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20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吸波体结构单元,每个吸波体结构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顶层镀铜金属层、上层介质基板层、中间层镀铜金属层、下层介质基板层和金属反射层,五部分相邻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的顶层镀铜金属层和中间层镀铜金属层均为具有特定刻蚀图案的同心开口谐振环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16‑21.2GHz高频范围内宽带的电磁辐射吸收和抑制。该发明专利技术专利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能以周期阵列的方式直接应用在高速封装系统的设计上。

A novel planar electromagnetic absorber structure based on meta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波传播与接收
,具体是一种用于三维高速电子封装系统上的具有高频宽带电磁辐射吸收和抑制特性的新型电磁超材料的吸波体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设计出能抑制电磁干扰的电磁吸波体,对电路设计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高速数字电路、高速信号处理、以及射频电路与数字电路集成化等因素,使得三维封装结构内部具有各种复杂的噪声。由于加载吸波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吸收率高、可根据尺寸进行周期阵列设计、灵活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吸波体结构最开始是波士顿大学Landy教授等人在2008年首次提出超材料吸波体的概念。多年来,超材料吸波体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通过合理地设计超材料的单元结构,可以使得某一频率下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相同(实部和虚部分别同时相等),进而使超材料的输入阻抗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完全匹配,让入射波几乎无反射地被超材料吸收,这就是超材料吸波体的工作原理。现有抑制电磁辐射的各种超材料吸波体结构设计多种多样。而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吸收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吸波体结构单元,每个吸波体结构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顶层镀铜金属层(1)、上层介质基板层(2)、中间层镀铜金属层(3)、下层介质基板层(4)和金属反射层(5),相邻层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的顶层镀铜金属层(1)和中间层镀铜金属层(3)均为镀铜的具有特定刻蚀图案的同心开口谐振环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吸波体结构单元,每个吸波体结构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顶层镀铜金属层(1)、上层介质基板层(2)、中间层镀铜金属层(3)、下层介质基板层(4)和金属反射层(5),相邻层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的顶层镀铜金属层(1)和中间层镀铜金属层(3)均为镀铜的具有特定刻蚀图案的同心开口谐振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镀铜金属层(1)是由布置于内圈的一个内开口谐振环组成,所述的中间层镀铜金属层(3)是由布置于外圈的一个外开口谐振环组成,二者均是同心圆环,每个开口谐振环是由一个完整的圆环在对称的两侧开设径向的条形缺口槽形成,外开口谐振环和内开口谐振环的两个条形缺口槽的径向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平面电磁吸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镀铜金属层(3)的外开口谐振环的条形缺口槽的径向方向沿介质基板层(2、4)/金属反射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尔平左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利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