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塑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346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塑料,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乳酸树脂80‑90份;聚环氧乙烷8‑10份;纳米硅溶胶6‑8份;硅微粉1‑3份;交联剂0.2‑0.35份;马来酸酐0.8‑1.5份;富里酸0.2‑0.4份;阻燃剂1.5‑2.4份。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乳酸树脂为基料,共混聚环氧乙烯,并加入纳米硅溶胶、硅微粉,提高聚乳酸树脂的结晶度、结晶速率并改善晶相大小、排布,进而使得聚乳酸树脂的耐热性和韧性有显著的提高,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塑料制品,如各类餐具。

A degradable plastic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塑料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塑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具有耐用、制造成本低、可塑性强、绝缘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常见的塑料制品有塑料杯、塑料盆、碎料薄膜等。但是传统的塑料具有难以降解的问题,其使用后随意丢弃,形成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一方面采用限塑政策,鼓励大家使用环保制品;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可降解塑料。目前可降解塑料分为光降解型、生物降解型、光-生物降解型,其中生物降解型塑料有PLA、PHB、PHA等。聚乳酸PLA材料具有完全可降解性,对环境没有危害,且来源于可再生资源,能减少石化产品的消耗,因此广泛使用。但是聚乳酸材料综合性能方面不理想,存在脆性大、易变形、耐热性差的问题,难以满足部分塑料制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环保无污染且具有较好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乳酸树脂80-90份;聚环氧乙烷8-10份;纳米硅溶胶6-8份;硅微粉1-3份;交联剂0.2-0.35份;马来酸酐0.8-1.5份;富里酸0.2-0.4份;阻燃剂1.5-2.4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乳酸树脂作为主料,其是一类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解决了当下塑料污染的环境问题。但是耐热性能和部分机械性能相比于PE、PP等传统塑料材料逊色不少,限制了其应用。聚环氧乙烷同样也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热塑性,且其具有很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选用这两种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亲水性相差很大的物质共混,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PLA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塑料的韧性。马来酸酐可促进聚环氧乙烷和聚乳酸树脂相容,形成稳定的晶相且排列更为紧密,进而提高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纳米硅溶胶相比于单一PLA体系,在PEO/PLA共混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具有大量活性羟基,可与聚乳酸分子的羧基发生缩合反应,可以提高共混物的结晶度、结晶速率。硅微粉作为增强填料,富里酸可提高硅微粉的分散性,进而提高共混物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交联剂为N-羟乙基丙烯酰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交联剂有助于提高二氧化硅粒子的接枝率,进而改善塑料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7-12份植物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纤维存在于大量的绿色植物中,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且便宜易得,与PLA复合后可以提高塑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物纤维的制备过程如下:第一步,收集银杏叶片,冲洗干净后切碎,再于50-60℃下预烘5-8min,得到纤维原料;第二步,将纤维原料浸入0.3-0.4g/L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80-90℃,持续1.5-2h后取出水洗;第三步,将酸处理后的纤维原料浸入碱液中,温度90-100℃,压力1-1.1MPa,碱液包括8-10%NaOH、5-7%H2O2、1-1.5%水玻璃、0.2-0.3%OP-10,持续1.5-2h后取出热水冲洗;第四步,将碱煮后的纤维原料浸入乳化液中,温度50-60℃,乳化液包括5-7%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6-8%苯扎氯铵,持续3-5min后取出,脱水、烘干、梳理后得到植物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前多为麻纤维、竹纤维的复合使用,而没有涉及常见的植物废弃物树叶。银杏作为本地的常见行道树种,其树叶易得,基本不存在成本,且经过优化后的乳化液处理,其纤维性能不逊于麻纤维且相比于竹纤维其与PLA基体的相容性更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0.2-0.3份偶联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偶联剂为KH57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植物纤维与PLA的相容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燃剂为海泡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海泡石作为阻燃剂,不影响塑料制品的环保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工艺。一种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将聚乳酸树脂置于55-60℃下干燥4-6h,将聚环氧乙烷置于40-45℃下干燥4-6h;S2纤维改性:用丙酮将偶联剂稀释成1-1.4wt%的偶联剂溶液,再将植物纤维浸入偶联剂溶液,持续30-40min后取出,去除丙酮并烘干;S3混炼:将聚乳酸树脂、植物纤维、聚环氧乙烷和马来酸酐投入到密炼机中,混合均匀,反应4-6min,温度170-180℃,转速30-40rpm,反应完成后依次投入纳米硅溶胶、硅微粉、富里酸、交联剂和阻燃剂,继续反应15-20min,转速20-25rom,温度165-170℃;S4造粒:反应完成后挤出成型,冷却、切粒,得到可降解塑料颗粒。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聚乳酸树脂为基料,共混聚环氧乙烯,并加入植物纤维、纳米硅溶胶、硅微粉,提高聚乳酸树脂的结晶度、结晶速率并改善晶相大小、排布,进而使得聚乳酸树脂的耐热性和韧性有显著的提高,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塑料制品,如各类餐具。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至三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可降解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乳酸树脂80份,购买自美国NatureWorks,牌号4032D;聚环氧乙烷8份,平均分子量50万;纳米硅溶胶6份,PH为2.5,粒径15nm,SiO2含量30%;硅微粉1份,粒径20μm;N-羟乙基丙烯酰胺0.2份;马来酸酐0.8份;富里酸0.2份;海泡石1.5份,粒径50μm;植物纤维7份;KH5700.2份。植物纤维的制备过程如下:第一步,收集银杏叶片,若为落叶,需三天内收集进行处理,收集后当天或隔天处理,处理方法如下:冲洗干净后去除主叶脉,切碎,再于50℃下预烘5min,得到纤维原料;第二步,将纤维原料浸入0.3g/L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80℃,持续1.5h后取出,用流动水进行冲洗;第三步,将酸处理后的纤维原料浸入碱液中,温度90℃,压力1MPa,碱液包括8%NaOH、5%H2O2、1%水玻璃、0.2%OP-10,持续1.5h后取出,用热水冲洗;第四步,将碱煮后的纤维原料浸入乳化液中,温度50℃,乳化液包括5%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6%苯扎氯铵,持续3min后取出,脱水、烘干、梳理后得到植物纤维。一种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将聚乳酸树脂置于55℃下干燥4h,将聚环氧乙烷置于40℃下干燥4h;S2纤维改性:用丙酮将KH570稀释成1wt%的偶联剂溶液,再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n聚乳酸树脂80-90份;/n聚环氧乙烷 8-10份;/n纳米硅溶胶 6-8份;/n硅微粉 1-3份;/n交联剂 0.2-0.35份;/n马来酸酐 0.8-1.5份;/n富里酸0.2-0.4份;/n阻燃剂 1.5-2.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乳酸树脂80-90份;
聚环氧乙烷8-10份;
纳米硅溶胶6-8份;
硅微粉1-3份;
交联剂0.2-0.35份;
马来酸酐0.8-1.5份;
富里酸0.2-0.4份;
阻燃剂1.5-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羟乙基丙烯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7-12份植物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的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收集银杏叶片,冲洗干净后切碎,再于50-60℃下预烘5-8min,得到纤维原料;
第二步,将纤维原料浸入0.3-0.4g/L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80-90℃,持续1.5-2h后取出水洗;
第三步,将酸处理后的纤维原料浸入碱液中,温度90-100℃,压力1-1.1MPa,碱液包括8-10%NaOH、5-7%H2O2、1-1.5%水玻璃、0.2-0.3%OP-10,持续1.5-2h后取出热水冲洗;
第四步,将碱煮后的纤维原料浸入乳化液中,温度50-60℃,乳化液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超凡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