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53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保护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针对现有的保险丝在安装时都是直接与电路进行连接,由于保险丝强度低容易受到外力发生断裂,安全性能低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板,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盖,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套板,两个套板固定套装有同一个保险丝本体,保险丝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柱,两个第一导电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好,能够对导线进行固定,防止导线与第三导电柱脱离,可以防止保险丝本体直接与电路连接,提高保险丝本体使用时的安全性。

A self restoring fuse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保险丝:保险丝也被称为电流保险丝,IEC127标准将它定义为"熔断体"。其主要是起过载保护作用。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电路中的某些重要器件或贵重器件,也有可能烧毁电路甚至造成火灾。若电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现有的保险丝在安装时都是直接与电路进行连接,由于保险丝强度低容易受到外力发生断裂,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保险丝在安装时都是直接与电路进行连接,由于保险丝强度低容易受到外力发生断裂,安全性能低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板,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盖,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套板,两个套板固定套装有同一个保险丝本体,保险丝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柱,两个第一导电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柱,底座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导电柱的底端贯穿通孔,第三导电柱的底部接触有导线,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连孔,连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板,连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绝缘压板,绝缘压板的顶部与导线紧密接触,两个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底板,底板的顶部与底座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优选的,两个导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绝缘板,两个侧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位移槽,位移槽内滑动安装有位移板,位移板的顶部焊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焊接于位移槽的顶部内壁上,位移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板,牵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板,第一绝缘板的顶部开设有卡槽,卡板与卡槽相卡装。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绳,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孔,位移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孔,侧槽远离侧槽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绕线轮,连绳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一孔和第二孔并与位移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连绳与绕线轮的外侧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绝缘板,两个导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第二绝缘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相接触,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焊接有把手,且把手为U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第一弹簧等间距间隔设置,能够使得底板回复原位。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由于保险丝强度低容易受到外力发生断裂,安全性能低,因此设置了底板、连板、绝缘压板、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第三导电柱、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连绳,松开把手,第一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底板进行移动,连板带动绝缘压板进行移动,绝缘压板挤压导线,底板同时带动连绳进行移动,使得连绳发生松动,此时第二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位移板进行移动,位移板带动牵引板进行移动,牵引板带动卡板进行移动,使得卡板卡入到卡槽内,进一步对导线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导线与第三导电柱脱离,可以防止保险丝本体直接与电路连接,提高保险丝本体使用时的安全性。本技术实用性好,能够对导线进行固定,防止导线与第三导电柱脱离,可以防止保险丝本体直接与电路连接,提高保险丝本体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的底座与支撑板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板、3保护盖、4套板、5保险丝本体、6第一导电柱、7第二导电柱、8第三导电柱、9导线、10连板、11绝缘压板、12底板、13第一弹簧、14第一绝缘板、15位移板、16第二弹簧、17连绳、18牵引板、19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板2,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盖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套板4,两个套板4固定套装有同一个保险丝本体5,保险丝本体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柱6,两个第一导电柱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柱7,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柱8,底座1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贯穿通孔,第三导电柱8的底部接触有导线9,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连孔,连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板10,连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绝缘压板11,绝缘压板11的顶部与导线9紧密接触,两个连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底板12,底板12的顶部与底座1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3。本技术中,两个导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绝缘板14,两个侧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位移槽,位移槽内滑动安装有位移板15,位移板15的顶部焊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顶端焊接于位移槽的顶部内壁上,位移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板18,牵引板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板19,第一绝缘板14的顶部开设有卡槽,卡板19与卡槽相卡装。本技术中,底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绳17,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孔,位移板15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孔,侧槽远离侧槽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绕线轮,连绳17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一孔和第二孔并与位移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连绳17与绕线轮的外侧滑动接触。本技术中,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绝缘板,两个导线9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第二绝缘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相接触。本技术中,底板12的底部焊接有把手,且把手为U型结构。本技术中,第一弹簧13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第一弹簧13等间距间隔设置。实施例二参照图1-3,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板2,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保护盖3,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套板4,两个套板4固定套装有同一个保险丝本体5,保险丝本体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柱6,两个第一导电柱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柱7,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柱8,底座1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贯穿通孔,第三导电柱8的底部接触有导线9,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连孔,连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板10,连板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绝缘压板11,绝缘压板11的顶部与导线9紧密接触,两个连板1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底板12,底板12的顶部与底座1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板(2),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盖(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套板(4),两个套板(4)固定套装有同一个保险丝本体(5),保险丝本体(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柱(6),两个第一导电柱(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柱(7),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柱(8),底座(1)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贯穿通孔;/n第三导电柱(8)的底部接触有导线(9),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连孔,连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板(10),连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绝缘压板(11),绝缘压板(11)的顶部与导线(9)紧密接触,两个连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底板(12),底板(12)的顶部与底座(1)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板(2),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盖(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套板(4),两个套板(4)固定套装有同一个保险丝本体(5),保险丝本体(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柱(6),两个第一导电柱(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柱(7),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电柱(8),底座(1)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第二导电柱(7)的底端贯穿通孔;
第三导电柱(8)的底部接触有导线(9),侧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连孔,连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板(10),连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绝缘压板(11),绝缘压板(11)的顶部与导线(9)紧密接触,两个连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底板(12),底板(12)的顶部与底座(1)的底部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保险丝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导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绝缘板(14),两个侧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位移槽,位移槽内滑动安装有位移板(15),位移板(15)的顶部焊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胜刘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