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39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上的温度传感器、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和相并联连接的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位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及加热组件,并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对反应釜里面的温度进行反馈,并根据需要控制降温组件或加热组件进行工作,确保反应釜的温度始终维持在需要的温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polyurethane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聚氨酯在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反应之前需要加热、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而聚氨酯的反应温度又需要控制在60-100度之间,若温度过高则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分子间的规则性,影响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所以合理控制反应釜的温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的反应釜基本只有加热装置,不具有降温装置,严重影响反应过程中的散热效果,导致反应温度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不会影响生产,保证工作进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上的温度传感器、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和相并联连接的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位机连接。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三相交流电的三相线为三角形接线,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于三相线中不同的两相线连接并设置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和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循环水泵和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优选地,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CC,晶体管VT1、VT2、VT3,电阻R1、R2,二极管D1,电容C1、C2;晶体管VT1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晶体管VT1的基极与电阻R2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晶体管VT1的基极与二极管D1阳极相连,晶体管VT1发射极与二极管D1阴极、电阻R1一端、晶体管VT3的基极、发射极、晶体管VT2集电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晶体管VT2的基极、电容C1一端相连;电容C1另一端与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电容C2一端与晶体管VT1发射极、VT3发射极相连,电容C2另一端与晶体管VT3集电极相连并接地。优选地,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之间无线连接,采用的无线调制方式包括2.4G无线传输、蓝牙和WiFi。优选地,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为PLC或单片机。优选地,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及加热组件,并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对反应釜里面的温度进行反馈,并根据需要控制降温组件或加热组件进行工作,确保反应釜的温度始终维持在需要的温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热组件与降温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驱动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上的温度传感器、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和相并联连接的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位机连接。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及加热组件,并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实时对反应釜里面的温度进行反馈,并根据需要控制降温组件或加热组件进行工作,确保反应釜的温度始终维持在需要的温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完成所有的顺序、联锁、保护和工艺流程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接收所述上位机的操作信号和设定值并进行计算,并将接收到的监测值实时传送到所述上位机进行显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实时通讯,监测、记录和显示加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为PLC或单片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之间无线连接,采用的无线调制方式包括2.4G无线传输、蓝牙和WiFi。采用多种调制方式,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采用,大大增加了实用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三相交流电的三相线为三角形接线,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于三相线中不同的两相线连接并设置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和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从而可以实时对所述继电器的单独控制,从而根据需要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确保所述加热器能准确启停。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循环水泵和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具体地,还包括缠绕在反应釜上的调温管,调温管与所述循环水泵及所述水箱连成循环水路,当需要降温时所述循环水泵将岁数水箱内的水泵动,实现对反应釜的热交换,达到降温。本实施例中,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电连接。具体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CC,晶体管VT1、VT2、VT3,电阻R1、R2,二极管D1,电容C1、C2;晶体管VT1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晶体管VT1的基极与电阻R2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晶体管VT1的基极与二极管D1阳极相连,晶体管VT1发射极与二极管D1阴极、电阻R1一端、晶体管VT3的基极、发射极、晶体管VT2集电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晶体管VT2的基极、电容C1一端相连;电容C1另一端与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电容C2一端与晶体管VT1发射极、VT3发射极相连,电容C2另一端与晶体管VT3集电极相连并接地。较佳地,晶体管VT1、VT2为NPN型三极管,晶体管VT3为PNP型三极管。二极管D1为快恢复二极管。驱动电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有输出电容,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器模块可以选用报警器或闪光灯,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上的温度传感器、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和相并联连接的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位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上的温度传感器、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和相并联连接的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位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三相交流电的三相线为三角形接线,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分别于三相线中不同的两相线连接并设置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和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循环水泵和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降温组件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定凯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番亿聚氨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