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09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对接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左右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和顶部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燕尾槽,在对两组墙体进行对接时,首先将U型连接座的燕尾块与安装槽的燕尾槽对齐后插入,当插块未进入定位槽内时,楔形插块在楔形插槽内移动对升降板的升降进行限制,使升降板垂直升降通过升降板移动的稳定性,当插块遇到到定位槽位置时,弹簧伸缩杆复位将升降板向上推使插块进入定位槽内,使左连接块与右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在墙角处安装时,可以通过T型卡块将左连接块或右连接块取出,进一步提高墙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A butt joint structure of build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对接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提高建造的效率,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中墙板直接通常是通过对接结构连接,而现有的建筑墙体对接结构通常是采用连接块对接,这种对接方式在连接时两组连接块之间通常会存在缝隙,导致墙体连接不紧密发生晃动,且连接块与墙体通常是固定连接,在墙角处进行安装时为了隐藏连接块还需要预留安装孔,破坏了墙体的完整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左右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和顶部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燕尾块,所述安装槽外壁滑动连接有U型连接座,且两组燕尾块相背一侧外壁与U型连接座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U型连接座相背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T型卡槽,所述T型卡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卡块,左侧所述U型连接座左侧外壁设置有左连接块,右侧所述U型连接座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左连接块相配合的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与右连接块均与T型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块左侧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设置有定位插件,且所述左连接块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定位插件相配合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件包括与凹槽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外壁设置有楔形插槽,所述楔形插槽内滑动连接有楔形插块,所述楔形插块顶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顶部中心设置有插块,所述凹槽左右两侧内壁中部对称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两组所述活动块相对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活动槽,两组活动槽与升降板卡接,所述凹槽左右两侧内壁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设置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顶部与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插块纵截面呈梯形,其顶部截面宽度小于底部截面宽度,所述插块顶部外壁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有滚珠,且所述左连接块右侧外壁设置有与滚珠相配合的活动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四周外壁均铰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位于楔形插槽下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升降板底部环形阵列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与滑块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U型连接座两个伸出端的长度在十厘米至十五厘米之间,所述左连接块与右连接块均通过焊接方式与T型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对两组墙体进行对接时,首先将U型连接座的燕尾块与安装槽的燕尾槽对齐后插入,然后将T型卡块插入T型卡槽内将左连接块与右连接块固定,再将另一组墙体的左连接块插入右连接块内,当插块未进入定位槽内时,弹簧伸缩杆被压缩,此时升降板带动楔形插块在楔形插槽内移动,楔形插块在楔形插槽内移动对升降板的升降进行限制,使升降板垂直升降通过升降板移动的稳定性,同时升降板升降带动连接杆升降,而连接杆升降带动滑块在升降板底部的活动槽内移动,进一步提高升降板下降的稳定性,避免升降板在移动时发生倾斜导致插块与定位槽无法对齐,当插块遇到到定位槽位置时,弹簧伸缩杆复位将升降板向上推使插块进入定位槽内,使左连接块与右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在墙角处安装时,可以通过T型卡块将左连接块或右连接块取出,进一步提高墙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定位插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安装槽;3、燕尾槽;4、U型连接座;5、T型卡槽;6、T型卡块;7、左连接块;8、右连接块;9、凹槽;10、定位插件;11、定位槽;12、固定块;13、楔形插槽;14、连接杆;15、楔形插块;16、滑块;17、升降板;18、插块;19、滚珠;20、活动块;21、弹簧伸缩杆;22、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包括墙体1,述墙体1左右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槽2,安装槽2顶部和顶部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燕尾槽3,燕尾槽3内滑动连接有燕尾块,燕尾槽3与燕尾块配合使U型连接座4与墙体1的连接更加紧密,安装槽2外壁滑动连接有U型连接座4,且两组燕尾块相背一侧外壁与U型连接座4内壁固定连接,两组U型连接座4相背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T型卡槽5,T型卡槽5内滑动连接有T型卡块6,左侧U型连接座4左侧外壁设置有左连接块7,右侧U型连接座4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左连接块7相配合的右连接块8,左连接块7与右连接块8均与T型卡块6固定连接,T型卡槽5与T型卡块6配合可以实现快速拆卸左连接块7与右连接块8,在拐角连接时将左连接块7或右连接块8拆下,右连接块8左侧外壁设置有凹槽9,凹槽9内腔设置有定位插件10,且左连接块7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定位插件10相配合的定位槽11,将另一组墙体1的左连接块7插入右连接块8内,通过左连接块7与右连接块8的咬合将两组墙体1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定位插件10包括与凹槽9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2,固定块12顶部外壁设置有楔形插槽13,楔形插槽13内滑动连接有楔形插块15,楔形插块15顶部设置有升降板17,升降板17顶部中心设置有插块18,凹槽9左右两侧内壁中部对称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20,两组活动块20相对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活动槽,两组活动槽与升降板17卡接,凹槽9左右两侧内壁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块22,连接块22顶部设置有弹簧伸缩杆21,弹簧伸缩杆21顶部与活动块20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左连接块7插入右连接块8内,当插块18未进入定位槽11内时,弹簧伸缩杆21被压缩,此时升降板17带动楔形插块15在楔形插槽13内移动,楔形插块15在楔形插槽13内移动对升降板17的升降进行限制,使升降板17垂直升降通过升降板17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升降板17在移动时发生倾斜导致插块18与定位槽11无法对齐,当插块18遇到到定位槽11位置时,弹簧伸缩杆21复位将升降板17向上推使插块18进入定位槽11内,使左连接块7与右连接块8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如图2所示,插块18纵截面呈梯形,其顶部截面宽度小于底部截面宽度,在左连接块7出入时,左连接块7在插块18左侧外壁的斜面滑动将插块18向下压,减小左连接块7插入时与插块18之间的摩擦,插块18顶部外壁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有滚珠19,通过插块18未进入定位槽11时,插块18与左连接块7之间移动的流畅性,且左连接块7右侧外壁设置有与滚珠19相配合的活动槽;如图2所示,固定块12四周外壁均铰接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左右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顶部和顶部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燕尾槽(3),所述燕尾槽(3)内滑动连接有燕尾块,所述安装槽(2)外壁滑动连接有U型连接座(4),且两组燕尾块相背一侧外壁与U型连接座(4)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U型连接座(4)相背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T型卡槽(5),所述T型卡槽(5)内滑动连接有T型卡块(6),左侧所述U型连接座(4)左侧外壁设置有左连接块(7),右侧所述U型连接座(4)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左连接块(7)相配合的右连接块(8),所述左连接块(7)与右连接块(8)均与T型卡块(6)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块(8)左侧外壁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腔设置有定位插件(10),且所述左连接块(7)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定位插件(10)相配合的定位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左右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顶部和顶部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燕尾槽(3),所述燕尾槽(3)内滑动连接有燕尾块,所述安装槽(2)外壁滑动连接有U型连接座(4),且两组燕尾块相背一侧外壁与U型连接座(4)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U型连接座(4)相背一侧外壁对称设置有前后贯通的T型卡槽(5),所述T型卡槽(5)内滑动连接有T型卡块(6),左侧所述U型连接座(4)左侧外壁设置有左连接块(7),右侧所述U型连接座(4)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左连接块(7)相配合的右连接块(8),所述左连接块(7)与右连接块(8)均与T型卡块(6)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块(8)左侧外壁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腔设置有定位插件(10),且所述左连接块(7)右侧外壁设置有与定位插件(10)相配合的定位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墙体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件(10)包括与凹槽(9)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顶部外壁设置有楔形插槽(13),所述楔形插槽(13)内滑动连接有楔形插块(15),所述楔形插块(15)顶部设置有升降板(17),所述升降板(17)顶部中心设置有插块(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华华新国潘有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溱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