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及系统,其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设有通风通道和至少一个加热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包括进风段和通风段,所述进风段内设有风机,所述进风段的进气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段的出气端与所述通风段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通风段的出气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安装有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通风换气装置及系统,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除了具有常规的通风排气功能外,还具备降低室内湿度的作用。
A ventilation device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是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空气的流动一般依靠排气扇或新风系统。排气扇容易损坏,后期维修费用大,不能24小时持续运转以实现不断地通风换气。排气扇工作时噪音较大。而且,由于排气扇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气流路径,其只能实现局部短时间的排气,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气置换。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新风系统需要安装滤芯,结构复杂,在使用时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而且在潮湿天气下,很多新风系统仅能交换室内外的湿度,不具有降低室内湿度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干燥室内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及系统,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除了具有常规的通风排气功能外,还具备降低室内湿度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设有通风通道和至少一个加热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包括进风段和通风段,所述进风段内设有风机,所述进风段的进气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段的出气端与所述通风段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通风段的出气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安装有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加热通道的进气端通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通道的出气端设有第一回风口,所述加热通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风机和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气端通过第三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三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三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回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出气端设有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三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各所述第一回风口和各所述第二回风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通风段位于所述进风段、各所述回风通道和各所述加热通道的上方。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回风口和各所述第二回风口均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同一侧,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面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均为百叶风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风口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风换气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通风换气装置。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通风换气装置的所述排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管道的出气端与外界相连通。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及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该通风换气装置的结构简单,在壳体中设置了至少两条气流通路,装置中安装有加热装置和至少两个风量调节装置,需要通风时,通过控制装置打开或关闭加热装置,开启或关闭对应的风量调节装置并适当调节风量调节装置的开度,使得通风换气装置除了具有换气功能外,还能利用加热装置加热空气,使得室内温度变高,从而促进室内水分蒸发,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效果,使得室内形成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2、该通风换气装置设有回风通道,能促进室内气体循环流动,保证室内通风透气,空气流动加快,加快室内水分蒸发的速度,使用者可以在室内干衣,该通风换气装置特别适合在南方持续高湿返潮的梅雨季节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换气系统安装在室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加热通道,2、通风通道,21、进风段,22、通风段,3、回风通道,4、风机,5、进风口,6、第一风量调节装置,7、第二风量调节装置,8、第一回风口,9、加热装置,10、第三风量调节装置,11、第二回风口,12、排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横向”、“上”、“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壳体设有通风通道2和至少一个加热通道1,通风通道2包括进风段21和通风段22,进风段21内设有风机4,进风段21的进气端设有进风口5,进风段21的出气端与通风段22的进气端相连通,风机4的进气口与进风口5连接,风机4的出气口与出气端连接,通风段22的出气端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安装有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的输入端与通风段22相连通,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加热通道1的进气端通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7与通风段22相连通,第二风量调节装置7的输入端与通风段22相连通,第二风量调节装置7的输出端与加热通道1相连通,加热通道1的出气端设有第一回风口8,加热通道1内设有加热装置9,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第二风量调节装置7、风机4和加热装置9电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通风换气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将其安装在室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7均为风量调节阀,风量调节阀具有换气和调节换气的风量的作用,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可被调节,当风量调节阀的开度最大时,换气风量最大,当风量调节阀的开度较小时,换气风量较少,当风量调节阀的开度为零时,风量调节阀可阻挡空气从阀体的输入端进入阀体的输出端。第一风量调节装置6具有将通风换气装置内的空气排出装置外和控制排出装置外的风量大小的作用,第二风量调节装置7具有将空气从通风端排到加热通道1内和排到加热通道1内的风量大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为PLC控制系统,加热装置9为加热器,加热器的能源方式可以为电能,也可以为燃气。风机4具有三档风量,分别是最大风量、标准风量和最小风量。其中最大风量是按当地潮湿季节最不利的气象参数设计的,最小风量是按最大风量的5%~10%设计的,标准风量的排风量位于最大风量和最小风量之间,是根据行业相关设计规范设计的。当需要通风排气时,使用者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风机4开启,加热装置9关闭,第一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n所述壳体设有通风通道和至少一个加热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包括进风段和通风段,所述进风段内设有风机,所述进风段的进气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段的出气端与所述通风段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通风段的出气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安装有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n所述加热通道的进气端通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通道的出气端设有第一回风口,所述加热通道内设有加热装置,/n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风机和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
所述壳体设有通风通道和至少一个加热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包括进风段和通风段,所述进风段内设有风机,所述进风段的进气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段的出气端与所述通风段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通风段的出气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安装有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
所述加热通道的进气端通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通道的出气端设有第一回风口,所述加热通道内设有加热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风机和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进气端通过第三风量调节装置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三风量调节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段相连通,所述第三风量调节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清清,何梓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