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4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背光结构,包括LED灯组,所述LED灯组下方设有反射片,所述LED灯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扩散片、增光片以及遮光胶;所述LED灯组包括径长不大于0.5mm的Mini LED以及设于所述Mini LED与所述反射片之间的FPC,若干个所述Mini LED整齐排列于所述FPC上,所述Mini LED的背光点距在小于等于0.8mm;所述扩散片为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所述增光片包括紧贴遮光胶的上增光片以及位于扩散片上方的下增光片。上述背光结构中,去掉了导光板而同样达到了均匀出光的效果,因此能够减小背光结构的厚度。

A LED backligh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背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电
,特别涉及一种LED背光结构。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但是,运用侧背光源的设备,在屏幕部分开孔极为不便,且屏幕上往往会出现侧黑边过宽的问题,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由于传统的侧背光源具有上述缺点,很多制造商考虑使用底发光背光源,底发光背光源可解决侧背光源四侧黑边过宽,特别是LED侧黑边过宽的问题,提高手机的携带性。并且针对现下火热的异型屏幕设计,传统侧背光源极难处理或者无法处理的开孔或开槽的光效问题,应用底背光源可以完美解决。然而,现有的底发光背光源相当于侧背光源来说,LED灯组的厚度叠加在屏幕下方,整个背光结构的厚度增大,这在手机等产品上,这个厚度的增加会很明显,而现今的市场上,对电子产品追求轻薄,因此,如何使底发光背光源的厚度减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ED背光结构,以解决现有的LED背光结构厚度较大的问题。一种LED背光结构,包括LED灯组,所述LED灯组下方设有反射片,所述LED灯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扩散片、增光片以及遮光胶;所述LED灯组包括径长不大于0.5mm的MiniLED以及设于所述MiniLED与所述反射片之间的FPC,若干个所述MiniLED整齐排列于所述FPC上,所述MiniLED的背光点距在小于等于0.8mm;所述扩散片为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所述增光片包括紧贴遮光胶的上增光片以及位于扩散片上方的下增光片。上述LED背光结构的背光点距为0.8mm以下,光点密集且光点均匀性足够好;另一方面,扩散片的雾度会影响板材的透光率跟板材的匀光性,通常来说,扩散片的雾度越高,透光率越低,匀光性越好,通过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配合增光片和遮光胶能够将光点进一步均匀,在没有导光板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达到均匀出光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底发光的LED背光结构中导光板一般位于LED与扩散片之间,此技术中去掉了导光板而同样达到了均匀出光的效果,因此能够减小背光结构的厚度。具体的,每相邻的两个MiniLED之间发光所形成的暗区的高度小于所述增光片的厚度加上所述扩散片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暗区的高度不包括所述LED灯组的厚度。进一步的,相邻的MiniLED之间的距离在0.3mm范围内,所述MiniLED的发光所形成的夹角至少为120°,所述增光片的厚度加上所述扩散片的厚度大于0.2mm。优选的,所述上增光片的厚度为0.095mm,所述下增光片的厚度为0.07mm,所述扩散片的厚度为0.05mm。具体的,所述FPC的厚度为0.1mm,所述MiniLED的厚度为0.1mm。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雾度扩散片的雾度为97.3%。优选的,MiniLED上包覆有一层荧光涂层。优选的,所述MiniLED为六角阵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背光结构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LED灯组发光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MiniLED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MiniLED阵列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LED背光结构,LED灯组,所述LED灯组下方设有反射片3,所述LED灯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扩散片4、增光片5以及遮光胶6;所述LED灯组包括径长不大于0.5mm的MiniLED2以及设于所述MiniLED2与所述反射片3之间的FPC1,若干个所述MiniLED2整齐排列于所述FPC1上,所述MiniLED2的背光点距在小于等于0.8mm;所述扩散片4为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所述增光片5包括紧贴遮光胶6的上增光片52以及位于扩散片4上方的下增光片51。导光板的作用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一般来说,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导光板一般安装在LED与扩散片4之间。而随着技术的发展,LED逐渐发展到现在的MiniLED2,而MiniLED2的背光点距能够做到0.8mm以下,背光结构的光点密集且光点均匀性足够好。另一方面,扩散片4的雾度会影响板材的透光率跟板材的匀光性,通常来说,扩散片4的雾度越高,透光率越低,匀光性越好,这里采用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将光点进一步均匀,同样可以达到均匀出光的目的。具体的,如图1,每一个MiniLED2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必定会导致各MiniLED2之间形成发光暗区7,为了保证良好的出光效果,这里每相邻的两个MiniLED2之间发光所形成的暗区7的高度h小于所述增光片5的厚度加上所述扩散片4的厚度。由于扩散片4与增光片5均设置在LED灯组的上方,LED灯组发光所形成的暗区7会与扩散片4以及增光片5发生重叠的部分只包括LED灯组上方的部分,所以,这里所说的暗区7的高度h不包括LED灯组的厚度。为了保证这一点,相邻的MiniLED2之间的距离在0.3mm范围内,所述MiniLED2的发光形成的光区夹角a至少为120°。如图2,在此实施例中,我们以相邻的MiniLED2之间的距离为0.3mm,MiniLED2的发光夹角为120°为例,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可知,暗区7的高度h约为0.09mm,如果MiniLED2之间的距离更小,发光角度更大的情况下,暗区7的高度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在这里我们限制增光片5的厚度加上所述扩散片4的厚度大于0.2mm,这样,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组,所述LED灯组下方设有反射片,所述LED灯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扩散片、增光片以及遮光胶;所述LED灯组包括径长不大于0.5mm的Mini LED以及设于所述Mini LED与所述反射片之间的FPC,若干个所述Mini LED整齐排列于所述FPC上,所述Mini LED的背光点距在小于等于0.8mm;所述扩散片为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所述增光片包括紧贴遮光胶的上增光片以及位于扩散片上方的下增光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组,所述LED灯组下方设有反射片,所述LED灯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扩散片、增光片以及遮光胶;所述LED灯组包括径长不大于0.5mm的MiniLED以及设于所述MiniLED与所述反射片之间的FPC,若干个所述MiniLED整齐排列于所述FPC上,所述MiniLED的背光点距在小于等于0.8mm;所述扩散片为雾度大于95%的高雾度扩散片,所述增光片包括紧贴遮光胶的上增光片以及位于扩散片上方的下增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MiniLED之间发光所形成的暗区的高度小于所述增光片的厚度加上所述扩散片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MiniLED之间的距离在0.3mm范围内,所述Mini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时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两江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