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29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包括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环状送风装置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空气加热装置的出风口分别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涡环产生装置的进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一个热量循环体系,实现低能耗和高效率的供暖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北方城镇采用供暖源消耗占全国建筑总能源消耗的36%,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平均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4倍。中长期无人居住时不停暖气,暖气过热时宁可开窗,也不肯将阀门关小。这些因素引起的热能浪费高达总热能的20%,价值达几百亿元。我国南方集中供暖的前期造价十分高,规模巨大热望建设成本高。难以集中供暖。国内单一发热型取暖器存在房间整体加热效率低,供暖不不均等缺点。送风式取暖器则主要依靠普通风传播热量,远距离传播时所需风速较大,用户体验不好。现有发热型加热器存在功率大、火灾隐患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形成一个热量循环体系,实现低能耗和高效率的供暖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包括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环状送风装置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空气加热装置的出风口分别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涡环产生装置的进风口连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加热装置包括风机、碳纤维加热纸、PTC加热陶瓷和环形换热流道,风机设置于环形换热流道的进风口,碳纤维纸加热片和PTC陶瓷加热片依次设置于环形换热流道内,环形换热流道的出风口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对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分别与碳纤维加热纸、PTC加热陶瓷、温度传感器和涡环产生装置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外部空气温度,即室内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碳纤维加热纸、PTC加热陶瓷和涡环产生装置运转。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环状送风装置包括螺旋形送气滑道和环状送风口,环状送风口的上端与螺旋形送气滑道的下端对接;螺旋形送气滑道和环状送风口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涡环产生装置包括推动装置、主通风管道、夹板薄膜组合体、涡环喷嘴、热风进风管道和单向阀,热风进风管道与主通风管道的侧壁连接,单向阀设置于热风进风管道内,主通风管道的下端与渐缩喷嘴的上端相连,推动装置固设于主通风管道上,夹板薄膜组合体设置于主通风管道内,推动装置与夹板薄膜组合体连接,带动夹板薄膜组合体在主通风管道内上下移动。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涡环产生装置还包括整流板,整流板设置于涡环喷嘴和主通风管道之间。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整流板为蜂窝整流板。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推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丝杆,电机固设于主通风管道的顶部,丝杆的上端与电机连接,丝杆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夹板薄膜组合体连接,电机驱动丝杆转动,带动夹板薄膜组合体沿丝杆上下移动。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为步进电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冷空气由空气加热装置加热后,将一部分热空气送到涡环产生装置,另一部分空气送到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将加热空气装置产生的热空气以涡环形式送出,环状送风装置将剩余热空气以圆环形普通风的形式在涡环外围送出,利用射流启动,结合圆环形普通风以涡环的形式将暖气送出,所述系统具有高效率、高针对性的特点,在供暖的过程中以不干扰室内人员的情况下减少热量耗散,送到人员活动区域的特性,且可以将原本聚集在天花板的未利用的温度较高热空气送入室内中下方,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效益,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形成一个热量循环体系,实现低能耗和高效率的供暖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涡环产生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涡环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环形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中,1-步进电机,2-热风进风管道,3-夹板,4-薄膜,5-单向阀,6-蜂窝整流板,7-涡环喷嘴,8-主通风管道,9-螺旋形滑道,10-碳纤维加热纸,11-PTC加热陶瓷,12-环状送风口,13-步进电机支架,14-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包括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环状送风装置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空气加热装置的出风口分别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涡环产生装置的进风口连接;空气加热装置设置于环状送风装置和涡环产生装置的顶部;冷空气由空气加热装置加热后,将一部分热空气送到涡环产生装置,另一部分空气送到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将加热空气装置产生的热空气以涡环形式送出,环状送风装置将剩余热空气以圆环形普通风的形式在涡环外围送出。进一步地,空气加热装置包括风机14、碳纤维加热纸10、PTC加热陶瓷11和环形换热流道,风机14设置于环形换热流道的进风口,碳纤维纸加热片和PTC陶瓷加热片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环形换热流道内,环形换热流道的出风口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对接;冷空气由风机14泵入,冷空气依次流经碳纤维加热纸10、PTC加热陶瓷11进行空气过滤及加热。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分别与碳纤维加热纸10、PTC加热陶瓷11、温度传感器和涡环产生装置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外部空气温度,即室内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碳纤维加热纸10、PTC加热陶瓷11和涡环产生装置运转。进一步地,碳纤维纸加热片为X型碳纤维纸加热片。进一步地,环状送风装置包括螺旋形送气滑道和环状送风口12,环状送风口12的上端与螺旋形送气滑道的下端对接;螺旋形送气滑道和环状送风口12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进一步地,环状送风口12为圆环状送风喷嘴,残余热空气经过圆环状喷嘴后产生圆环形普通风。进一步地,涡环产生装置包括推动装置、主通风管道8、夹板薄膜组合体、涡环喷嘴7、热风进风管道2和单向阀5,热风进风管道2与主通风管道8的侧壁连接,单向阀5设置于热风进风管道2内,主通风管道8的下端与渐缩喷嘴的上端相连,推动装置固设于主通风管道8上,夹板薄膜组合体设置于主通风管道8内,推动装置与夹板薄膜组合体连接,带动夹板薄膜组合体在主通风管道8内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涡环产生装置的进风口设置于螺旋形送气滑道中,即热风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设置于螺旋形送气滑动中。进一步地,夹板薄膜组合体包括两个夹板3和薄膜8,薄膜设置于两个夹板之间。进一步地,螺旋形送气滑道套设于主通风管道8外,环状送风口12套设于涡环喷嘴7外。进一步地,涡环喷嘴7即为渐缩环形喷嘴,通过电机推动夹板薄膜组合体,夹板薄膜组合体将主通风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环状送风装置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空气加热装置的出风口分别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涡环产生装置的进风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送风装置、涡环产生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环状送风装置套设于涡环产生装置外,空气加热装置的出风口分别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涡环产生装置的进风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加热装置包括风机、碳纤维加热纸、PTC加热陶瓷和环形换热流道,风机设置于环形换热流道的进风口,碳纤维纸加热片和PTC陶瓷加热片依次设置于环形换热流道内,环形换热流道的出风口与环状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分别与碳纤维加热纸、PTC加热陶瓷、温度传感器和涡环产生装置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外部空气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碳纤维加热纸、PTC加热陶瓷和涡环产生装置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启动的新型对流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状送风装置包括螺旋形送气滑道和环状送风口,环状送风口的上端与螺旋形送气滑道的下端对接;螺旋形送气滑道和环状送风口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涡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冠伦徐琳郑润泽弋戈杜锦李世豪曾龙富赖秋洋付亿元刘雨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