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属于管道井的技术领域,包括竖直设置在建筑内的管道井本体和设置在管道井本体内的燃气管道,所述管道井本体内竖直设置有多个耐火隔板,所述耐火隔板之间设置有通风机构,所述耐火隔板之间设置有轴线竖直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燃气管道的两侧,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截止阀门,所述水冷管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水泵和供水源。当火情发生时,水冷管内的水可以吸收热量并降低燃气管道周围的温度,防止燃气管道因高温而复燃复爆,通过截止阀门和水泵来控制水冷管内的冷却用水的更换,防火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井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井是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对于布置有燃气管道的管道井来说,防火结构必不可少。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2679U的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燃气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超高层建筑内的燃气管道专用管井和设在燃气管道专用管井内的燃气管道,燃气管道专用管井分为多段,相邻段之间通过耐火隔板一相互隔离,在每段底部设有底侧通风口,底侧通风口设有电动防火阀,每段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有离心风机。每段燃气管道专用管井内设有多个耐火隔板二,耐火隔板二上设有孔洞,在孔洞处设有防火阀。在着火时可通过防火阀和电动防火阀的关闭来阻火,防止烟囱效应效应的产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如果火灾和天然气泄漏同时发生,关闭防火阀和电动防火阀固然可以阻断火势。但是耐火隔热板之间依旧为有火情的高温区域,对于燃气管道来说,高温容易引起复燃复爆,依旧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发生火情时可对管道井内的管道进行降温冷却,防止输送介质为天然气等物质的管道复燃复爆。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建筑内的管道井本体和设置在管道井本体内的燃气管道,所述管道井本体内竖直设置有多个耐火隔板,所述耐火隔板之间设置有通风机构,所述耐火隔板之间设置有轴线竖直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燃气管道的两侧,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截止阀门,所述水冷管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水泵和供水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火情发生时,水冷管内的水可以吸收热量并降低燃气管道周围的温度,防止燃气管道因高温而复燃复爆,通过截止阀门和水泵来控制水冷管内的冷却用水的更换,防火安全性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冷管包括交错设置的连接部和冷却部,所述冷却部设置在相邻的耐火隔板之间且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部的外圆周面积更大,可以提高热交换时的接触面积,冷却效率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冷管内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同时与截止阀门和水泵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冷管内的水已升温至无法再吸收热量时,截止阀门因接收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而开启,水泵因接收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而工作,水冷管内的水被更换,自动更换冷却用水,使用更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气管道外涂覆有热辐射散热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辐射散热涂层可以加强燃气管道的热辐射散热能力,使得燃气管道周遭的热量更容易扩散并被带走,降温效果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机构包括设置在管道井本体上的若干对进风口和出风口,每对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对应的耐火隔板之间,所述进风口处固定有防火阀,所述出风口处固定有抽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该管道井通过抽风机和进风口实现分段通风,火情发生时防火阀关闭阻断火情,管道井内分成若干区域并难以形成烟囱效应,阻火效果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火隔板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喷头,所述二氧化碳喷头顺序连接有控制阀门、二氧化碳气瓶、驱动泵和二氧化碳系统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火情过于严重时,使用者可通过二氧化碳系统控制器控制控制阀门和驱动泵协同工作,二氧化碳气瓶内的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喷头中喷出,实现预灭火,进一步遏制火情并降低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气管道上固定有天然气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系统控制器同时与温度传感器和天然气传感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然气传感器检测到天然气泄漏且水冷管内的水温升温过快时,二氧化碳系统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并自动开始二氧化碳灭火工作,遏制火情更及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井本体的内壁上涂覆有隔热涂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涂料层可以降低管道井本体受高温影响而坍塌的可能性,防火安全性更佳。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管道井内的燃气管道的周围有水冷管提供降温功能,即使火情发生且燃气管道泄漏天然气,燃气管道也不易复燃复爆,防火安全性好;2.火情进一步恶化时有二氧化碳灭火功能,火情发生时的损伤小。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管道井本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管道井本体;11、耐火隔板;12、进风口;121、防火阀;13、出风口;131、抽风机;14、隔热涂料层;2、燃气管道;21、热辐射散热涂层;3、水冷管;31、连接部;32、冷却部;41、截止阀门;42、水泵;43、温度传感器;5、二氧化碳喷头;51、控制阀门;52、驱动泵;53、二氧化碳气瓶;54、二氧化碳系统控制器;55、天然气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建筑内的管道井本体1和竖直设置在管道井本体1内的燃气管道2,燃气管道2输送有天然气。管道井本体1内竖直设置有将管道井本体1内划分为多段区域的耐火隔板11,耐火隔板11通常选用厚度为12mm及以上的镁晶板,可耐受三小时及以上的燃烧。耐火隔板11之间设置有通风机构和水冷管3,水冷管3的轴线竖直且竖直向贯穿多个耐火隔板11。水冷管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燃气管道2的两侧,水冷管3的两端均设置有截止阀门41,水冷管3的底端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水泵42和供水源。火情发生时,耐火隔板11将火情限制在耐火隔板11之间,水冷管3内的水吸收热能以避免耐火隔板11之间区域的温度过高,有效降低燃气管道2因高温而复燃复爆的可能性,防火安全性更高。冷却用水升温后,使用者打开两个截止阀门41并通过水泵42的驱动进行水冷管3内的换水工作,冷却方便,冷却效果好。参考图1,为了加快冷却效率,水冷管3包括竖直向交错设置的连接部31和冷却部32。冷却部32和连接部31的轴线重合且直径不等,冷却部32设置在相邻的耐火隔板11之间且直径大于连接部31的直径。冷却部32外圆周面的面积大于连接部31外圆周面的面积,热交换面积更大。燃气管道2外涂覆有采用纳米碳等材料制成的热辐射散热涂层21,燃气管道2通过热辐射散热的能力更强,更方便管道井本体1内的空气将热量带走并传递给水冷管3内的冷却用水。冷却效果更好,防火安全性更高。参考图3,为了方便使用者更换无法继续吸收热量的冷却用水,水冷管3内固定有温度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43同时与截止阀门41和水泵42电连接。当水冷管3内的冷却用水吸收大量热量后,温度传感器43向截止阀门41和水泵42的控制器发送信号,截止阀门41和水泵42开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建筑内的管道井本体(1)和设置在管道井本体(1)内的燃气管道(2),所述管道井本体(1)内竖直设置有多个耐火隔板(11),所述耐火隔板(11)之间设置有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隔板(11)之间设置有轴线竖直的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燃气管道(2)的两侧,所述水冷管(3)的两端均设置有截止阀门(41),所述水冷管(3)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水泵(42)和供水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建筑内的管道井本体(1)和设置在管道井本体(1)内的燃气管道(2),所述管道井本体(1)内竖直设置有多个耐火隔板(11),所述耐火隔板(11)之间设置有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隔板(11)之间设置有轴线竖直的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燃气管道(2)的两侧,所述水冷管(3)的两端均设置有截止阀门(41),所述水冷管(3)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水泵(42)和供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包括交错设置的连接部(31)和冷却部(32),所述冷却部(32)设置在相邻的耐火隔板(11)之间且直径大于连接部(3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内固定有温度传感器(43),所述温度传感器(43)同时与截止阀门(41)和水泵(42)的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井防火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鑫鸿,朱志华,秦晓峰,陆健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常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