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01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6
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包括进水段、标准段、出水段、放空段。将调蓄、截污功能与生态水岸设置在同一构筑物中,内侧为生态浅水湿地,中间为调蓄区和截污区,上部为沿河海绵设施。根据河道整治的污染控制需求,如CSOs调蓄、初雨调蓄、河道调蓄、污水截流等,选配各个节段的调蓄区和截污区及其进水控制设施,拼装组合灵活配置,容易实施;利用调蓄区侧墙作为河道挡墙,可在河道蓝线范围内实施、无需额外增加用地、结合驳岸开挖建设同步施工,通过生态水岸结构自身即可实现河道沿线污染控制的功能,对解决河道整治中污染控制工程用地缺、建设难、效益低、造价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An ecological water bank with self-control of pollution along the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域,涉及一种兼具面源污染控制和污水截流功能的生态水岸。
技术介绍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合流制的溢流污染、分流制初期雨水和直排污水是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常规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合流制溢流(CombinedSewerOverflows,简称CSOs)调蓄池、初雨调蓄池和截污管等。调蓄池作为控制CSOs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其需要单独占地,常因用地受限,难以建设大规模的调蓄设施,或因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过高,难以实施。沿河建设截污管常用于截流直排污水或合流制旱季污水。但对于支流河道,按照传统建设贯穿河道全线的截污管,需穿越已建道路,截污管埋深过深,难以接入下游截污干管,施工难度大,截污效益差。在现阶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如何统筹解决河道整治中污染控制工程用地缺、建设难、效益低、造价高等的问题,是一个十分新颖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包括进水段、标准段、出水段、放空段,在河道沿岸设置依次连接的进水段、若干标准段、出水段、若干标准段、进水段,所述放空段连接于出水段的靠近陆地侧;所述进水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一调蓄区和第一截污区,第一调蓄区的靠近河道的内侧侧墙上设有冲洗装置和进水闸门;所述标准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一生态浅水湿地区、第二调蓄区和第二截污区;所述出水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二生态浅水湿地区、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出水段的底板局部落底,并设有集水坑,所述落底内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之间的侧墙上开洞,并在第三调蓄区侧设有出水闸门;所述放空段分隔为泵井区和阀门井,所述泵井区内设有污水泵,所述阀门井设有排放管,所述污水泵通过污水泵出水管与排放管连接;其中,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相连通且其内侧侧墙作为河道挡墙,所述进水段的第一截污区、标准段的第二截污区、出水段的第三截污区、放空段的泵井区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进水段和标准段之间、标准段和出水段之间、以及出水段和放空段之间分别通过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嵌缝密封胶连接,并在连接处的墙体中设有剪切杆。优选地,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和第一截污区、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和第二截污区、以及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的底板上分别设有集水沟槽。优选地,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和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的靠近陆地的外侧侧墙上分别设有进水管/涵。优选地,所述进水段的第一截污区和标准段的第二截污区的靠近陆地的外侧侧墙上分别设有进水管/涵。优选地,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和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的顶板处分别设有补充冲洗管。优选地,所述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底部的集水坑内设有雨水泵。更优选地,所述雨水泵为潜水轴流泵且数量至少为2台。优选地,所述放空段的泵井区底部设有集水坑且该集水坑内设有污水泵。优选地,所述污水泵为配带有冲洗阀的潜水离心泵且数量至少为2台。优选地,所述进水段、标准段、出水段的上部地面处设有低影响开发设施,所述低影响开发设施内设有溢流管,并通过溢流管与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中的至少之一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调蓄、截污功能与河道生态水岸设置在同一构筑物中,内侧为生态浅水湿地,中间为调蓄区和截污区,上部为沿河海绵设施,利用调蓄区侧墙作为河道挡墙,可在河道蓝线范围内实施、无需额外增加用地、结合驳岸开挖建设同步施工,通过生态水岸结构自身即可实现河道沿线污染控制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的生态水岸兼具调蓄和污水截流功能,根据河道整治的需求,如CSOs调蓄、初雨调蓄、河道调蓄、污水截流等需求,可选配各个节段的调蓄区和截污区及其进水控制设施,配置灵活,容易实施。3、与传统贯穿河道全线的截污管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旱季污水出路,将污水就近提升排放至市政污水管,而且无需频繁穿越现状道路或建筑物等,也不受下游截污干管限制,截流污水的收集及输送效益较高。4、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污水泵,不仅解决了非降雨期的旱流污水出路,同时可由污水泵兼作调蓄区的放空水泵,将池内调蓄的合流污水或初期雨水抽送至下游污水排水系统,送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解决了调蓄区合流污水或初期雨水的去向,同时及时腾出调蓄空间,调蓄区进入下一调蓄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功能分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2的B-B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2的C-C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1、2的D-D剖面示意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00进水段120第一调蓄区121第一调蓄集水沟槽122冲洗装置123进水闸门124第一调蓄进水管/涵125第一调蓄补充冲洗管130第一截污区131第一截污进水管/涵132第一截污集水沟槽200标准段210第一生态浅水湿地区220第二调蓄区221第二调蓄集水沟槽222第二调蓄进水管/涵225第二调蓄补充冲洗管230第二截污区231第二截污进水管/涵232第二截污集水沟槽300出水段310第二生态浅水湿地区320第三调蓄区321第三调蓄集水沟槽322雨水泵323出水闸门330第三截污区332第三截污集水沟槽400放空段410泵井区411污水泵420阀门井421排放管511挡墙512沿河道路513低影响开发设施514溢流口515穿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专利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包括进水段100、标准段200、出水段300、放空段400,这四个节段可根据沿河污染控制的需求设计规模,拼装组合,各个节段通过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嵌缝密封胶连接,并在墙体中设置剪切杆,以防止连接处发生错动。图中的生态水岸包括2段进水段100、1段出水段200、1段放空段400和若干段标准段300,连接顺序为:其中,进水段100包括第一调蓄区120、第一截污区130;标准段200包括第一生态浅水湿地区210、第二调蓄区220、第二截污区230;出水段300包括第二生态浅水湿地区310、第三调蓄区320、第三截污区330;放空段400包括泵井区410、阀门井420。参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段、标准段、出水段、放空段,在河道沿岸设置依次连接的进水段、若干标准段、出水段、若干标准段、进水段,所述放空段连接于出水段的靠近陆地侧;/n所述进水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一调蓄区和第一截污区,第一调蓄区的靠近河道的内侧侧墙上设有冲洗装置和进水闸门;/n所述标准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一生态浅水湿地区、第二调蓄区和第二截污区;/n所述出水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二生态浅水湿地区、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出水段的底板局部落底,并设有集水坑,所述落底内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之间的侧墙上开洞,并在第三调蓄区侧设有出水闸门;/n所述放空段分隔为泵井区和阀门井,所述泵井区内设有污水泵,所述阀门井设有排放管,所述污水泵通过污水泵出水管与排放管连接;/n其中,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相连通且其内侧侧墙作为河道挡墙,所述进水段的第一截污区、标准段的第二截污区、出水段的第三截污区、放空段的泵井区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段、标准段、出水段、放空段,在河道沿岸设置依次连接的进水段、若干标准段、出水段、若干标准段、进水段,所述放空段连接于出水段的靠近陆地侧;
所述进水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一调蓄区和第一截污区,第一调蓄区的靠近河道的内侧侧墙上设有冲洗装置和进水闸门;
所述标准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一生态浅水湿地区、第二调蓄区和第二截污区;
所述出水段在河道往陆地方向上依次分隔为第二生态浅水湿地区、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出水段的底板局部落底,并设有集水坑,所述落底内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区之间的侧墙上开洞,并在第三调蓄区侧设有出水闸门;
所述放空段分隔为泵井区和阀门井,所述泵井区内设有污水泵,所述阀门井设有排放管,所述污水泵通过污水泵出水管与排放管连接;
其中,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相连通且其内侧侧墙作为河道挡墙,所述进水段的第一截污区、标准段的第二截污区、出水段的第三截污区、放空段的泵井区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和标准段之间、标准段和出水段之间、以及出水段和放空段之间分别通过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嵌缝密封胶连接,并在连接处的墙体中设有剪切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河污染自控制的生态水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的第一调蓄区和第一截污区、标准段的第二调蓄区和第二截污区、以及出水段的第三调蓄区和第三截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孟陶阎轶婧董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