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舱段的转运、调姿与对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运、调姿与对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舱段的转运、调姿与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航天设备的装配现场,仍然以传统的手工装配为主,表现出了装配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稳定性差等缺点。面对航天器研制任务的大规模增长,航天器装配急需向自动化方向迈进,实现生产线式的装配方式。航天器自动化装配过程中,首要解决的是航天器转载到指定工位后的高精度定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用于弧形舱段的转运、调姿与对接装置。(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舱段的转运、调姿与对接装置,包括:前支撑小车1、后支撑小车2、导轨3、转运车4和麦克纳姆轮5;前支撑小车1和后支撑小车2平行设置,均能够在导轨3上滑动,导轨3固定在转运车4上;转运车4由麦克纳姆轮5转动实现全向移动,实现所承载弧形舱段的转运。优选地,所述后支撑小车2包括行走驱动电机6、行走滚轮7、升降伺服电机8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舱段的转运、调姿与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小车(1)、后支撑小车(2)、导轨(3)、转运车(4)和麦克纳姆轮(5);前支撑小车(1)和后支撑小车(2)平行设置,均能够在导轨(3)上滑动,导轨(3)固定在转运车(4)上;转运车(4)由麦克纳姆轮(5)转动实现全向移动,实现所承载弧形舱段的转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舱段的转运、调姿与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小车(1)、后支撑小车(2)、导轨(3)、转运车(4)和麦克纳姆轮(5);前支撑小车(1)和后支撑小车(2)平行设置,均能够在导轨(3)上滑动,导轨(3)固定在转运车(4)上;转运车(4)由麦克纳姆轮(5)转动实现全向移动,实现所承载弧形舱段的转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小车(2)包括行走驱动电机(6)、行走滚轮(7)、升降伺服电机(8)、螺旋升降机(9)、导向柱(10)、升降平台(11)、压力传感器(12)、横移棘轮扳手(13)、横移支撑平台(15)、翻滚电机(16)、后弧形支撑结构(17)和翻滚滚轮组件(18);其中,行走滚轮(7)位于导向柱(10)下方,所述行走驱动电机(6)能够通过旋转带动行走滚轮(7)在导轨(3)上滚动,从而驱动后支撑小车(2)在导轨(3)上前、后滑动;升降伺服电机(8)能够通过旋转带动螺旋升降机(9)的丝杆伸出或缩回,使升降平台(11)在导向柱(10)内滑动,实现升降平台(11)的升降,从而完成后支撑小车(2)承载的所承载的弧形升降;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升降平台(11)的压力;摇动横移棘轮扳手(13)能够推动横移支撑平台(15)通过其下部横移滑块(14)的滑动进行左、右横移;翻滚电机(16)、后弧形支撑结构(17)、翻滚滚轮组件(18)安装在横移支撑平台(15)上,翻滚电机(16)能够通过转动实现后弧形支撑结构(17)在翻滚滚轮组件(18)上滑动,实现翻滚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小车(1)包括前行走滚轮(20)、前升降伺服电机(21)、前螺旋升降机(22)、前升降平台(23)、前横移棘轮扳手(24)、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王志华,段三军,冯大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