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084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反滤层、透水层、净水层、排水层以及蓄水层,反滤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反滤层中顺着水流的方向骨料颗粒逐渐增大;净水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高分子纳米层、陶瓷层和活性炭层;排水层内设排水空腔,排水空腔内上、下层分别设置有排水板,排水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通过六层不同的功能层,实现下雨时存储干净雨水,在平时混凝土孔隙非饱和时,依据“毛细吸水原理”缓慢释放,保证植被所需水分,改善周围小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水利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2-24亿吨,约占城市垃圾产生量的70%。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生产量将达到峰值,预计达到26亿吨。而资源化可利用率不足10%,欧美、日本等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能到90%以上。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单一,仍为填埋和露天堆放,易产生大量环境问题,并占用宝贵土地资源。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仍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化模式,也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导致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企业数量太少。海绵城市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在城市建设的同时,能够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破坏,通过种种低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而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RAPC)具有连续孔隙率和高透水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该地下浅层结构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六层不同的功能层,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渗、滞、蓄、用、排”,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城市开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反滤层、透水层、净水层、排水层以及蓄水层,所述反滤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其中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分别由级配均匀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组成,并且粗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中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细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所述净水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高分子纳米层、陶瓷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排水层由再生骨料制成,排水层内设排水空腔,所述排水空腔内上、下层分别设置有排水板,排水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进一步的,所述粗骨料层的厚度为15mm,中骨料层的厚度为20mm,细骨料层的厚度为25mm,所述粗骨料层的粒径为0.25-1mm,中骨料层的粒径为1-5mm,细骨料层的粒径为5-20mm。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层中的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mm-9.5mm。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层厚度为30mm,其中高分子纳米层、陶瓷层和活性炭层的厚度分别为10mm。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中的再生骨料的粒径为9.5-19.0mm。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包括上支撑面、下支撑面和立柱,所述上支撑面、下支撑面分别与排水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层的厚度为90-1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作为主要原料,再生骨料吸水率约是普通骨料10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多连通孔隙,高透水、透气性,透水系数能达到4.2mm/s,通过六层不同的功能层,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渗、滞、蓄、用、排”,在下雨时存储干净雨水,在平时依据“毛细吸水原理”缓慢释放,保证植被所需水分,改善周围小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城市开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用多种净化吸附材料,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植被滞水层具有足够的透水性,并能够使滞水流动,在补充植物所需水分并进行滞水传导,在反滤层顺着水流的方向反滤层中颗粒逐渐增大,土中的水可以顺畅流过,而土粒却被阻留。采用再生骨料作为反滤层的过渡反滤料,一一方面可以避免渗透引起透水层堵塞,另一方面再生骨料的高吸水性(再生骨料吸水率是普通骨料约10倍),本身具备吸水储水效果。透水层利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并与水泥、水拌制而成,能够保证下流的水可以顺畅从透水层中流过。增加净水层,净化下渗水体,可净化微污染水体,吸附雨水中的固体颗粒,保证最下层海绵蓄水层的蓄水水质,同时由一定级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组成具有较大渗透性的排水体,将多余的净化后雨水、渗水排走或排入城市管网,可引出再处理作为城市自来水、纯净水、高纯水的来源。最下层的海绵体蓄水层为一具有吸水和储水能力的整体材料,利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毛细吸水作用,当混凝土孔隙非饱和时,混凝土与溶液接触会使毛细孔隙压力上升,溶液被吸收到混凝土孔隙内,使下层的蓄水层中的水分逐渐缓慢释放向上引出,改善地表周围小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排水层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植被层,2-反滤层,3-透水层,4-净水层,5-排水层,51-排水空腔,52-排水板,53-支撑柱,531-上支撑面,532-下支撑面,533-立柱,6-蓄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1、反滤层2、透水层3、净水层4、排水层5以及蓄水层6,通过六层不同的功能层,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渗、滞、蓄、用、排”,在下雨时存储干净雨水,在平时依据“毛细吸水原理”缓慢释放,保证植被所需水分,改善地表周围小环境。其中,最上层的植被层1具有足够的透水性,并能够使滞水流动,植物吸收所需水分并留下水分,使植被层1在补充植物所需水分同时并进行滞水传导,发挥高保水性能,保水率达到了95%,有效的滞留了水分,改善自然生态,提供了宝贵的雨水资源。植被层1的地下水下流至反滤层2,反滤层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其中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分别由级配均匀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组成,并且粗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中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细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使反滤层2中颗粒顺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增大,粗骨料层的粒径为0.25-1mm,中骨料层的粒径为1-5mm,细骨料层的粒径为5-20mm,保证土中的水可以顺畅流过,而土粒却被阻留,并且粗骨料层的厚度为15mm,中骨料层的厚度为20mm,细骨料层的厚度为25mm,再生骨料作为过渡反滤料,一方面可以避免渗透引起透水层堵塞,另一方面再生骨料的高吸水性,使反滤层本身具备吸水储水的效果。经过反滤层过滤之后的地下水继续下流,快速经过透水层3,其中透水层3由再生粗骨料、水泥和水混合制成,其中再生粗骨料与水泥的体积比为4.2-4.8,水与水泥的体积比为0.27-0.33,本实施例中,水泥单位体积用量为327.59kg,再生粗骨料采用粒径为4.75mm-9.5mm、且单位体积用量为1474.14kg,水单位体积用量为98.28kg,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多连通孔隙,高透水、透气性,透水系数能达到4.2mm/s,强度能达到15MPa。地下水经透水层下流至净水层4,净化下渗水体,净水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高分子纳米层、陶瓷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反滤层、透水层、净水层、排水层以及蓄水层,所述反滤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其中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分别由级配均匀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组成,并且粗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中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细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所述净水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高分子纳米层、陶瓷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排水层由再生骨料制成,排水层内设排水空腔,所述排水空腔内上、下层分别设置有排水板,排水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反滤层、透水层、净水层、排水层以及蓄水层,所述反滤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其中粗骨料层、中骨料层和细骨料层分别由级配均匀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组成,并且粗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中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细骨料层的再生骨料粒径;所述净水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高分子纳米层、陶瓷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排水层由再生骨料制成,排水层内设排水空腔,所述排水空腔内上、下层分别设置有排水板,排水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蓄存及缓释再利用的地下浅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层的厚度为15mm,中骨料层的厚度为20mm,细骨料层的厚度为25mm,所述粗骨料层的粒径为0.25-1mm,中骨料层的粒径为1-5mm,细骨料层的粒径为5-2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开汪伦焰郭磊钟凌冯莉莉李炳林张政男张楠冉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