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风罩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47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35
提供一种冷却风罩(20)。冷却风罩包括罩体(21)、内风扇(22)和外风扇(23)。第一冷却腔(211)、第二冷却腔(212)和位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之间的隔离腔(213)形成于罩体内,复数第一冷却管(214)设于第一冷却腔内,复数第二冷却管(215)设于第二冷却腔内,第一冷却管及第二冷却管均与隔离腔和外界连通。罩体具有第一表面(216)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217)。内风扇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内风扇的一侧与第一冷却腔连通且另一侧还与第二冷却腔连通,内风扇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外风扇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并位于隔离腔上,且与隔离腔连通。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冷却风罩的电机。所述冷却风罩和所述电机可实现较佳的冷却效率,并可提升电机的结构稳定性。

Cooling hood an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风罩及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风罩及一种具有该冷却风罩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冷却风罩用于对电机的内部进行冷却。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具有冷却风罩的电机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冷却风罩10包括罩体11、内风扇12、外风扇13及内风路导向风筒14,内风扇12、内风路导向风筒14及外风扇13设于罩体11上。罩体11安装于电机100的机壳101上,且与机壳101内部连通。罩体11内部设有隔板(图未标)和复数冷却管111,复数冷却管111穿过所述隔板且平行设置,隔板大致位于冷却管111的中部。内风扇12与罩体11内部连通,用于驱动空气在罩体11和电机100的机壳101循环流通。内风路导向风筒14和内风扇12连通,内风扇12吹出的空气经过罩体11、机壳101内部、罩体11,再经过内风路导向风筒14流向内风扇12。外风扇13与罩体11连通,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罩体11内,所述外界的空气进入罩体11内后,沿着冷却管111从右流向左(即从电机100的非驱动端流向驱动端),并从冷却管111流出。冷却管111内的空气与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冷却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在电机100中,外风扇13抽取的外界空气从冷却管111的右侧进入冷却管111,为了安装外风扇13,罩体11的长度需大于机壳101的长度,从而冷却风罩10的一部分作为悬臂结构悬于机壳101之外,悬臂结构不利于电机的稳定性。此外,在内循环空气的单次循环回路中,冷却管111内的空气在电机100的非驱动端与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热交换后,温度升高,接着又在电机100的驱动端与电机100的内循环空气热交换,影响对内循环空气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冷却风罩和一种电机,可实现较佳的冷却效率,并可提升电机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风罩,其包括一罩体、一内风扇和一外风扇,所述罩体内还形成有一第一冷却腔、一第二冷却腔和一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腔之间的隔离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内设有复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腔内设有复数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及所述第二冷却管均与所述隔离腔和外界连通。所述罩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安装于一电机的机壳上。所述内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内风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且另一侧还与第二冷却腔连通,所述内风扇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外风扇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位于所述隔离腔上,且与所述隔离腔连通。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罩还包括:一内风路导向风筒,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内风扇连通。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罩还包括:一内风路导向风筒,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内风扇连通。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的内部还设有:一第一隔板;以及一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隔离腔。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还包括:一第一风罩网,所述第一冷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风罩网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一第二风罩网,与所述第一风罩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风罩网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在冷却风罩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内风扇和所述外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风罩。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一机壳,所述冷却风罩配置于所述机壳上,且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机壳。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通风孔和一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一冷却腔及所述机壳相通,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及所述机壳相通。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机壳的长度。在电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具有一驱动端和一非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和所述非驱动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冷却腔位于所述驱动端,所述第二冷却腔位于所述非驱动端。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风罩及电机中,冷却风罩的罩体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及隔离腔,内风扇与第一冷却腔及第二冷却腔连通,外风扇位于隔离腔上,外风扇抽入隔离腔的空气可分两部分分别流入第一冷却腔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腔的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内的空气分别与电机的内循环空气发生热交换,可对内循环空气进行有效冷却,从而实现较佳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外风扇位于隔离腔上,隔离腔位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之间,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安装外风扇的悬臂结构,冷却风罩的长度可等于或略大于电机机壳的长度,有利于提升电机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特点、优点和益处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具有冷却风罩的电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风罩的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应用于电机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内风路的工作原理图。图6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外风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风罩的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应用于电机时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冷却风罩20包括罩体21、内风扇22及外风扇23。图5为图2所示的冷却风罩的内风路的工作原理图,请参见图5和图2,罩体21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211、第二冷却腔212和隔离腔213,隔离腔213位于第一冷却腔211和第二冷却腔212之间。第一冷却腔211内设有复数第一冷却管214,第二冷却腔212内设有复数第二冷却管215,第一冷却管214及第二冷却管215均与隔离腔213和外界连通。罩体21具有第一表面216和与第一表面216相对的第二表面217,第二表面217用于安装于电机200的机壳201上。内风扇22配置于第一表面216上,内风扇22的一侧与第一冷却腔211连通且另一侧与第二冷却腔212连通,内风扇22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外风扇23配置于第一表面216上,并位于隔离腔213上,且与隔离腔213连通。更具体地,罩体21的内部还设有第一隔板218和第二隔板219,第一隔板218和第二隔板219间隔设置,以形成隔离腔213。罩体21还包括第一风罩网220和第二风罩网221,第二风罩网221与第一风罩网220为罩体2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第一风罩网220和第二风罩网221上设有复数通风孔。第一冷却管214连接于第一风罩网220和第一隔板218之间,第一冷却管14通过第一风罩网220上的通风孔与外界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冷却风罩(20),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罩体(21),所述罩体(21)内形成有一第一冷却腔(211)、一第二冷却腔(212)和一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211)和所述第二冷却腔(212)之间的隔离腔(213),所述第一冷却腔(211)内设有复数第一冷却管(214),所述第二冷却腔(212)内设有复数第二冷却管(215),所述第一冷却管(214)及所述第二冷却管(215)均与所述隔离腔(213)和外界连通;所述罩体(21)具有第一表面(216)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16)相对的第二表面(217),所述第二表面(217)用于安装于一电机(200)的机壳(201)上:/n一内风扇(22),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6)上,所述内风扇(2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冷却腔(211)连通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冷却腔(212)连通,所述内风扇(22)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以及/n一外风扇(23),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6)上,并位于所述隔离腔(213)上,且与所述隔离腔(2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冷却风罩(2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罩体(21),所述罩体(21)内形成有一第一冷却腔(211)、一第二冷却腔(212)和一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211)和所述第二冷却腔(212)之间的隔离腔(213),所述第一冷却腔(211)内设有复数第一冷却管(214),所述第二冷却腔(212)内设有复数第二冷却管(215),所述第一冷却管(214)及所述第二冷却管(215)均与所述隔离腔(213)和外界连通;所述罩体(21)具有第一表面(216)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16)相对的第二表面(217),所述第二表面(217)用于安装于一电机(200)的机壳(201)上:
一内风扇(22),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6)上,所述内风扇(2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冷却腔(211)连通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冷却腔(212)连通,所述内风扇(22)用于为内循环空气提供循环动力;以及
一外风扇(23),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6)上,并位于所述隔离腔(213)上,且与所述隔离腔(21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罩(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罩(20)还包括:
一内风路导向风筒(24),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16)上,所述内风扇(22)位于所述第二冷却腔(212)上,所述内风路导向风筒(24)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腔(211)和所述内风扇(22)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罩(2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1)的内部还设有:
一第一隔板(218);以及
一第二隔板(219),与所述第一隔板(218)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隔离腔(2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风罩(2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