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370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营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林地整理;(2)密林疏伐;(3)修枝整形;(4)垦复深挖;(5)套种大豆;(6)水肥管理;(7)病虫害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造方法能使油茶林品种和生育期统一,有利于栽培管理和后续收获;对油茶树进行合理的修枝整形,使株形合理化,去弱留强,剪密留疏,改善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得油茶能够健壮生长,增加树龄。通过套种大豆、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手段能够改善油茶林土壤性状,提高林内土壤肥力,蓄积水分,减少杂草和病虫害,促进根系伸展,进而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树的生长量和产量。

A low yield transformation method of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营林
,具体涉及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Camelliaoleifera)为山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的经济林树种,适应生长范围广,经济价值高,也是我国特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油茶全身是宝,用途也十分广泛,茶油营养丰富,是我国南方传统的食用油之一。茶油具有提高免疫力、软化心脑血管等特殊功效,也可以用于润滑油、工业、制造业和化工业等,茶麸含氮磷钾,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和无毒农药,能有效防治稻田害虫。果壳可以提炼栲胶、活性炭等多种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综合利用价值。目前,油茶栽培面积日益增长,但由于油茶林种植不均匀或种植过密,油茶生长缓慢,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了油茶的通风效果,达不到透光性要求,生长环境不好,树冠的表面积小,结实层薄,从而导致油茶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还有部分油茶林管理粗放,施肥不当,导致油茶林杂草丛生,残枝落叶没有及时清理,导致病虫害多发,进一步影响油茶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林地整理:在油茶林土地进行深翻耕一次,将结块土壤破碎,清理林地中的石头和杂草;/n(2)密林疏伐:对过于密集的油茶林区域进行疏伐,将郁闭度调整为0.7-0.8,在缺株地补种油茶大苗;/n(3)修枝整形:清除油茶植株的交叉枝、徒长梢、重叠枝、弱枝、枯枝和病虫害枝;/n(4)垦复深挖:夏季结合除草对油茶树浅锄中耕,深度为10-15cm;冬季进行深垦,深度25-30cm;/n(5)套种大豆:于3月底-4月上旬在油茶树行间播种大豆,每两行油茶树间种植4-5行大豆,行距为40-50cm,穴距为15-20cm;/n(6)水肥管理:早春施肥于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林地整理:在油茶林土地进行深翻耕一次,将结块土壤破碎,清理林地中的石头和杂草;
(2)密林疏伐:对过于密集的油茶林区域进行疏伐,将郁闭度调整为0.7-0.8,在缺株地补种油茶大苗;
(3)修枝整形:清除油茶植株的交叉枝、徒长梢、重叠枝、弱枝、枯枝和病虫害枝;
(4)垦复深挖:夏季结合除草对油茶树浅锄中耕,深度为10-15cm;冬季进行深垦,深度25-30cm;
(5)套种大豆:于3月底-4月上旬在油茶树行间播种大豆,每两行油茶树间种植4-5行大豆,行距为40-50cm,穴距为15-20cm;
(6)水肥管理:早春施肥于春梢萌动前15-20d施入,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半圆环形施肥沟,每亩施入氮肥15-20kg、磷肥5-10kg和钾肥3-5kg,施入肥料后覆土;夏季于花芽阶段每亩施用氮肥5-8kg、磷肥15-25kg和钾肥5-10kg,在果实成熟期前每亩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400-600kg;冬季结合冬耕土壤每亩施用氮肥5-8kg、磷肥10-20kg和钾肥5-10kg;
(7)病虫害防治:采用安装诱虫灯、林下养鸡结合喷施500-1000倍乐果溶液方法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于7月份和9月份用质量分数为1%波尔多液加入2%的茶麸水,每隔15d进行施药防治油茶病害,连续喷洒3-5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低产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土地深翻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康多利油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