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584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油墨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0—20份;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5—3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15—25份;水性颜料10—30份;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2—4份;扩散剂NF0.5—2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5—2份;增韧剂0.1—0.5份;防腐剂0.1—0.5份;其制备包括制成备用色浆,分散消泡、增韧、防腐混合最终得到水性油墨;其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前充分搅拌;(2)使油墨PH值在7.5‑8.5;(3)使水性油墨的黏度在15s‑17s。本油墨及其使用能够适应转移纸表面光滑,吸墨性能差的固有特性,有效解决“爆线”、浮脏“暗雾”、着墨不实的印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技术,确切地说是一种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转移纸是以白卡纸或铜版纸为基材将铝层或带全息图文的树脂转移到其表面上的纸张,因其光泽度好、金属质感强、柔韧性好、美观环保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香烟、酒类、食品、药品、化妆品、日化、百货、礼品、工艺品等产品的精美包装,成为装饰性能和防伪性能均佳的高档包装材料。由于转移纸表面光滑,吸墨性能差,印刷墨层不能渗透到纸张内部,而只能在纸张表面干燥固化结膜,在凹版印刷使用水性油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印刷图文压痕反折“爆线”问题、印刷着墨不实等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出现墨色浓淡不匀、非图文部分浮脏现象,严重影响印品品质,造成成品率下降。对以上问题,目前传统的印刷解决对策:一是更换刮墨刀,调整刮墨刀角度和压力;二是对凹版表面进行磨版处理;三是调整水性油墨粘度;四是调整水与酒精的比例;五是更换新的转移纸张。上述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1)刮墨刀更换频次增加,则成本增加,停机次数增加,废品率增加,而且其能解决的只是凹印“刀线”与“拖尾”故障。(2)凹版表面打磨处理只是增加了印版表面吸附能力,只对凹版网穴不符合印刷适性有改善效果;(3)水性油墨粘度的调整及稀释剂中水与酒精比例的调整只能较好地解决印刷墨层的流平性。(4)新的转移纸张的表面吸附力略有不同,吸附力好的其效果略强。而凹印水性油墨在转移纸上压痕反折易爆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油墨墨层的附着力不够造成的,故上述五种解决方案短时间内略有改善效果,且持续时间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及其制备、使用方法,该油墨及其使用能够适应转移纸表面光滑,吸墨性能差的固有特性,有效解决了转移纸凹印水性油墨墨层“爆线”、浮脏“暗雾”、着墨不实的印刷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0—20份;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25—3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15—25份;水性颜料10—30份;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2—4份;扩散剂NF0.5—2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5—2份;增韧剂0.1—0.5份;防腐剂0.1—0.5份。其中,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是由以下各种原料按质量比组成:1,2-聚丁二烯树脂75份顺丁二烯二酸酐15份环烷酸铜0.5份聚醚(N-204)5份丁醇15份氨水5份。产品名称:水性特殊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其型号:AOSEYUN-A990,其生产厂商:黄山澳盛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名称:32%聚氨酯乳液(硬),其型号:AB-1,其生产厂商:上海拓佳印刷材料有限公司。水性颜料,是我们根据印刷需要的油墨不同颜色色别选择使用,上述水性颜料本可以从宇虹颜料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如永固黄HR、颜料红254、永固红F2R(PR2)、酞菁蓝BGS。名称: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其型号:RK-8700,其生产厂商:厦门瑞克曼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油墨能够适应转移纸表面光滑,吸墨性能差的固有特性,有效解决了转移纸凹印水性油墨墨层“爆线”、浮脏“暗雾”、着墨不实的印刷问题。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3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20份;水性颜料25份;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3份;扩散剂NF1.2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1.2份;增韧剂0.3份;防腐剂0.3份。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所述的增韧剂为含有羟基及柔性长链段的聚合物。所述的含有羟基及柔性长链段的聚合物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所述的防腐剂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所述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2-n-辛基-4-异噻唑啉-3-酮OIT、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5-氯-2-甲基-4-异噻唑琳-3-酮CMIT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把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水性颜料依次加入高速分散机中,搅拌、研磨20-30分钟,制成备用色浆;(2)把步骤(1)得到的备用色浆置于分散机内,将准备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扩散剂NF、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加入到分散机中,与备用色浆混合均匀,分散研磨20-30分钟;(3)把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置于分散机内继续分散,依次加入增韧剂、防腐剂,分散研磨时间为30-45分钟;(4)把第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温度降低到常温时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水性油墨,加盖密封保存,避免高温(高于40℃)或低温环境(低于0℃)。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前充分搅拌,使水性油墨充分均匀;(2)测量油墨PH值,并根据PH值大小加入PH值稳定剂,使油墨PH值在7.5-8.5。(3)用茶恩2#杯测量水性油墨的黏度,加入纯净水与乙醇的混合液进行调整,使水性油墨的黏度在15s-17s。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的使用方法,所述的纯净水与乙醇的比例为1:2—2:1。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油墨印刷品与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油墨印刷压痕效果对比图一。图2是现有技术油墨印刷品与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油墨印刷压痕效果对比图二。图3是现有技术油墨印刷品与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油墨印刷压痕效果对比图三。图4是现有技术油墨印刷品与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油墨印刷压痕效果对比图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转移纸凹印水性油墨及印刷方法,其包括: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5Kg;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30Kg;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20Kg;水性颜料25Kg;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3Kg;扩散剂NF1.2Kg;聚乙二醇丙烯酸酯1.2Kg;增韧剂0.3Kg;防腐剂0.3Kg。实施例2:一种转移纸凹印水性油墨及印刷方法,其包括: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0Kg;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25Kg;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15Kg;水性颜料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n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 10—20份;/n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25—35份;/n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15—25份;/n水性颜料 10—30份;/n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 2—4份;/n扩散剂NF 0.5—2份;/n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0.5—2份;/n增韧剂 0.1—0.5份;/n防腐剂 0.1—0.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0—20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25—35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15—25份;
水性颜料10—30份;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2—4份;
扩散剂NF0.5—2份;
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5—2份;
增韧剂0.1—0.5份;
防腐剂0.1—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水性聚丁二烯树脂乳液15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30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20份;
水性颜料25份;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3份;
扩散剂NF1.2份;
聚乙二醇丙烯酸酯1.2份;
增韧剂0.3份;
防腐剂0.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韧剂为含有羟基及柔性长链段的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羟基及柔性长链段的聚合物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剂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转移纸上印刷的凹印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2-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香孟宪志崔吉汉徐广生李克晓赵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烟莱州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