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78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包括由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主横梁、副纵梁及多根副横梁构成的框架结构;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和副纵梁上均设有若干组挂钩,吊架上设有若干个盘绳机构和活动挂钩,每个活动挂钩上设有一根吊绳,吊绳的一端与活动挂钩采用活动系结,吊绳的另一端与主挂钩/副挂钩采用固定系结;吊架上设有若干个吊耳、以及驱动轴承转动的传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常规重量起重和超起重两种工作模式;吊架不同工作模式通过改变吊绳系结方式实现,操作简便。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多种排体的吊装,包括陆上作业及涉水作业,适用范围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较多,操作方便,并且适用于各种排体,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脱钩的吊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排体吊装的吊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水利基础设施、海工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护底、护坡排体及其他结构保护的压载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排体的水下施工方法主要是采用吊架进行吊装,吊装就位后一般是由潜水员水下逐个脱钩。由于排体吊点数量多,有时多达几十个甚至更多,潜水员水下逐个脱钩不仅费用高,难度大,速度慢,且具有较大风险,而在水深较深或风浪、流速较大的水域潜水员甚至无法进行水下作业。因此,亟需一种可以自动脱钩的吊架来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包括由左主纵梁、右主纵梁、主横梁、副纵梁及多根副横梁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和副纵梁上均设有若干组挂钩,每组挂钩包括主挂钩及副挂钩;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盘绳机构,每个所述盘绳机构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穿过副纵梁,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上,所述轴承上靠近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和副纵梁的位置分别套设有一个活动挂钩,每个所述活动挂钩对应着一组挂钩,每个活动挂钩上设有一根吊绳,吊绳的一端与活动挂钩采用活动系结,吊绳的另一端与主挂钩/副挂钩采用固定系结;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吊耳、以及驱动所述轴承转动的传动机构。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设在所述右主纵梁的空腔内,所述吊架上设有液压动力箱,液压动力箱与传动机构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和多个齿轮,所述传动杆上对应齿轮的位置设有齿条部,每个齿轮与对应的齿条部啮合,每个齿轮与对应的轴承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杆上沿轴向套设有若干个套轨,所述套轨固定在所述右主纵梁的空腔内壁上。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右主纵梁的空腔内壁上的千斤顶,所述液压油管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传动牛腿,所述千斤顶的顶升端与所述传动牛腿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传动杆沿轴向运动。优选地,所述传动杆上沿轴向设有退扭弹簧,所述退扭弹簧的一端与限位牛腿连接,另一端与反力牛腿连接,所述限位牛腿固定在所述右主纵梁的内壁上,所述反力牛腿固定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右主纵梁的内壁上还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正对着所述传动杆的端部。优选地,所述轴承与所述左主纵梁、右主纵梁和副纵梁连接的位置分别设有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套接在所述轴承上。优选地,所述活动挂钩包括左右两块挡板,两块挡板通过套筒部连接,所述套筒部上设有盘绳孔,所述吊绳的一端穿过所述盘绳孔,两块挡板之间形成盘绳槽。优选地,所述活动挂钩上设有防滑栓,所述防滑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顶销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销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顶销的前端伸出所述壳体并可穿过挡板伸入盘绳孔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相连通的卡槽和滑槽,所述顶销上还设有调节销,所述调节销可在所述卡槽或所述滑槽内滑动。优选地,每组挂钩包括一个主挂钩和两个副挂钩,所述主挂钩靠近活动挂钩布置,吊绳的一端可系结在主挂钩或副挂钩上,或绕主挂钩和副挂钩滑动。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自动脱钩,吊架液压动力箱控制终端设置在起吊设备上,可远程操作,不受环境影响,适用范围广泛。2.所有的吊钩同步联动,可实现一键同步脱钩,方便快捷。3.具备两种常规重量起重模式和超起重模式,仅需通过改变吊绳与挂钩的连接方式实现,无任何材料、设备增加。超起重模式增加了吊点,吊架起重能力大大提升。4.吊绳一端穿入活动挂钩盘绳孔内,依靠摩擦力活动系结,另一端采用绳套套接在主挂钩或副挂钩上,系结方式简单,绳套端在主挂钩和副挂钩间切换便捷。5.自动脱钩后,吊绳由固定系结端回收,无吊具吊绳损失。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吊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传动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右主纵梁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左主纵梁或右主纵梁的侧视图。图6为副纵梁的侧视图。图7为吊绳第一种系结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吊绳第二种系结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图7中B处活动挂钩盘绳前的放大图。图12为图7中活动挂钩盘绳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侧视图。图14为图7或图8中C处的放大图。图15为图14的侧视图。图16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图17为图13中E处的放大图。元件标号说明1左主纵梁11吊耳12排体121排体吊环2右主纵梁200空腔201内壁20传动机构21千斤顶221传动牛腿222反力牛腿23传动杆24齿条部25齿轮26套轨27退扭弹簧28限位牛腿29缓冲垫3主横梁4副纵梁5副横梁6液压动力箱61液压油管7盘绳机构71轴承72活动挂钩721挡板722套筒部723盘绳孔724盘绳槽73轴承支座74防滑栓741壳体742顶销743弹簧744卡槽745滑槽746调节销8吊绳81抗拔尾绳82绳套9主挂钩10副挂钩101第一副挂钩102第二副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包括由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主横梁3、副纵梁4及多根副横梁5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和副纵梁4上均设有若干组挂钩,每组挂钩包括主挂钩9及副挂钩10;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盘绳机构7,每个所述盘绳机构7包括轴承71,所述轴承71穿过副纵梁4,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主横梁(3)、副纵梁(4)及多根副横梁(5)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和副纵梁(4)上均设有若干组挂钩,每组挂钩包括主挂钩(9)及副挂钩(10);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盘绳机构(7),每个所述盘绳机构(7)包括轴承(71),所述轴承(71)穿过副纵梁(4),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2)上,所述轴承(71)上靠近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和副纵梁(4)的位置分别套设有一个活动挂钩(72),每个所述活动挂钩(72)对应着一组挂钩,每个活动挂钩(72)上设有一根吊绳(8),吊绳(8)的一端与活动挂钩(72)采用活动系结,吊绳(8)的另一端与主挂钩(9)/副挂钩(10)采用固定系结;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吊耳(11)、以及驱动所述轴承(71)转动的传动机构(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主横梁(3)、副纵梁(4)及多根副横梁(5)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和副纵梁(4)上均设有若干组挂钩,每组挂钩包括主挂钩(9)及副挂钩(10);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盘绳机构(7),每个所述盘绳机构(7)包括轴承(71),所述轴承(71)穿过副纵梁(4),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2)上,所述轴承(71)上靠近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2)和副纵梁(4)的位置分别套设有一个活动挂钩(72),每个所述活动挂钩(72)对应着一组挂钩,每个活动挂钩(72)上设有一根吊绳(8),吊绳(8)的一端与活动挂钩(72)采用活动系结,吊绳(8)的另一端与主挂钩(9)/副挂钩(10)采用固定系结;所述吊架上设有若干个吊耳(11)、以及驱动所述轴承(71)转动的传动机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0)设在所述右主纵梁(2)的空腔(200)内,所述吊架上设有液压动力箱(6),液压动力箱(6)与传动机构(20)通过液压油管(6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0)包括传动杆(23)和多个齿轮(25),所述传动杆(23)上对应齿轮(25)的位置设有齿条部(24),每个齿轮(25)与对应的齿条部(24)啮合,每个齿轮(25)与对应的轴承(7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3)上沿轴向套设有若干个套轨(26),所述套轨(26)固定在所述右主纵梁(2)的空腔(200)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脱钩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0)还包括设在所述右主纵梁(2)的空腔(200)内壁(201)上的千斤顶(21),所述液压油管(61)与所述千斤顶(21)连接,所述传动杆(23)上设有传动牛腿(221),所述千斤顶(21)的顶升端与所述传动牛腿(22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