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直四棱柱单元的高折展比双层环形可展天线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展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直四棱柱单元的高折展比双层环形可展天线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对于航天可展天线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可展天线应用种类要求也越来越复杂。空间可展天线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国际研究机构、各个高校以及民营航天航空公司都对其有所研究。其中的大型的星载可展开天线以其具有大口径、轻质量、高精度、收纳比大等特点被许多研究学者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航天可展结构形式。因运载火箭的储存空间有限,考虑到火箭的发射成本,故卫星的天线收纳体积越小越好,即在展开相同口径和高度情况,要求天线的周向收纳的体积越小越好。环形可展机构作为可展天线桁架,在折叠时决定了整个天线的收拢体积,因此设计出具有大折展比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的环形可展机构具有十分深远的研究意义。现有的可展天线桁架存在稳定性差、刚度低、展开弹性大、收纳比小、控制复杂、折展范围有限和在太空中容易发生冷焊现象的缺点。如: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直四棱柱单元的高折展比双层环形可展天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同的直四棱柱单元(M),所述直四棱柱单元(M)包括呈镜像对称的上下两层可展模块(N)以及用来固定连接两可展模块(N)的1号连接杆(U1)、2号连接杆(U2)、3号连接杆(U3)和4号连接杆(U4);其中,下层可展模块(N)包括1号花盘(A1)、2号花盘(A2)、1号连接块(F1)、2号连接块(F2)、第一短杆(B1)、第二短杆(B2)、第一长杆(C1)、第二长杆(C2)、3号花盘(D1)、4号花盘(D2)、3号连接块(G1)、4号连接块(G2)、第三短杆(B3)、第四短杆(B4)、第三长杆(C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直四棱柱单元的高折展比双层环形可展天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同的直四棱柱单元(M),所述直四棱柱单元(M)包括呈镜像对称的上下两层可展模块(N)以及用来固定连接两可展模块(N)的1号连接杆(U1)、2号连接杆(U2)、3号连接杆(U3)和4号连接杆(U4);其中,下层可展模块(N)包括1号花盘(A1)、2号花盘(A2)、1号连接块(F1)、2号连接块(F2)、第一短杆(B1)、第二短杆(B2)、第一长杆(C1)、第二长杆(C2)、3号花盘(D1)、4号花盘(D2)、3号连接块(G1)、4号连接块(G2)、第三短杆(B3)、第四短杆(B4)、第三长杆(C3)、第四长杆(C4)、第一同步杆(E1)、第二同步杆(E2)、第三同步杆(E3)、第四同步杆(E4)、中间平台(H);上述1号连接块(F1)与1号花盘(A1)之间,2号连接块(F2)与2号花盘(A2)之间,3号连接块(G1)与3号花盘(D1)之间,4号连接块(G2)与4号花盘(D2)之间均采用固定连接;上述1号花盘(A1)与第一短杆(B1)通过第一转动副(R1)连接,2号花盘(A2)与第二短杆(B2)通过第六转动副(R6)连接,第一长杆(C1)与2号花盘(A2)通过第七转动副(R7)连接,3号花盘(D1)与第二长杆(C2)通过第九转动副(R9)连接,第三短杆(B3)与3号花盘(D1)通过第十转动副(R10)连接,4号花盘(D2)与第四短杆(B4)通过第五转动副(R5)连接,第三长杆(C3)与4号花盘(D2)通过第四转动副(R4)连接,第四长杆(C4)与1号花盘(A1)通过第二转动副(R2)连接,第一同步杆(E1)与中间平台(H)通过第十一转动副(R11)连接,第二同步杆(E2)与中间平台(H)通过第十二转动副(R12)连接,第三同步杆(E3)与中间平台(H)通过第十三转动副(R13)连接,第四同步杆(E4)与中间平台(H)通过第十四转动副(R14)连接;上述第二短杆(B2)与第一短杆(B1)之间,第二长杆(C2)与第一长杆(C1)之间,第四短杆(B4)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熬,席胜,丁华锋,景自强,张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