,即触发控制单元,控制被管理端进入视力保护模式;/n所述监测值包括,用户眼睛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的距离值L,该距离值L所对应的阈值为最小距离值L0;被管理智能终端的环境亮度值Lx,该环境亮度值Lx所对应的阈值为最小亮度值Lx0;被管理智能终端的单次连续亮屏时长值T,该单次连续亮屏时长值T所对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视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管理端设置被管理端的监测值阈值,并将预设数据上传至服务端;
服务端接收并保存预设数据,并向被管理端发送监测指令;
被管理端从服务端接收预设数据并执行监测指令,启动监测单元;
当其中任意一个监测值突破其对应的阈值时,即触发控制单元,控制被管理端进入视力保护模式;
所述监测值包括,用户眼睛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的距离值L,该距离值L所对应的阈值为最小距离值L0;被管理智能终端的环境亮度值Lx,该环境亮度值Lx所对应的阈值为最小亮度值Lx0;被管理智能终端的单次连续亮屏时长值T,该单次连续亮屏时长值T所对应的阈值为最大时间值T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值还包括总体视力影响值D,所述总体视力影响值D对应的阈值为最大视力影响值D0,当D大于D0时,触发控制单元,控制被管理端进入视力保护模式;所述总体视力影响值D与距离值L、亮度值Lx、单次连续亮屏时长值T的计算公式为:
D=(a×lL-L1l+b×lLx-Lx1l)×cT+k;
其中,L1为用户眼睛与被管理智能终端最优距离值,Lx1为被管理端标准环境光照亮度值,a、b、c、k均为常数值,所述常数值a、b、c、k由管理端预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眼睛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的距离值L的监测方法步骤包括:
管理端预设用户眼睛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之间的距离为阈值L0,并上传至服务端;
被管理端从服务端获取数据并执行监测指令,启动距离监测单元;
被管理端距离监测单元调用被管理智能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对被管理端用户进行面部拍照;
被管理端分析所拍照片并定位脸部两个瞳孔之间的像素点之间的距离S;
根据脸部两个瞳孔之间的像素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用户眼睛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的距离值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被管理端距离监测单元的初始化步骤,所述初始化步骤如下:
在用户面部正对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条件下,调整用户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之间的距离为阈值L0,调用被管理智能终端的前置摄像头进行面部拍照,分析照片并定位脸部两个瞳孔之间的像素点距离为S0;
通过L0、S0校正用户与被管理智能终端屏幕之间的距离值L与照片上脸部两个瞳孔之间的像素点距离为值S之间的预设函数关系,完成距离监测单元初始化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管理端环境光照亮度Lx的监测方法为:
管理端预设被管理端环境亮度值阈值为Lx0,并上传至服务端;
被管理端从服务端获取预设亮度阈值数据,并启动亮度监测单元;
被管理智能终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后旺,蒙柳文,黄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信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