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283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成分包括Ca

A kind of bioceramic material with high UV ref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陶瓷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
技术介绍
紫外光被划分为UVA、UVB和UVC,波长范围分别为400-315nm、315-280nm和280-190nm。适量的紫外照射有利于人体中维生素D的合成。然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皮肤过敏、烧伤甚至是皮肤癌等病症的发生。近几年来,由于臭氧层不断遭到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因而,研究高紫外反射性能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目前对于紫外线的防护主要在于利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紫外线进行反射或者吸收以达到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有机防晒剂虽然与化妆品能很好的相容,但存在为减少皮肤接触紫外线而提高添加量,同时这又会增加发生光致癌以及产生化学性过敏等问题。而且,有机吸收剂对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有很强的选择性,导致有机防晒剂必须混合使用,不但使产品成本上升,还要考虑各有机防晒剂单体间叠加效应是否使紫外吸收功能正常发挥等一系列问题。可见,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仅能屏蔽一种紫外线,主要是UVB,而且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特殊人群存在化学过敏的问题,并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杨漫君等人对各种商用防晒霜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得出大部分的防晒霜对于UVB比UVA的防护效果要好,其防晒能力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杨漫君,陈维捷,李佼洋,etal.防晒霜的紫外光谱分析及防护持久性评估[J].物理实验,2016,36(4):37-41.)。随着无机材料的超细化发展直到现在的纳米级,无机纳米防晒剂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TiO2、ZnO、Fe2O3等无机纳防晒剂吸收紫外线的效果比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强,吸收范围也要广,吸收紫外线的同时还能透过可见光。无机材料的副作用少等优点使防晒产品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采用物理紫外线防护材料。但同时刘晓闰等人对TiO2的毒性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TiO2尺寸越小越容易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细胞毒性越大(刘晓闰,唐萌.纳米二氧化钛的毒性研究与安全性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945-952.)。公开号为CN102361623A的中国专利,名称为一个关于羟基磷灰石作为部分添加剂,该专利提出加入羟基磷灰石对于防晒剂的紫外反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并未对具体金属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物相、形貌及其紫外反射能力进行描述。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生物陶瓷材料非晶磷灰石(ACP)结构不稳定,受热条件下会使得非晶磷灰石(ACP)容易向结晶态的羟基磷灰石转变,因此一般干燥温度不超过100℃。综上可得,现有的有机、无极防晒材料多为紫外吸收型材料,因而具有吸收饱和度,对紫外线的耗散能力普遍不高,同时也存在致敏、纳米生物毒性等潜在生物危害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紫外反射能力强、时效性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好的生物陶瓷材料。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成分包括Ca10-xZnx(PO4)6(OH)2(x:0.5-2)。锌盐的掺杂量为5%-20%,所述的掺杂量为Zn2+/(Zn2++Ca2+)摩尔比,当Zn2+/(Zn2++Ca2+)=5%时,x为0.5;当Zn2+/(Zn2++Ca2+)=20%时,x为2。进一步地,x为1,所述生物材料的组成为Ca9Zn(PO4)6(OH)2,该组成的生物材料具有超高的紫外反射效果,UVA和UVB平均反射率近100%,UVC平均反射率约为90%。进一步地,其晶体结构为非晶结构。进一步地,其晶体结构为弱结晶,结晶度<40%。进一步地,其平均粒径为30-200nm。进一步地,其制备方法为:以钙盐和磷酸盐作为反应剂,以锌盐作为掺杂剂,经过掺杂、反应后,再经洗涤、过滤和冷冻干燥,即得。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温度不超过400℃。进一步地,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为纳米颗粒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解释如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锌离子取代了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离子,从而改变其相组成、结晶度以及微观形貌,然后经去离子水洗涤、过滤和冷冻干燥而成。本专利技术选取钙盐和磷酸盐作为反应剂,以锌盐作为掺杂剂,经过掺杂反应后,再经后处理,从而获得具有非晶态或弱结晶的纳米掺锌钙磷生物陶瓷。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非晶态程度和微观形貌不同的陶瓷材料。锌作为一种人体所需元素,通过其取代羟基磷灰石中的钙,实现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的改变,从而对紫外反射率进行调控。因锌离子取代钙离子后进入羟基磷灰石结构中,使原羟基磷灰石在液相形核结晶的过程中受到抑制,不能有效的转变成结晶体,从而形成非晶态结构或弱结晶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微观形貌。而这种结构和形貌的变化,让掺杂后的纳米掺锌钙磷生物陶瓷具备了未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特殊紫外反射能力。具体来说,1.由于锌的掺杂导致羟基磷灰石中的电子能级状态发生改变,当材料受到紫外光照射的时候,受到光子的激发,材料中的电子更容易发生电子能级的跃迁,从而实现紫外光的反射,提高紫外反射率;2.纳米颗粒状比针状更有利于紫外光的反射。材料的紫外反射率与材料本身的成分、结构和物相有关。当Zn的掺杂量处于5%-20%时,结晶度<40%,获得具有颗粒状的形貌,平均粒径在30-200nm。此时材料具有高紫外反射率。当掺杂量<5%时,材料的结晶度>40%,获得具有针状的形貌,其粒径>200nm。因Zn掺杂量过少,对HA中原子能级状态的改变较小,同时形成针状微观形貌和过大的粒径,这些因素造成材料对紫外光没有显著的反射特性。当掺杂量>20%时,其原子的混乱度增大,因而形成很多的空位,这些空位会对紫外线产生吸收效应,从而会降低其紫外反射率。紫外反射率会出现升高再降低的情况,并在锌掺杂量为10%的时候,紫外反射效果最好。所以本专利技术中Zn的掺杂量为5%-20%。本专利技术的材料干燥时加热到400℃,依然能维持非晶态,结构稳定,并且其物相形貌和紫外反射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锌掺杂钙磷生物陶瓷最佳适应对象为UVA,UVB和UVC。因其对紫外防护的原理是反射紫外光,不存在饱和度的问题,防晒时效性强。同时,因为材料本身具有生物活性,所以对人体安全,生物相容性好,对环境没有污染;(2)本专利技术的锌掺杂钙磷生物陶瓷,通过冷冻干燥使其获得非晶结构。这种特定的掺杂非晶结构,使得掺杂后的钙磷生物陶瓷具备了未掺杂的超高紫外反射特性,能够对紫外线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其UVA和UVB平均反射率近100%,UVC平均反射率约为90%;(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且原料来源广泛,适合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为紫外防护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的宏观照片;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的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成分包括C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成分包括Ca10-xZnx(PO4)6(OH)2(x: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晶体结构为非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高反射生物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晶体结构为弱结晶,结晶度<40%。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王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