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7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包括灯罩主体和与灯罩本体螺纹连接的后灯盖;所述后灯盖于灯罩本体内侧面固定有两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内侧开设有卡槽,对应两所述卡槽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上安装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外侧在灯座上固定有导光柱;且导光柱的输入端为光滑内凹设计;所述导光柱的输出端设置固定有漫反射镜,且导光柱的两侧涂有反光涂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光柱和漫反射镜能够较好的聚集并漫反射光,防止出现较强的炫光;通过支撑限位部能够较好的定位光源,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剧烈晃动;并通过调节缓冲杆能够保证对光源起到进一步的缓震效果,同时能够微调光源高度。

Anti dazzle headlamp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大灯
,尤其涉及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发达,公路网越来越四通八达,尤其是高速公路网更是触及全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汽车也更是伸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丝网般的公路网络中不停穿梭着各式车辆,随着生活质量向好的改变,也给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多隐患,车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汽车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可以为汽车行驶提供照明。虽然LED灯具有高亮度和优良的节能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车灯中。然而,LED车灯由于亮度高,会让对向的行人和驾驶人看不清前方情况,这种光源的光线射入其他驾驶员眼中时,易产生眩目,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通过导光柱能够较好起到照明效果同时,能够避免全部光线直射,减少炫目感,保证行车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包括灯罩主体和玉灯罩本体螺纹连接的后灯盖;所述后灯盖于灯罩本体内侧面固定有两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内侧开设有卡槽,对应两所述卡槽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上安装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外侧在灯座上固定有导光柱;且导光柱的输入端为光滑内凹设计;所述导光柱的输出端设置固定有漫反射镜,且导光柱的两侧涂有反光涂料。优选的,所述卡槽为浅口凹槽,深度2-5mm。优选的,所述导光柱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或玻璃制得。优选的,所述导光柱的输入端开设有与LED光源外形匹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卡槽内壁上对应支撑板胶粘有缓冲垫,所述卡槽的下部小于上部高度,在所述卡槽下部朝向支撑板处胶粘有弧形橡胶块,且位于下部的缓冲垫也弧形过渡,并与弧形橡胶块同心设置。优选的,在所述后灯盖上固定有两对称设置调节缓冲杆,所述调节缓冲杆贯穿后灯盖,且调节缓冲杆包括套筒、与套筒下部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与套筒上部可相对滑动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调节螺杆、支撑杆件的缓冲弹簧,所述调节螺杆和支撑杆相对端均固定有弹簧安装座,所述缓冲弹簧通过弹簧安装座连接调节螺杆和支撑杆,套筒固定在后灯盖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导光柱和漫反射镜能够较好的聚集并漫反射光,防止出现较强的炫光,产生人身安全隐患;另外通过支撑限位部能够较好的定位光源,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剧烈晃动;并通过调节缓冲杆能够保证对光源起到进一步的缓震效果,同时能够微调光源高度,便于达到最合适的照射距离。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调节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罩本体;2-后灯盖;3-支撑限位部;31-卡槽;32-缓冲垫;33-弧形橡胶块;4-支撑板;5-灯座;6-LED光源;7-导光柱;71-凹槽;72-反光涂料;8-漫反射镜;9-调节缓冲杆;91-套筒;92-调节螺杆;93-缓冲弹簧;9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包括灯罩主体1和玉灯罩本体1螺纹连接的后灯盖2,灯罩本体1为常规注塑灯罩,其两端设有用于安装的的螺纹孔;后灯盖2于灯罩本体1内侧面固定有两支撑限位部3,支撑限位部3内侧开设有卡槽31,对应两卡槽31设置有(卡接)支撑板4,卡槽31为浅口凹槽(深度2-5mm),方便支撑板4卡入,在支撑板4顶部固定(可卡接固定,也可一体成型,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有灯座5,灯座5上安装有LED光源6,LED光源6的引线从后盖体2上的通孔上引出(灯座及LED光源均为现有市售产品),用于连接电源;LED光源6外侧在灯座5上固定(胶粘)有导光柱7,导光柱7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或玻璃等光学材料制得;且导光柱7的输入端为光滑内凹设计,优选的,导光柱7输入端开设有与LED光源外形匹配的凹槽71;导光柱7的输出端设置固定有漫反射镜8,且导光柱7的两侧涂有反光涂料72(镜面反射)。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能够在导光柱内传播,并经由反光涂层72在导管柱7内反射,光衰极低,并经由漫反射镜8将部分光线漫反射,大大降低光线直射,降低炫目感。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支撑板4安装,并起到缓冲作用,卡槽31内壁上对应支撑板4胶粘有缓冲垫32,同时为了便于将安装板4嵌入卡槽31内,卡槽31的下部小于上部高度,且在卡槽31下部朝向支撑板4处胶粘有弧形橡胶块33,且位于下部的缓冲垫32也弧形过渡,并与弧形橡胶块33同心设置,弧形橡胶块33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方便将支撑板4从下方向上卡入到卡槽31内。参照图1和图3,为了便于配合后灯盖2微调光源位置,并进一步加强缓冲作用,在后灯盖2上固定有两对称设置调节缓冲杆9,调节缓冲杆9贯穿后灯盖2,且调节缓冲杆9包括套筒91、与套筒91下部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92、与套筒91上部可相对滑动的支撑杆94以及设置在调节螺杆92、支撑杆94件的缓冲弹簧93,调节螺杆92和支撑杆94相对端均固定有弹簧安装座,缓冲弹簧93通过弹簧安装座连接调节螺杆92和支撑杆94,套筒91固定在后灯盖2上(可注塑成型,也可后续胶粘在后灯盖2上)。通过调节调节螺杆92,使得其能够驱动缓冲弹簧93上下移动到适宜的位置,给予支撑板4以适当的挤压力,保证支撑板4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微调支撑板4的高度,达到较佳的光源位置。本申请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原理已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主体和与灯罩本体螺纹连接的后灯盖;所述后灯盖于灯罩本体内侧面固定有两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内侧开设有卡槽,对应两所述卡槽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上安装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外侧在灯座上固定有导光柱;且导光柱的输入端为光滑内凹设计;所述导光柱的输出端设置固定有漫反射镜,且导光柱的两侧涂有反光涂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主体和与灯罩本体螺纹连接的后灯盖;所述后灯盖于灯罩本体内侧面固定有两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内侧开设有卡槽,对应两所述卡槽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上安装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外侧在灯座上固定有导光柱;且导光柱的输入端为光滑内凹设计;所述导光柱的输出端设置固定有漫反射镜,且导光柱的两侧涂有反光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浅口凹槽,深度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目汽车大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或玻璃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目汽车大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毅陈叶红周国华钱丹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耐得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