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3720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地面上挖出土坑,将与所述土坑大小相配套的越冬容器置于土坑中,往越冬容器底部铺设泥土以使泥土在越冬容器的底部形成一斜坡;2)往越冬容器的底部加水,使泥土保持湿润,将菲牛蛭投放到泥土的表面以使菲牛蛭自由钻入泥土中;3)越冬期间,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以及泥土的湿度,待越冬结束后取出菲牛蛭。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劳动以及越冬存活率高等特点。

The method of overwintering in greenhouse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lee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菲牛蛭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
技术介绍
菲牛蛭是蛭纲无吻蛭目医蛭科牛蛭属的一种,俗称金边蚂蟥,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广西、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菲牛蛭以吸食畜禽等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菲牛蛭含有丰富的抗凝血酶,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功效,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梗、动脉硬化、高血粘、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心脑血管疾病。菲牛蛭在2011年成功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材质量标准》第二卷(2011年版),2013年云南省单独出台了菲牛蛭药材标准(云YNZYC-0357-2013),为菲牛蛭的合法利用提供了依据。随着市场对菲牛蛭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正逐年减少,市场供应缺口扩大,目前人工养殖菲牛蛭正在兴起,也是目前补充市场供应缺口最有效手段之一。在人工养殖菲牛蛭方面,目前主要是室内池子或箱体养殖为主。在越冬技术方面,报道的有周维官等人《菲牛蛭人工越冬试验》里提到,菲牛蛭越冬试验前30天将菲牛蛭一次性喂饱,然后放入养殖池内,让其自然窜入土里栖息,常温下越冬。根据气候情况,每隔2~5天洒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湿润,越冬期间停止喂料,结束时清点菲牛蛭成活数量。利用此方法,越冬成活率最高为89.3%。张涛等人《不同温度和密度对菲牛蛭越冬成活率的影响》里提到,在13℃-15℃、18℃-21℃和28℃-31℃的土层温度下,将体质量7.0g和3.0g的活菲牛蛭放养到湿度35%-45%、底铺水稻田土的体积为580mm×380mm×60mm的80目网箱中,网箱置于同等大的聚乙烯塑料箱中,密度变化在2~5kg之间,观察其越冬情况。150d的试验表明:温度为18℃~21℃时,菲牛蛭的越冬存活率最高,大个体组的成活率随投放密度的增加先升高而后下降,大个体的成活率最高(68.8土2.8%);小个体组的成活率随投放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最高为61.0土1.9%。从现有资讯报道和实践来看,现有的人工养殖菲牛蛭越冬试验方法均存在越冬成活低等问题,对生产没有改善作用。部分采用室内水箱恒温越冬的方法,则换水清淤等人工劳动强度较大,死亡率偏高,大规模生产情况下,大多数成活率低于60%,越冬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现有报道的方法在实际大规模生产中难以应用。菲牛蛭人工养殖,越冬死亡率高一直都是养殖产业的难题,提供一种适于大规模人工养殖菲牛蛭、设施简易的越冬方法对菲牛蛭的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能够提高菲牛蛭越冬的存活率。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地面上挖出土坑,将与所述土坑大小相配套的越冬容器置于土坑中,往越冬容器底部铺设泥土以使泥土在越冬容器的底部形成一斜坡;2)往越冬容器的底部加水,使泥土保持湿润,将菲牛蛭投放到泥土的表面以使菲牛蛭自由钻入泥土中;3)越冬期间,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以及泥土的湿度,待越冬结束后取出菲牛蛭。步骤2)中投放的菲牛蛭经过检查筛选,放入越冬容器中的菲牛蛭的外观没有损伤、体节没有硬块等。优选的是,所述越冬容器包括:容器框体,其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箱体状结构;网体,其设置在所述容器框体的四周以及上下两侧以在容器框体内部围成一个容置空间。通过将容器框体的四周以及上下两侧设置为网体状,便于越冬容器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具有避免菲牛蛭逃逸的作用。所述网体可以为尼龙纱网或不锈钢纱网,所述网体的孔径为30-60目。优选的是,容器框体上侧的网体与所述容器框体四周的网体活动连接以从顶部打开或闭合所述越冬容器。所述容器框体上侧的网体与所述容器框体四周的网体通过拉链或者磁铁条进行活动连接。优选的是,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为12-25℃,棚内日温差不超过5℃。优选的是,所述越冬容器内的泥土表面覆盖有保湿透气层。所述保湿透气层为棉布或者纱布。发现覆盖在泥土表面的棉布或纱布有污染、有异味,需及时更换或清洗消毒;发现泥土表面有菲牛蛭死亡的,要及时清理。优选的是,所述温室大棚的外侧覆盖有一层遮光物。所述遮光物为稻草、木条等附着物,以起到遮光以及防止薄膜因风雨而破损。优选的是,所述泥土为深层的红壤土,所述红壤土消毒处理后暴晒3天以上,泥土水分含量在10%以下,然后粉碎,过8-10目的筛。优选的是,所述红壤土消毒处理方法为摊薄后用20-30ppm浓度的氯制剂或溴制剂喷洒消毒。优选的是,所述泥土中层的水分含量为45-60%,且土坑中无积水情况出现,往容器内泥土加水保湿时,从斜坡高度为0处加水。加水控制泥土中的水分时应少量多次,以所加的水应完全被泥土吸收进去为宜,并且加水时,应从越冬容器的底部,即在斜坡的坡底处加水,以使水向上渗透,使泥土湿度从底部向上不断减小。优选的是,每公斤泥土投放菲牛蛭的重量<80克,泥土重量按放入容器前的干泥土计算。优选的是,自然气温低于15℃时,将菲牛蛭转移至越冬容器中进行越冬;自然气温稳定高于18℃,将菲牛蛭从越冬容器中取出。优选的是,泥土在越冬容器的底部形成的斜坡高度为从0cm逐渐增高到15-30cm。优选的是,挑选健康无病害、体表无损伤菲牛蛭,停食7-30天后将菲牛蛭转移至越冬容器中,越冬期间停止喂食。优选的是,加水为井水、泉水、水库水或者江河水。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越冬容器中的泥土设置为斜坡状,并在越冬容器的底部加水至泥土中层所需湿度,以使泥土从下到上具有不同的湿度,此外,由于泥土斜坡设置,使得泥土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是泥土具有不同的保温效果,使菲牛蛭可以根据自身的生理状况选择适宜自己湿度与温度的土层进行栖息越冬;越冬容器的网体采用网孔设置,不仅具有便于透气、排水的作用,还使得越冬容器中的泥土与土坑中的泥土充分接触,以使越冬容器能充分的利用低温,减少泥土层温度的变化,从而减少菲牛蛭的应激,提高越冬成功率;所述温室大棚的外侧覆盖有一层稻草、木条等附着物,不仅起到防止薄膜因风雨而破损,还具有增强保温效果,阻止光线进入大棚中的作用,从而避免光线对菲牛蛭的应激反应;通过将越冬容器置于温室大棚的土坑中,极大限度的人工营造出一个接近野生菲牛蛭越冬的条件,由于越冬容器直接和土坑中的泥土保持相连,与野外自然越冬相比,越冬容器内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菲牛蛭越冬提供了较为舒适的越冬温度和湿度,另外通过人为控制光照,减少应激现象出现,使得在高密度情况下越冬可保持较高的越冬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劳动以及越冬存活率高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越冬容器在土坑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越冬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上侧的网体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地面上挖出土坑,将与所述土坑大小相配套的越冬容器置于土坑中,往越冬容器底部铺设泥土以使泥土在越冬容器的底部形成一斜坡;/n2)往越冬容器的底部最低位置处加水,使泥土保持湿润,将菲牛蛭投放到泥土的表面以使菲牛蛭自由钻入泥土中;/n3)越冬期间,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以及泥土的湿度,待越冬结束后取出菲牛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地面上挖出土坑,将与所述土坑大小相配套的越冬容器置于土坑中,往越冬容器底部铺设泥土以使泥土在越冬容器的底部形成一斜坡;
2)往越冬容器的底部最低位置处加水,使泥土保持湿润,将菲牛蛭投放到泥土的表面以使菲牛蛭自由钻入泥土中;
3)越冬期间,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以及泥土的湿度,待越冬结束后取出菲牛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越冬容器包括:
容器框体,其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箱体状结构;
网体,其设置在所述容器框体的四周以及上下两侧以在容器框体内部围成一个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容器框体上侧的网体与所述容器框体四周的网体活动连接以从顶部打开或闭合所述越冬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为12-25℃,棚内日温差不超过5℃,大棚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越冬容器内的泥土覆盖有保湿透气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菲牛蛭的大棚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大棚的外侧覆盖有遮光物,且棚内土坑的位置不能被阳光照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壬宋延坤黄俊张雄胜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净雪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