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44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其包括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具有中心光点,且镜片本体相对于中心光点旋转对称的形成;设置于镜片本体且环绕中心光点的多个间隔的菱形的渐进屈光带,渐进屈光带具有关于中心光点对称的四个界限端点,且渐进屈光带至少包括最外围的近用带与最内围的远用带;以及设置于镜片本体相对两端的弧形轴位,两个弧形轴位的连线穿过中心光点与相对的两个界限端点;其中近用带屈光度设置为‑1D,远用带屈光度设置为‑2.75D,中心光点屈光度设置为‑3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镜片本体设置菱形的渐进屈光度带,形成有区域的变化,避免盲区的产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清物体,避免了以往渐进多焦点导致的用眼疲劳,视力下降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
本技术属于镜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眼镜片的分类以及各个分类的缺陷如下:1、球面镜片设计(单焦点)设计理念陈旧,只有一个规定的度数,边缘增加度数产生的棱镜效应;镜片光学几何中心点向四周光度逐渐增加度数,中间视野清晰,周边物像扭曲变形。2、抗疲劳镜片设计:镜片光学中心焦点二分之一往上3mm处是一个规定的度数,二分之一往下镜片光度减少50至75度左右,光学中心往下两侧无法因镜片度数增加从而产生的周边远视性离焦,无法抵消因边缘厚度增加产生的棱镜效应。3、渐进多焦点镜片设计:不对称的设计理念,镜片中心上下垂直有通道,通道另一端为恒定度数的视域区,折叠设计原理,通道两侧有像散区,视野狭窄,易视神经疲劳,缺点:有盲区,难适应。因此,目前缺乏一种从中心度数到周边度数变化矫正均匀,同时无盲区的镜片,解决眼球长时间看近物体时眼疲劳状况,有效减少离焦性形觉剥夺,起到预防或缓解近视度数加深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通过在镜片本体设置菱形的渐进屈光度带,形成有区域的变化,避免盲区的产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清物体,避免了以往渐进多焦点导致的用眼疲劳,视力下降的麻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其包括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具有中心光点,且镜片本体相对于中心光点旋转对称的形成;设置于镜片本体且环绕中心光点的多个间隔的菱形的渐进屈光带,渐进屈光带具有关于中心光点对称的四个界限端点,且渐进屈光带至少包括最外围的近用带与最内围的远用带;以及设置于镜片本体相对两端的弧形轴位,两个弧形轴位的连线穿过中心光点与相对的两个界限端点;其中近用带屈光度设置为-1D,远用带屈光度设置为-2.75D,中心光点屈光度设置为-3D。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近用带的界限端点距离中心光点为40mm~50mm,远用带的界限端点距离中心光点至少为5mm~10mm。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近用带与远用带之间还包括多个渐进带,渐进带由外至内屈光度逐渐增加。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多个渐进带设置为3个,且屈光度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为-1.5D、-2.0D、-2.5D。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相邻的渐进屈光带间距相等。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弧形轴位设置为半径为2.5mm的半圆槽,半圆槽槽口朝外。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镜片本体采用原料防蓝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镜片本体设置菱形的渐进屈光度带,形成有区域的变化,避免盲区的产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清物体,避免了以往渐进多焦点导致的用眼疲劳,视力下降的麻烦。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示意图。附图标记镜片本体10,渐进屈光带20,近用带21,远用带22,渐进带23,弧形轴位30,中心光点O,界限端点M。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示意图。如同所示,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包括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10,镜片本体10具有中心光点O,且镜片本体相对于中心光点O旋转对称的形成;设置于镜片本体10且环绕中心光点O的多个间隔的菱形的渐进屈光带20,渐进屈光带20具有关于中心光点O对称的四个界限端点M,且渐进屈光带20至少包括最外围的近用带21与最内围的远用带22;以及设置于镜片本体10相对两端的弧形轴位30,两个弧形轴位30的连线穿过中心光点O与相对的两个界限端点M;其中近用带21屈光度设置为-1D,远用带22屈光度设置为-2.75D,中心光点O屈光度设置为-3D。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需要了解的是,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和渐变焦镜片的区别从设计理论上来讲,渐变焦镜片利用的是调节理论,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利用的是周边视力控制(离焦)理论。菱形包围的渐进屈光带20菱形设置,从内到外,较之渐进镜片没有“通道”,360°自动调焦,不存在盲区,视野开阔,抗疲劳,能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国际眼科视光界认为全焦面控近视镜在保持眼睛生理调节能力的同时,让眼睛自动调焦.降低周边像差,能够预防视力加深。而渐变焦镜片由特殊的设计方法(下方有通道,通道另一端为度数恒定用区.两边有盲区,视野狭窄),在佩戴时会产生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由于有区域的变化,初次戴眼镜时会有部分难以适应的状况,甚至有部分中老年人完全无法适应,给顾客留下了诸多不良的印象。本技术提供的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成像清晰,普通镜片周边区域比中心区域度数高,随着镜片的中心往边缘厚度的增加,度数也在增加;看远时,中心区域是清晰的,看近时,由于镜片边缘度数的增加,容易造成视力疲劳,近视的度数也会逐渐加深。而本技术的渐进屈光带20的光度都经过周密计算,让佩戴者无论从镜片的哪个方向视物都更清晰自然,是随着中心光点O区域往边缘厚度的增加,镜片边缘度数在减小,近距离用眼时,成像点在视网膜之上,不容易使眼轴变长,从而缓解了视力的疲劳,近视的度数也就不易加深。非常实用于青少年使用。而且菱形设计,符合瞳孔内晶体成像。此外,本技术相对两端还具有方便定位镜片本体10切割加工的弧形轴位30,弧形轴位30设置为半径为2.5mm的半圆槽,半圆槽槽口朝外,用以在切割机定位,割制符合镜框的镜片。只需两个弧形轴位30的连线穿过中心光点O与相对的两个界限端点M,将菱形的渐进屈光带20水平,保持镜片本体10的焦点左右对称排列,如此才能便于眼睛适应调节,不会造成过度疲劳,菱形设计,对应眼瞳的菱形成像,使用更为舒适。渐进屈光带20至少包括最外围的近用带21与最内围的远用带22,近用带21的界限端点M距离中心光点0为40mm~50mm,符合大多数尺寸镜框的选择,能够包覆如内,而远用带22的界限端点M距离中心光点0至少为5mm~10mm,方便瞳孔定位中心,观察远处。值得一提的是,近用带21与远用带22之间还包括多个渐进带23,渐进带23由外至内屈光度逐渐增加。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多个渐进带23可设置为3个,且屈光度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为-1.5D、-2.0D、-2.5D,均匀的梯度变化,适应瞳孔的收缩,菱形变焦,无盲区设计,利用变角看清相对近处,中心看清相对远处,眼睛使用舒适。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具有中心光点,且所述镜片本体相对于所述中心光点旋转对称的形成;/n设置于所述镜片本体且环绕所述中心光点的多个间隔的菱形的渐进屈光带,所述渐进屈光带具有关于所述中心光点对称的四个界限端点,且所述渐进屈光带至少包括最外围的近用带与最内围的远用带;以及/n设置于所述镜片本体相对两端的弧形轴位,两个所述弧形轴位的连线穿过所述中心光点与相对的两个所述界限端点;/n其中所述近用带屈光度设置为-1D,所述远用带屈光度设置为-2.75D,所述中心光点屈光度设置为-3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具有中心光点,且所述镜片本体相对于所述中心光点旋转对称的形成;
设置于所述镜片本体且环绕所述中心光点的多个间隔的菱形的渐进屈光带,所述渐进屈光带具有关于所述中心光点对称的四个界限端点,且所述渐进屈光带至少包括最外围的近用带与最内围的远用带;以及
设置于所述镜片本体相对两端的弧形轴位,两个所述弧形轴位的连线穿过所述中心光点与相对的两个所述界限端点;
其中所述近用带屈光度设置为-1D,所述远用带屈光度设置为-2.75D,所述中心光点屈光度设置为-3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焦面控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近用带的界限端点距离所述中心光点为40mm~50mm,所述远用带的界限端点距离所述中心光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点进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