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61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所述灯包括发光件和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呈圆柱状的反光层,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反光层沿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装设于所述壳体的中部。将发光件设置在壳体的相对两端,避免发光件设置在中部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而达到缩小灯的结构的效果,同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反光层,以使得缩小灯的结构前提下,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反光层向壳体的四周发散,实现灯全方位360度发光的照明效果。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灯。
技术介绍
在人们生活当中,照明灯作为一种照明器具,广泛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使用,例如照明灯被用来车内照明、家庭应急照明、汽车维修照明、工作学习照明、船泊照明、货柜照明、铁路照明、野营照明、娱乐照明以及等等,灯在被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体积小而轻便,结构紧凑,便于用户携带。在日常生活中,便携式灯的结构往往较为紧凑,一般只能定向发光,难以做到保证方便携带的同时360度全方位发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旨在便于实现灯的方便携带同时全方位发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所述灯包括发光件和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呈圆柱状的反光层,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反光层沿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装设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以使得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通过所述反光层向所述壳体的四周发散。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灯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所述反光层绕设在所述电源的周向。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呈圆柱筒状结构,所述电源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大致重合。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件装设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向的两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若干子发光体,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向的端部分为第一侧子端和第二侧子端,其中,所述第一侧子端上的所述子发光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侧子端上所述子发光体的数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灯还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侧面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呈正六边形棱柱结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在相邻的两个棱面上均设有所述第一磁铁。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灯包括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充磁体,所述充磁体与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后,对所述充磁体充磁以得到所述第一磁铁,且相邻两棱面上的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感应强度大致相同。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充磁体进行充磁的步骤包括:调节相邻两棱面上的所述充磁体的充磁角度以使两所述充磁体相对充磁线圈的轴截面对称设置;将所述充磁体移动至相对充磁线圈的底部的预设充磁高度;对所述充磁体进行充磁以得到磁感应强度在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磁铁。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沿相向的方向上均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反光层相对的两端抵接,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反光层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孔;和\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沿相向的方向上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电源相适配,所述凸块与所述电源相对的两端抵接,以固定所述电源。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呈圆柱状的反光层,且反光层沿壳体的延伸方向装设于壳体的中部,并且将发光件装设在壳体相对的两端,避免将发光件设置在壳体的中部导致灯的灯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不高造成空间浪费的问题,从而缩小灯的结构,便于灯进行携带,同时使得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反光层的反射后相壳体的四周发散,在缩小灯的结构前提下,实现灯全方位360度发光的照明效果。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灯的另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第一端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的第二端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灯;10、发光件;11、子发光体;12、电路板;20、外壳组件;21、壳体;22、套筒;221、反光层;23、第一端盖;231、充电接口;232、指示灯孔;233、调节开关;234、挂绳孔;24、第二端盖;241、第二磁铁;242、提手;30、第一磁铁;40、凸台;50、凸块;60、环形凹槽;70、散热孔;80、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在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灯100,灯100包括发光件10和外壳组件20,其中,外壳组件20包括壳体21和呈圆柱状的反光层221,而发光件10装设位于壳体21相对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反光层221沿壳体21的延伸方向装设于壳体21的中部,以使得发光件10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反光层221向壳体21的四周发散。具体地,壳体21由透光材料制成,同时,壳体21可以呈圆柱状结构或者呈正棱柱状结构,且壳体21采用中空设置,反光层221装设在壳体21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反光层221可以为反光片,反光片的厚度可以为1mm,或者为0.5mm,或者为0.8mm,在此不做限制,只要求反光片能够反光即可。反光层221位于壳体21的中部是指反光层221位于靠近壳体21的中心线的位置处或者是指反光层221与壳体21的内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发光件10位于壳体21的相对两端,且发光件10装设于反光层221与壳体21之间。发光件10发出的光会照射到反光层221,光线经反光层221反射后向壳体21的四周发散,从而使得灯100达到360度照明的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在壳体21内设置圆柱状的反光层221,且反光层221沿壳体21的延伸方向装设于壳体21的中部,由装设在壳体21相对两端的发光件10发光,发光件10发出的部分光线直接穿过壳体21,发光件10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经过反光层221反射后穿过壳体21,使得灯100的反光层221就像光源似的发射光线,使得灯100为周围的环境提供照明,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包括:/n发光件;/n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呈圆柱状的反光层,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反光层沿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装设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以使得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通过所述反光层向所述壳体的四周发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包括:
发光件;
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呈圆柱状的反光层,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反光层沿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装设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以使得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通过所述反光层向所述壳体的四周发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所述反光层绕设在所述电源的周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圆柱筒状结构,所述电源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大致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件装设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向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若干子发光体,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向的端部分为第一侧子端和第二侧子端,其中,所述第一侧子端上的所述子发光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侧子端上所述子发光体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还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全怡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