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防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烟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防烟系统。
技术介绍
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建筑火灾烟气防烟主要采用正压送风模式,即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前室进行机械加压送风,提高前室及楼梯间压力,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烟气扩散到前室以及楼梯间,帮助人员逃生。授权公告号为CN20731474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防烟排烟装置,包括进风通道、进风口、控制器、隔板、前室、前送风口、滤网、防火门、排烟通道、后送风口、渐扩管道、风机、驱动电机、排烟防火阀、挡风圈和遮雨盖,所述进风通道右侧设置有前室,且进风通道和前室之间设置有前送风口,所述前送风口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前室内设置有防火门,所述前室右侧设置有排烟通道,且前室和排烟通道之间设置有后送风口,所述排烟通道上侧设置有渐扩管道。该高层建筑防烟排烟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机械式排烟,不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能够保证稳定高效的排烟,隔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达到防烟的目的,并且风道截面小,可以少占用有效的建筑面积。 >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防烟系统,包括建筑物(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1)内设有走廊(10)、与走廊(10)连通的前室(11)以及与前室(11)连通的楼梯间(12),所述建筑物(1)上分别设有用于吸走走廊(10)内烟气的吸风组件(3)以及用于向前室(11)和楼梯间(12)内送入空气的送风组件(4)以及挡烟组件(5),所述走廊(10)和楼梯间(12)分别位于前室(11)的两侧;/n所述挡烟组件(5)包括输风机(50)、与输风机(50)的进风口连接的输烟通道(51)以及设置在走廊(10)的天花板上的挡烟梁(52),所述挡烟梁(52)靠近前室(11)的一侧设置,所述挡烟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烟系统,包括建筑物(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1)内设有走廊(10)、与走廊(10)连通的前室(11)以及与前室(11)连通的楼梯间(12),所述建筑物(1)上分别设有用于吸走走廊(10)内烟气的吸风组件(3)以及用于向前室(11)和楼梯间(12)内送入空气的送风组件(4)以及挡烟组件(5),所述走廊(10)和楼梯间(12)分别位于前室(11)的两侧;
所述挡烟组件(5)包括输风机(50)、与输风机(50)的进风口连接的输烟通道(51)以及设置在走廊(10)的天花板上的挡烟梁(52),所述挡烟梁(52)靠近前室(11)的一侧设置,所述挡烟梁(52)远离前室(11)的一侧设有输烟口(53),所述挡烟梁(52)内设有与输烟口(53)连通设置的输烟管(54),所述输烟管(54)靠近输烟口(53)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55),所述输烟管(54)远离输烟口(53)的一端与输烟通道(51)连通设置;
所述走廊(10)的天花板上设有烟雾传感器(56),所述烟雾传感器(56)位于挡烟梁(52)远离前室(11)的一侧,所述烟雾传感器(56)以及输风机(50)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烟口(53)远离走廊(10)的天花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57),所述导向斜面(57)的高度由靠近输烟管(54)的一侧向远离输烟管(54)的一侧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防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烟口(53)靠近走廊(10)的天花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容纳槽(58);
所述导向斜面(57)靠近输烟管(54)的一侧转动设有转动杆(59),所述转动杆(59)的侧壁上设有扭簧(500),所述扭簧(500)的一端与转动杆(59)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斜面(57)连接,所述转动杆(59)的侧壁上设有挡板(501),所述挡板(501)远离转动杆(59)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凹槽(502),所述凹槽(502)内设有用于容纳感温膨胀液体的玻璃管(503),所述玻璃管(503)远离凹槽(502)的一端伸入容纳槽(5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防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01)靠近玻璃管(503)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健青,黄平,谢浩,李宗渊,索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常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