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0171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放流选址;(2)放流苗种来源与规格;(3)放流苗种健康检查;(4)放流时机;(5)放流苗种计数方法;(6)苗种运输与放流;(7)苗种效果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符合疣吻沙蚕苗种生物学、生理生态习性,操作方法简单、合理、科学,有效恢复疣吻沙蚕种群数量,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A scientific method of releasing the larvae of verrucos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物种增殖放流
,具体涉及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
技术介绍
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heterochaetus),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疣吻沙蚕属,俗称禾虫、流蜞,通常栖息于沿海或河口的浅滩上,主要产于浙江、广东和福建三省。具有高蛋白质、高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的特点,虽面目可憎,却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堪称“江上的冬虫夏草”。“流蜞”食药兼用,不仅味道鲜美,另可用作中药,有消肿益气之功效。黄廷彪《见食禾虫有感》曾如此赞誉:“秋风鲈鲶寻常美,暑月鲥鱼亦逊他”,可见其鲜美无比;《纲目拾遗》记载:食之补脾健胃,生血,利湿,行小便,《本草求原》亦记载:暖胃,补气,足见其营养之丰富,享誉古今。近年来,疣吻沙蚕渐渐为消费者慢慢所认知,虽其体态“狰狞”,令众人难以接受,但鲜美的口感及丰富的营养价值仍使人趋之若鹜,逐渐被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海鲜佳品,深受市场的欢迎。疣吻沙蚕具有明显的时节性强、产量少、捕捞成本高等特点,对天气、水质、水量、土壤等生长环境要素都十分的“挑剔”,稍有污染,即无法生存。疣吻沙蚕是鱼、虾等其他水生物种的天然优质饵料,在降解重金属,增加底泥含氧量,改善底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过度捕捞、水环境污染,爱干净的流蜞自然种群严重衰退。原本高产的滩涂亩产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100-200斤/亩/年,降至20-50斤/亩/年,就连生产地区的人都难以吃到这既滋补又鲜嫩的美味。开展疣吻沙蚕苗种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定点投放不仅可恢复种群优势,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降解滩涂底泥污染,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目前疣吻沙蚕增殖放流还存在放流操作不合理、不科学,放流地点不合适,缺乏科学的成效评估手段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增殖放流方法的不足做出改进,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该方法简单、合理、科学,能满足苗种在自然环境的存活和生长需要,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成活率,确保放流取得成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放流选址:选择符合疣吻沙蚕育苗场培苗条件的滩涂、江河入海口湿地、潮间带红树林或有薄层水覆盖的淡水湿地等为放流位置。疣吻沙蚕现有育苗场的条件:底质为纯泥质为好,可含少量细沙,厚度为3-5cm,颗粒细,水为半咸水最好,盐度0-15‰,pH6.0-8.0,通过水质、底质与饵料调控,培育小球藻、底栖藻类、小型多毛虫、有机碎屑等生物饵料,投喂自制人工粉料,满足疣吻沙蚕生活环境特征。(2)放流苗种来源与规格:选择疣吻沙蚕亲本在临近的育苗场进行人工繁育苗种,疣吻沙蚕亲本与苗种放流选址一致最佳;选择人工培育2月龄后放流能确保自然成活率,此时苗种规格为:全长3-4cm,发育至30-40刚节。(3)放流苗种健康检查:抽取苗种总放流数量的5%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苗种体质健壮,活力强,疣足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一致。(4)放流苗种计数方法:采用抽样计数方法,定制长60cm,宽30cm,高5cm的塑料托盘,从育苗池铲入厚度刚好为3-5cm的培育床基覆盖整个托盘,倒入80目筛网,用水冲洗,除去床基底泥,计数。(5)苗种运输与放流:采用带底泥运输方式,放于塑料托盘中,托盘叠放于装有碎冰的泡沫箱,到放流地点,选择合适场所直接带底泥放流。(6)放流时机:选择晴朗天气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如果是放流到潮间带的,则选择在退潮期间放流。(7)苗种效果评估:连续在同一放流地点增殖放流3年后,采挖放流地疣吻沙蚕,单位面积内种群的密度进行定量。步骤(1)所述疣吻沙蚕现有育苗场,受精卵孵化到3刚节疣足幼体在孵化桶中进行,时间为48h,后转入所述有底泥的水泥池中培育,水泥池宽3m,长度20m。水泥池培育,培育密度为6000尾/m2。步骤(6)所述塑料托盘,可与步骤(5)所述塑料托盘规格一致,便于计算放流苗种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点:1、该实施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科学合理;2、本专利技术选择滩涂、江河入海口湿地、潮间带红树林或有薄层水覆盖的淡水湿地等区域为增殖放流位置,充分考虑疣吻沙蚕生活环境特征,能保证疣吻沙蚕苗种生长与觅食需求,提高增殖放流的成效;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苗种技术与运输方法,简单新颖实用,对疣吻沙蚕损伤小、残断少,有效提高疣吻沙蚕苗种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放流选址:选择红树林滩涂。(2)放流苗种来源与规格:选择疣吻沙蚕亲本在临近的育苗场进行人工繁育苗种,疣吻沙蚕亲本与苗种放流选址一致最佳苗种规格为:2月龄,全长3-4cm,发育至30-40刚节。(3)放流苗种健康检查:抽取苗种总放流数量的5%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苗种体质健壮,活力强,疣足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一致。(4)放流苗种计数方法:采用抽样计数方法,定制长60cm,宽30cm,高5cm的塑料托盘,从育苗池铲入厚度刚好为3-5cm的培育床基覆盖整个托盘,倒入80目筛网,用水冲洗,除去床基底泥,计数。(5)苗种运输与放流:采用带底泥运输方式,放于塑料托盘中,托盘叠放于装有碎冰的泡沫箱,到放流地点,选择合适场所直接带底泥放流。(6)放流时机:选择晴朗天气的早晨。(7)苗种效果评估:采挖放流地疣吻沙蚕,单位面积内种群的密度进行定量,每平方米10cm以上疣吻沙蚕成体达到50尾,长势良好,有效恢复疣吻沙蚕种群数量。实施例2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放流选址:选择地势平坦、富含有机质的江河入海口湿地。(2)放流苗种来源与规格:选择池塘培养发育至30-40刚节幼体移殖湿地放养。(3)放流苗种健康检查:抽取苗种总放流数量的5%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苗种体质健壮,活力强,疣足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一致,保证放流苗种健康水平良好。(4)放流苗种计数方法:采用抽样计数方法,定制长60cm,宽30cm,高5cm的塑料托盘,从育苗池铲入厚度刚好为3-5cm的培育床基覆盖整个托盘,倒入80目筛网,用水冲洗,除去床基底泥,计数。(5)苗种运输与放流:采用带底泥运输方式,放于塑料托盘中,托盘叠放于装有碎冰的泡沫箱,到放流地点,水温维持20℃,直接带底泥放流。(6)放流时机:退潮期间,湿地表面有少量积水时。(7)苗种效果评估:采挖放流地疣吻沙蚕,单位面积内种群的密度进行定量,每平方米10cm以上疣吻沙蚕成体达到40尾,长势良好,有效恢复疣吻沙蚕种群数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放流选址:选择符合疣吻沙蚕育苗场培苗条件的滩涂、江河入海口湿地、潮间带红树林或有薄层水覆盖的淡水湿地为放流位置;/n(2)疣吻沙蚕苗种规格:选择人工培育2月龄后的疣吻沙蚕,苗种规格为:全长3-4cm,发育至30-40刚节;/n(3)放流苗种健康检查:抽取苗种总放流数量的5%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苗种体质健壮,活力强,疣足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一致;/n(4)放流苗种计数方法:采用抽样计数方法,定制长60cm,宽30cm,高5cm的塑料托盘,从育苗池铲入厚度刚好为3-5cm的培育床基覆盖整个托盘,倒入80目筛网,用水冲洗,除去床基底泥,计数;/n(5)苗种运输与放流:采用带底泥运输方式,放于塑料托盘中,托盘叠放于装有碎冰的泡沫箱,到放流地点,选择合适场所直接带底泥放流,并选择早晨或者傍晚进行,当放流到潮间带的,则选择在退潮期间放流;/n(6)苗种效果评估:连续在同一放流地点增殖放流3年后,采挖放流地疣吻沙蚕,单位面积内种群的密度进行定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疣吻沙蚕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放流选址:选择符合疣吻沙蚕育苗场培苗条件的滩涂、江河入海口湿地、潮间带红树林或有薄层水覆盖的淡水湿地为放流位置;
(2)疣吻沙蚕苗种规格:选择人工培育2月龄后的疣吻沙蚕,苗种规格为:全长3-4cm,发育至30-40刚节;
(3)放流苗种健康检查:抽取苗种总放流数量的5%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苗种体质健壮,活力强,疣足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一致;
(4)放流苗种计数方法:采用抽样计数方法,定制长60cm,宽30cm,高5cm的塑料托盘,从育苗池铲入厚度刚好为3-5cm的培育床基覆盖整个托盘,倒入80目筛网,用水冲洗,除去床基底泥,计数;
(5)苗种运输与放流:采用带底泥运输方式,放于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磊陈度煌何国森王茂元兰昌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