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44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57
本申请提供了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反射片具有第一端面,导光板具有第二端面,光学膜片具有第三端面;其中,在延伸方向上,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三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导光板及光学膜片能够在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与反射片(近似)平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和能效;还可以为制造高屏占比、窄边框的电子设备提供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模组(LiquidCrystalModule,LCM)已经被大量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但是,由于液晶显示模组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LightUnit,BLU)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目前,用户对电子设备越来越挑剔,对电子设备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轻薄、大屏幕,还要求高屏占比及完美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反射片具有第一端面,导光板具有第二端面,光学膜片具有第三端面;其中,在延伸方向上,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三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嵌设于壳体。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反射片具有第一端面,导光板具有第二端面,光学膜片具有第三端面;其中,在延伸方向上,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三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导光板及光学膜片能够在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与反射片(近似)平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和能效;还可以为制造高屏占比、窄边框的电子设备提供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在延伸方向上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反射片、胶框及光学膜片在延伸方向上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现阶段的电子设备趋向于高屏占比、窄边框、厚度薄,胶框、遮光胶带等组件的宽度也因此越来越窄。一方面,过窄的胶框容易导致遮光胶带与胶框之间的搭接宽度不足,造成遮光胶带与胶框之间开胶,进而出现背光模组漏光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的信赖性测试或用户长时间使用时,由于上棱镜、下棱镜及扩散膜会发生应力收缩,过窄的遮光胶带也将无法遮挡上述各个功能层的边缘,导致上述各个功能层的边缘发亮,进而出现边缘亮线的不良现象。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实施例。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11、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3,如图1所示。其中,光学膜片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131、下棱镜132及上棱镜133,扩散膜131贴设于导光板12。一般地,反射片11用于增加背光模组10的亮度和能效。导光板12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以增加背光模组10的亮度及显示的均匀性。扩散膜131用于将光均匀地向各个角度射出,以增加背光模组10显示的均匀性。下棱镜132和上棱镜133用于改善光的角分布,以将从扩散膜131均匀地向各个角度射出的光汇聚到轴向(也即是背光模组10的正对用户的方向)上,从而在不增加出射总光通量的情况下,增加轴向亮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反射片11的厚度可以为82μm,导光板的厚度可以为340μm,扩散膜131的厚度可以为65μm,下棱镜132的厚度可以为95μm,上棱镜的厚度可以为95μm,从而在保证背光模组10的亮度和显示的均匀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上述各个功能层减薄到极致,以降低背光模组10的厚度,进而为制造超薄的电子设备提供便捷。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各个功能层的厚度及其比例等参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绘制的示意图,不应该作为其实际的厚度。参阅图2,图2是图1中反射片11、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3在延伸方向上的侧面示意图。在背光模组10的延伸方向上,反射片11具有第一端面111,导光板12具有第二端面121,光学膜片13具有第三端面134,如图2所示。其中,在延伸方向上,第二端面121与第一端面11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三端面134与第二端面12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可以表示背光模组10的延伸方向,它用于描述上述各个功能层从背光模组10的几何中心朝着四周延伸、铺展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阈值、第二距离阈值可以理解成上述各个功能层的制备误差及其贴合误差等。可选地,上述第一距离阈值、第二距离阈值小于或等于0.2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21及第三端面134在延伸方向上平齐,如图1及图2所示。换句话说,反射片11、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3在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一致,这样可以增加背光模组10的亮度和能效,并为制造高屏占比、窄边框的电子设备提供便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进一步包括遮光胶带14。一般地,遮光胶带14是一种具有遮光功能的黑色单/双面胶带;其基材可以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与黑色油墨混合制得,基材表面涂有透明胶体。一方面,遮光胶带14可以用于消除因制备误差、贴合误差等而在光学膜片13边缘出现的显示不均匀现象(也即是遮瑕效果),并进一步用于防止背光模组10边缘漏光或光学膜片13边缘亮线。另一方面,遮光胶带14可以用于将反射片11、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3粘接在一起,并进一步用于将背光模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反射片具有第一端面,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二端面,所述光学膜片具有第三端面;其中,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反射片具有第一端面,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二端面,所述光学膜片具有第三端面;其中,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或等于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及所述第三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夹设在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导光板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所述胶框具有第四端面,且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虎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