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30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包括动力壳、温控壳,所述动力壳、温控壳均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与温控壳的前背面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在所述温控壳的顶面设有进风口,在所述温控壳的前背面设有第一通风口,在所述温控壳内设有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安装于第一通风口的后侧;在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对接的第二通风口,在所述动力壳内安装有风机组件,在所述动力壳的前部设有出风口,便于对空调扇进行拆装清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和加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
本技术涉及电器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
技术介绍
空调扇是一种电扇加空调模式的家用电器,兼具送风、制冷、加湿等多功能于一身,然而,市场上的空调扇主要以台式和工业型为主,以及现有的空调扇都是一体式,各个功能区域一体化,拆装不便,当需要清洗时,需要把整体的空调扇进行分拆,人们在分拆进行清洗时,往往会损坏里面的电元件,并且也很难把分拆出的零部件按照原样再重新组装,从而需要专业的人士可才对空调扇的内部进行清洗,这样大大增大了维护的成本,不利于空调扇的普及推广,同时现有空调扇内部的电元件容易短路,使得水电混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便于对空调扇进行拆装清洗,实现水电分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包括动力壳、温控壳,所述动力壳、温控壳均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与温控壳的前背面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在所述温控壳的顶面设有进风口,在所述温控壳的前背面设有第一通风口,在所述温控壳内设有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安装于第一通风口的后侧;在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对接的第二通风口,在所述动力壳内安装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安装于第二通风口的前侧,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挡水板的前侧,在所述动力壳的前部设有出风口。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动力壳后壁面连接有两个卡勾、两个连接耳片,两个卡勾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在动力壳后背面的下部,两个连接耳片分别设置在动力壳后背面上部的左侧和右侧,在所述连接耳片设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孔,对应地在所述温控壳的前背面设有两个卡接位、两个连接螺孔,两个卡接位的位置与两个卡勾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卡勾与卡接位卡接,两个连接螺孔的位置与两个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孔设有连接螺丝,所述连接螺丝从外往内穿过连接孔后与连接螺孔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动力壳内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传动连接有呈左右延伸设置的叶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进风格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帘组件包括湿帘、设置在湿帘上方的入水仓,所述湿帘呈竖向安装于第一通风口上,所述湿帘的上边沿伸进入水仓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水板的上部往前倾斜设置,所述挡水板的上边沿与第二通风口的上边沿之间设有流通间隙,所述挡水板的下边沿与第二通风口的下边沿连接,所述挡水板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连接有侧板,所述挡水板通过两个侧板与第二通风口的左边沿和右边沿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水板、侧板与动力壳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通过温控壳的后背面安装于墙壁上,在风机组件的运作下,外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到温控壳内,然后依次通过湿帘组件、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后进入到动力壳内,同时湿帘组件对空气进行了冷却和加湿,最后从出风口排出冷风,从而可实现空调扇的整个工作流程,温控壳与动力壳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当需要对空调扇进行清洗时,可把动力壳单独拆出,从而可分别对动力壳和温控壳进行清洗,以及对湿帘组件和风机组件进行单独的清洗,当清洗完后,把温控壳与动力壳连接上即可,便于对挂壁式空调扇进行维护,挡水板可防止温控壳内的水进入到动力壳内,避免影响到风机组件的正常工作,实现水电分离。本技术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和加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包括动力壳100、温控壳200,所述动力壳100、温控壳200均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动力壳100的后背面与温控壳200的前背面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在所述温控壳200的顶面设有进风口210,在所述温控壳200的前背面设有第一通风口220,在所述温控壳200内设有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安装于第一通风口220的后侧;在所述动力壳100的后背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220对接的第二通风口110,在所述动力壳100内安装有挡水板130,所述挡水板130安装于第二通风口110的前侧,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挡水板130的前侧,在所述动力壳100的前部设有出风口120。在使用时,通过温控壳200的后背面安装于墙壁上,在风机组件的运作下,外部空气从进风口210进入到温控壳200内,然后依次通过湿帘组件、第一通风口220和第二通风口110后进入到动力壳100内,同时湿帘组件对空气进行了冷却和加湿,最后从出风口120排出冷风,从而可实现空调扇的整个工作流程,温控壳200与动力壳100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当需要对空调扇进行清洗时,可把动力壳100单独拆出,从而可分别对动力壳100和温控壳200进行清洗,以及对湿帘组件和风机组件进行单独的清洗,当清洗完后,把温控壳200与动力壳100连接上即可,便于对挂壁式空调扇进行维护,挡水板130可防止温控壳200内的水进入到动力壳100内,避免影响到风机组件的正常工作,实现水电分离。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动力壳100后壁面连接有两个卡勾140、两个连接耳片150,两个卡勾140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在动力壳100后背面的下部,两个连接耳片150分别设置在动力壳100后背面上部的左侧和右侧,在所述连接耳片150设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孔151,对应地在所述温控壳200的前背面设有两个卡接位230、两个连接螺孔240,两个卡接位230的位置与两个卡勾140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卡勾140与卡接位230卡接,两个连接螺孔240的位置与两个连接孔151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孔151设有连接螺丝,所述连接螺丝从外往内穿过连接孔151后与连接螺孔240螺纹连接。动力壳100与温控壳200组装时,首先托起动力壳100使得两个卡勾140呈倾斜伸进与两个卡接位230内,并使得卡勾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壳、温控壳,所述动力壳、温控壳均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与温控壳的前背面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n在所述温控壳的顶面设有进风口,在所述温控壳的前背面设有第一通风口,在所述温控壳内设有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安装于第一通风口的后侧;/n在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对接的第二通风口,在所述动力壳内安装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安装于第二通风口的前侧,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挡水板的前侧,在所述动力壳的前部设有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壳、温控壳,所述动力壳、温控壳均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与温控壳的前背面可拆连接形成主壳体;
在所述温控壳的顶面设有进风口,在所述温控壳的前背面设有第一通风口,在所述温控壳内设有湿帘组件,所述湿帘组件安装于第一通风口的后侧;
在所述动力壳的后背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对接的第二通风口,在所述动力壳内安装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安装于第二通风口的前侧,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挡水板的前侧,在所述动力壳的前部设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挂壁式空调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壳的后壁面连接有两个卡勾、两个连接耳片,两个卡勾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在动力壳后背面的下部,两个连接耳片分别设置在动力壳后背面上部的左侧和右侧,在所述连接耳片设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孔,对应地在所述温控壳的前背面设有两个卡接位、两个连接螺孔,两个卡接位的位置与两个卡勾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卡勾与卡接位卡接,两个连接螺孔的位置与两个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孔设有连接螺丝,所述连接螺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津生朱建荣唐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美信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