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光缆故障地面精确定位的振动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38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地光缆故障地面精确定位的振动测试装置,该技术方案针对检测设备不便移动的问题,为其设计了步进式的驱动机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基座承载成品的直埋光缆故障探测仪,在仪器两侧,分别设置摄像头,从而可在检测的过程中同时采集检测点的图像数据,为后续的检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基座下端设置了多足的运动机构,每足采用三组电机驱动,其中一组电机驱动足部整体转动,为足部整体提供前驱力,另外两组电机分别驱动支撑臂的抬起下落以及支撑臂的摆角,从而形成步进模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一般板车难以爬坡的问题,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平整路面,从而减轻了操作负担。

A vibration testing device for ground precise location of buried optical cable fau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地光缆故障地面精确定位的振动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缆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埋地光缆故障地面精确定位的振动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直埋光缆故障探测仪是一种通过振动反馈原理来对埋地光缆故障位置进行定位的设备,又称为直埋光缆故障定位仪。此类设备在地表工作,先主动发出一组振动波,当振动波遇到埋地光缆时,所反馈的信号与遇到土层中矿物成分所反馈的信号不同,基于这种原理,可通过接收振动波的反馈信号来确定埋地光缆的位置。此类设备在技术层面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可在市面购得。此类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在地面的不同位置进行工作,以确定光缆的具体位置,这一过程目前由工作人员手动完成,即完成一个点位测定后,由工作人员将设备搬运至另一待测点,这种模式无疑耗费了工作人员大量的体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发一种无需人员手动搬运的直埋光缆故障探测仪,则有望节省人力,降低测试过程的执行难度。针对这一问题,部分研究者希望通过将设备搭载于车体上的方式加以克服,然而,由于测试过程往往在空间狭小或地面不平整的区域进行,因此很难采用成型的机动车辆,而只能选择简易的手推车或电动板车;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埋地光缆故障地面精确定位的振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弧形杆(2),第一电机(3),连接杆(4),壳体(5),摄像头(6),盲孔(7),框体(8),凸出架(9),通孔(10),第二电机(11),第三电机(12),连接臂(13),支撑臂(14),第四电机(15),尖头部(16),其中,在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直埋光缆故障探测仪,在基座(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在基座(1)的上端、位于弧形杆(2)两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机(3)的转轴上,连接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壳体(5),摄像头(6)固定连接在壳体(5)中,在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埋地光缆故障地面精确定位的振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弧形杆(2),第一电机(3),连接杆(4),壳体(5),摄像头(6),盲孔(7),框体(8),凸出架(9),通孔(10),第二电机(11),第三电机(12),连接臂(13),支撑臂(14),第四电机(15),尖头部(16),其中,在基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直埋光缆故障探测仪,在基座(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在基座(1)的上端、位于弧形杆(2)两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机(3)的转轴上,连接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壳体(5),摄像头(6)固定连接在壳体(5)中,在壳体(5)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盲孔(7),所述盲孔(7)的轴线与摄像头(6)的轴线相互平行,在所述盲孔(7)中固定连接有灯体;框体(8)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凸出架(9),在所述凸出架(9)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0),第二电机(11)的外壳固定连接在凸出架(9)上,第二电机(11)的转轴上穿通孔(10),第二电机(11)的转轴上端与基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1)的转轴与凸出架(9)不接触,第三电机(12)的外壳固定连接在框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张涛霍岩岩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开发区中油新星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