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通信器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无线通信器件,特别是安装于物品的金属面并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器件。
技术介绍
作为能够安装于物品的金属面并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器件,具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无线通信器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无线通信器件构成为:在薄板形状的电介质基板的正面设置第1电极和第2电极,第1电极和第2电极利用RFIC(Radio-FrequencyIntegrated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元件连接。在电介质基板的背面设有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由与形成于电介质基板的正面的第1电极相连的带状的金属膜形成,该背面电极为隔着电介质基板与形成于电介质基板的正面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相对的结构。如上述那样构成的以往的无线通信器件是以背面电极与物品的金属面电容耦合的方式粘贴于该金属面并利用该金属面作为天线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14151号小册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n该无线通信器件包括:/nRFIC元件,其具有第1端子电极和第2端子电极;/n第1电极,其与所述第1端子电极连接;以及/n第2电极,其与所述第2端子电极连接,/n所述第1电极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具有与所述第1端子电极连接的第1部分和与所述第1部分及所述第2电极相面对的第2部分,/n所述第1部分具有延伸设置部,该延伸设置部越过所述第2电极与所述第2端子电极连接的连接位置沿着长边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15211.一种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器件包括:
RFIC元件,其具有第1端子电极和第2端子电极;
第1电极,其与所述第1端子电极连接;以及
第2电极,其与所述第2端子电极连接,
所述第1电极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具有与所述第1端子电极连接的第1部分和与所述第1部分及所述第2电极相面对的第2部分,
所述第1部分具有延伸设置部,该延伸设置部越过所述第2电极与所述第2端子电极连接的连接位置沿着长边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设置部构成为越过所述第2电极的形成位置沿着长边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设置部具有在越过所述第2电极的形成位置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区域中沿着短边方向延伸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极被所述延伸设置部包围,
所述延伸设置部具有连接所述延伸设置部的内缘和外缘的缺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第2部分相面对的面对面积形成为比所述第2电极的与所述第2部分相面对的面对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部分连接在所述第1部分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在所述第1部分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延伸设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器件具有电介质坯体,该电介质坯体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电介质坯体的正面配置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电极,
在所述电介质坯体的背面配置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第2部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