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制装置。主要为解决该系统所在的室内及相邻缓冲间的送风、排风和房间压力控制,其由多级过滤器送风箱(包括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送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量控制阀、排风管道、排风高效过滤器箱、排风机、压差表、微压差传感器、PLC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具有简单、便捷、节约投资、易于实现的优点,同时最有效地保证了活毒废水处理区域负压力梯度控制,极大降低有害气体未经处理泄漏到外界环境的风险,保证安全运行。
A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passive air supply in the treatment room of live toxic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学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装置。
技术介绍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配置污水彻底灭菌的活毒废水处理系统。活毒废水处理系统是用来对实验过程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带有活病毒或活细菌的生物废水进行收集、灭活处理。为保证活毒废水处理系统运行中发生意外泄露,污染环境,活毒废水处理系统需设置在专用防护的房间内,且需设置缓冲间,核心房间及缓冲间需保证一定的送风、排风,送排风需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相对大气需保证一定负压和负压梯度。建立一套安全、经济、适用的活毒废水处理间及缓冲间送风、排风和压力控制系统,是保证该区域生物安全的十分重要的保障措施,以防止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目前,利用蒸汽进行高温高压的灭菌方式,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水被传输到活毒废水收集罐中,当收集罐中的废水液位达到预设的液位时,利用泵或空压将其传输到活毒废水灭活罐中,在灭活罐中利用工业蒸汽对其加热到100℃以上并维持30min进行热灭活,灭活后的无毒废水专门降温后排放,被公认是安全的,广谱的,可验证的。随着此类研究的日益广泛,出现了专门的高温高压活毒废水处理系统,但在安全性、能效性、必要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从生物安全角度来讲,有毒气体的泄露,特别是活毒废水间及相邻的缓冲间的送风、排风和压力控制没有控制好室内保持负压,将造成有毒气体泄露,带来重大的安全事故和隐患。一般活毒废水处理系统属实验室排水处理系统,为便于收集实验室所排放的污水,多数安装在实验室的地下或下技术夹层,为保证活毒废水处理间可能存在病原污染的空气不污染外界环境和人员,该房间需配置能够进行压力梯度控制的净化空调系统,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但因该房间所处的位置,致使其距离主实验室位于上技术夹层和设备层的空调系统较远,难以进行兼容系统运行。特别是现有技术中,既有送风机,也有排风机,一旦送风机或者排风机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活毒废水间压力紊乱,发生正压和逆转现象,导致生物安全事故。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单独设置的送排风和压力控制系统、或借用已有排风系统、或无法安装送风机等情况的活毒废水处理间及其缓冲间的送风、排风和压力控制,具有简单、便捷、节约投资、易于实现的优点,同时能有效保证气流由缓冲间、向活毒废水间、向排风管道、向室外的定向流动,以及有效解决缓冲间与活毒废水间、活毒废水间相对大气因风机故障而导致的压力逆转、正压的风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被动送风、简单、易于控制的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制装置,主要为解决该系统所在的室内及相邻缓冲间的送风、排风和压力控制。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制系统,包括多级过滤器送风箱1、送风管道2、送风口I3、送风风量控制阀I4、送风口II5、送风风量控制阀II6、送风口II7、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排风风量控制阀9、排风口10、排风管道11、高效过滤器12、排风机13、压差传感器14、PLC15,所述的过滤器送风箱1与送风管道2连接;缓冲间A、缓冲间B和活毒废水处理间的墙上分别设有送风口I3、送风风量控制阀I4和压差表I,送风口II5、送风风量控制阀II6和压差表II,送风口III7、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和压差表III,所述的送风风量控制阀I4与送风口I3连接,送风风量控制阀II6与送风口II5连接、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与送风口III7连接;所述的送风管道2与缓冲间A送风口3连接;活毒废水处理间还设有排风口10,排风风量控制阀9连接在排风口10上,排风口10连接排风管道11上,高效过滤器12连接在排风管道11上,排风机13连接在排风管道11末端;活毒废水处理间穿墙还设有压差传感器14,压差传感器14与排风机13通过控制线连接PLC15。进一步地,所述的多级过滤器送风箱1设有多级过滤器送风箱初效过滤器1a、多级过滤器送风箱中效过滤器1b、多级过滤器送风箱高效过滤器1c、送风口气密阀门1d、排风口气密阀门1e、消毒接口1f、过滤器压差表1g。进一步地,所述的多级过滤器送风箱中设有的多级过滤器送风箱初效过滤器1a、多级过滤器送风箱中效过滤器1b、多级过滤器送风箱高效过滤器1c为串联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使用要求设定活毒废水处理间相对大气的负压值,通过PLC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活毒废水处理间压力,并自动控制和调节排风机频率,使活毒废水处理间压力保持在设定值±1%范围内,排风机启动后,风由多级过滤器送风箱被动进入送风管道,该气流经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后,被动抽入缓冲间A、缓冲间B和活毒废水处理间,保证室内达万级洁净度,最后气流由活毒废水间排风口通过排风管道经及高效过滤器过滤达标后,经排风机排至室外,缓冲间A、缓冲间B、活毒废水间门口外侧均安装有现场显示的压差表,可实时显示房间压力情况,同时可通过送风口上安装送风风量调节阀、排风口上安装的排风风量调节阀调节室内的送排风量,进而调节房间的压力,配合PLC对压差传感器和排风机的控制和调节,达到有效控制活毒废水处理间及缓冲间的压力和压力梯度。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同之处以及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采用多级过滤器送风箱,将空气中的灰尘经过多级处理,空气的洁净度高,避免灰尘堵塞排风管高效过滤器,提高排风管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效率。2)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使用送风机,即使在使用过程中排风机出现问题,也能保证活毒废水间不出现正压,压力不逆转,室内污染空气不会外泄,满足生物实验室的要求,降低生物安全风险;而现有技术中,既有送风机,也有排风机,一旦送风机或排风机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活毒废水间压力发生逆转或正压的现象,进而造成生物安全事故。3)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仅用PLC控制整个系统的压力,简单易行易于控制,并且节约成本。4)本装置适用于单独设置送排风和压力控制系统、或借用已有排风系统、或无法安装送风机等情况的活毒废水处理间及其缓冲间的送风、排风和压力控制,具有简单、便捷、节约投资、易于实现的优点,同时最有效地保证气流由缓冲间向活毒废水间,至排风管道,最后向室外的定向流动,以及最有效解决缓冲间与活毒废水间压力可能出现逆转的情况,可以有效复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级过滤器送风箱结构示意图其中,1-多级过滤器送风箱、2-送风管道、3-送风口I、4-送风风量控制阀I、5-送风口II、6-送风风量控制阀II、7-送风口III、8-送风风量控制阀III,9排风风量控制阀、10-排风口、11-排风管道、12-高效过滤器、13-排风机、14-压差传感器、15-PLC,1a-多级过滤器送风箱初效过滤器、1b-多级过滤器送风箱中效过滤器、1c-多级过滤器送风箱高效过滤器、1d-送风口气密阀门、1e-排风口气密阀门、1f-消毒接口、1g-过滤器压差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过滤器送风箱(1)、送风管道(2)、送风口I(3)、送风风量控制阀I(4)、送风口II(5)、送风风量控制阀II(6)、送风口III(7)、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排风风量控制阀(9)、排风口(10)、排风管道(11)、高效过滤器(12)、排风机(13)、压差传感器(14)、PLC(15),所述的过滤器送风箱(1)与送风管道(2)连接;缓冲间A、缓冲间B和活毒废水处理间的墙上分别设有送风口I(3)、送风风量控制阀I(4)和压差表I,送风口II(5)、送风风量控制阀II(6)和压差表II,送风口III(7)、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和压差表III,所述的送风风量控制阀I(4)与送风口I(3)连接,送风风量控制阀II(6)与送风口II(5)连接、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与送风口III(7)连接;所述的送风管道(2)与缓冲间A送风口I(3)连接;活毒废水处理间还设有排风口(10),排风风量控制阀(9)连接在排风口(10)上,排风口(10)连接排风管道(11)上,高效过滤器(12)连接在排风管道(11)上,排风机(13)连接在排风管道(11)末端;活毒废水处理间穿墙还设有压差传感器(14),压差传感器(14)与排风机(13)通过控制线连接PLC(15)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毒废水处理间被动送风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过滤器送风箱(1)、送风管道(2)、送风口I(3)、送风风量控制阀I(4)、送风口II(5)、送风风量控制阀II(6)、送风口III(7)、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排风风量控制阀(9)、排风口(10)、排风管道(11)、高效过滤器(12)、排风机(13)、压差传感器(14)、PLC(15),所述的过滤器送风箱(1)与送风管道(2)连接;缓冲间A、缓冲间B和活毒废水处理间的墙上分别设有送风口I(3)、送风风量控制阀I(4)和压差表I,送风口II(5)、送风风量控制阀II(6)和压差表II,送风口III(7)、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和压差表III,所述的送风风量控制阀I(4)与送风口I(3)连接,送风风量控制阀II(6)与送风口II(5)连接、送风风量控制阀III(8)与送风口III(7)连接;所述的送风管道(2)与缓冲间A送风口I(3)连接;活毒废水处理间还设有排风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华,韩建保,瞿望,都洪弟,冯小丽,邓忠华,郑永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