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98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支撑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外壳包括壳体和面盖,面盖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齿轮和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机构,圆盘安装在面盖上,圆盘由软弹性材料制成,圆盘于通孔对应位置成型有内凹部,圆盘上安装有螺纹柱,螺纹柱与齿轮螺纹连接,齿轮正反旋转带动螺纹柱上下移动对应实现内凹部上抬、下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柱下移使圆盘内凹部下陷形成吸盘结构的方式对移动终端产品进行吸附固定,固定稳固不易掉落,避免了内置磁铁对终端产品造成的干扰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Non magnetic mobile terminal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磁移动终端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支撑固定
,尤其涉及无磁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辆导航仪等诸多移动终端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辅助工具和娱乐工具。但是如果长时间将手机等产品拿在手中,将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为了避免长期手持此类电子产品,或者为便于对电子产品进行放置操作,市场上出现了以手机支架为主的用于将手机固定于某处,来解放使用者双手的一些支撑固定装置。以目前被普遍使用的车载手机支架为例,其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用于承载固定手机的手机托盘,二是用于支撑托盘的支撑座。根据支撑座的安装方式的不同又分为两类,卡夹式和粘附式。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手机支架的托盘大多采用三种方式来支撑固定手机,即机械夹持式、磁吸式、吸盘式,机械夹持式的手机托盘的内部一般设置有比较复杂的机械结构,例如齿轮、齿条、弹簧之类的,使用时可能会发生“吱吱”的声音,影响用户体验,长期使用后,里面的机械结构配合松动,对手机的夹持力减小,手机容易掉落;磁吸的手机托盘的内部安装有磁铁,配合安装在手机背面的引磁片使用,磁铁产生的强磁场会对手机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会干扰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功能;现有的吸盘式的手机托盘通常是在托盘表面设置1个以上的吸盘,通过下压手机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对手机的固定不牢靠,尤其是在颠簸时容易掉落。因此,需要一种对手机固定牢靠、稳定,又不会干扰手机内部元件或功能的用于支撑固定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支架<br>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无磁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螺纹柱下移使圆盘内凹部下陷形成吸盘结构的方式对移动终端产品进行吸附固定,固定稳固不易掉落,避免了内置磁铁对终端产品造成的干扰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所述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合在壳体上的面盖,所述面盖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齿轮和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圆盘安装在面盖上,所述圆盘由软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圆盘于通孔对应位置成型有内凹部,所述圆盘上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齿轮螺纹连接,所述齿轮正反旋转带动螺纹柱下上移动对应实现内凹部下陷、上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终端支架,将移动终端产品放置在手机托盘上时,移动终端产品背面与圆盘贴合,驱动机构驱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将促使螺纹柱向下移动,螺纹柱向下移动拉动圆盘中心的内凹部下陷形成吸盘结构,将移动终端产品紧紧吸附住,实现移动终端产品在支架上的固定;需要取下手机时,驱动机构驱动齿轮反转,此时螺纹柱上移,将内凹部上抬使内凹部平整,便可取下手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螺纹柱的下移、上移,实现圆盘内凹部的下陷、上抬,从而实现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吸附固定和解吸拿取,避免了机械夹持式手机托盘内部繁琐复杂的机械结构,采用无磁的结构设置避免对手机内部元件产生干扰,使用时对移动终端产品吸附固定稳固,不易掉落。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安装在电机转轴上的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啮合。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套筒,所述齿轮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插接在套筒中,且空心圆柱与套筒间隙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齿轮的旋转更加稳定。进一步,所述面盖上安装有用于感应移动终端产品靠近的红外感应窗,所述壳体侧面安装有用于触摸取下移动终端产品的触摸按键,所述壳体侧面还安装有充电接口。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功能电路、接口电路和电机驱动功能电路,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接口电路上,所述接口电路与无线充电功能电路连接。进一步,所述无线充电功能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无线充电发射盘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与无线充电发射盘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还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流值。进一步,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盘安装在面盖下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盘与控制板之间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穿设有螺钉,所述壳体底部一体成型有螺钉连接柱,螺钉与螺钉连接柱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一体成型有贯穿安装板的圆管,所述齿轮上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圆管的底端与环形凹槽间隙配合,所述螺纹柱穿设在圆管内。进一步,所述电机驱动功能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红外检测模块、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主控芯片与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均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安装在红外感应窗内,所述红外检测模块设置有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所述触摸感应检测模块与触摸按键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安装座、固定在安装座上的连接球和安装在连接球上的锥形盘,所述连接球穿过锥形盘的底端面且于锥形盘内套设有硅胶套,所述锥形盘内于硅胶套外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壳体的底板上穿设有平头螺钉,所述平头螺钉的自由端固定在环形槽内。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螺纹柱下移使得圆盘形成吸盘结构实现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吸附固定,固定方式稳固牢靠,且移动终端产品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横放、竖放等,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支架采用内部无磁设计,避免了内置磁铁对移动终端产品内部元件造成干扰,使用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支架还设置无线充电功能电路和电机驱动功能电路,电机驱动功能电路能够实现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感应固定,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调整手机托盘倾斜角度,使用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1、3M胶垫2、壳体31、面盖32、连接部4、通孔5、圆盘61、齿轮62、螺纹柱63、电机64、蜗杆65、套筒7、空心圆柱8、红外感应窗9、触摸按键10、环形缺口11、内凹部12、充电接口13、控制板14、无线充电发射盘15、安装板16、螺钉连接柱17、卡扣18、圆管19、环形凹槽20、连接球21、锥形盘22、硅胶套23、环形槽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外壳包括壳体31和盖合在壳体31上的面盖32,面盖32底端面的四周一体成型有连接部4,连接部4嵌入在壳体31内,从而将面盖32安装在壳体31上,面盖32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5。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61、齿轮62和驱动齿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所述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合在壳体上的面盖,所述面盖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齿轮和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圆盘安装在面盖上,所述圆盘由软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圆盘于通孔对应位置成型有内凹部,所述圆盘上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齿轮螺纹连接,所述齿轮正反旋转带动螺纹柱下上移动对应实现内凹部下陷、上抬。/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所述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合在壳体上的面盖,所述面盖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齿轮和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圆盘安装在面盖上,所述圆盘由软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圆盘于通孔对应位置成型有内凹部,所述圆盘上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齿轮螺纹连接,所述齿轮正反旋转带动螺纹柱下上移动对应实现内凹部下陷、上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安装在电机转轴上的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其中,所述壳体底部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套筒,所述齿轮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插接在套筒中,且空心圆柱与套筒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其中,所述面盖上安装有用于感应移动终端产品靠近的红外感应窗,所述壳体侧面安装有用于触摸取下移动终端产品的触摸按键,所述壳体侧面还安装有充电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其中,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功能电路、接口电路和电机驱动功能电路,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接口电路上,所述接口电路与无线充电功能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真能陈紫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丰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