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93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导料槽、落料自循环机构和阻尘除尘机构,导料槽的截面为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导料槽包括密封连接的顶板和两块侧板,侧板下端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侧板的外壁上通过夹持器连接有防溢裙板,防溢裙板的下端抵在皮带上。落料自循环机构包括落煤管、循环管和集气罩,循环管上设置有引风机,阻尘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阻尘帘和第二阻尘帘,第一阻尘帘和落煤管之间、第二阻尘帘和集气罩之间设置有第一微雾喷头,第一微雾喷头固定在导料槽内的顶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能好、除尘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A micro mist self circulation dust removal device for coal conveying system of thermal power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火电厂输煤系统主要承担着向锅炉原煤仓进煤的任务,原煤由上级输送机向下级输送机转运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在栈桥内飞扬、聚积,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害的同时,还在栈桥内埋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目前火电厂输煤系统使用的除尘设备主要分为反吹式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水冲击式除尘器、无动力除尘器等几种形式,但这几种除尘设备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分别存在自己的缺陷及不足:在使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时,由于粉煤灰本身含有水分,粉尘易粘附在布袋上难以落下造成布袋堵塞,从而使布袋除尘器失去作用;在使用静电除尘器时,含有水分的粉煤灰易粘结在静电除尘器高压绝缘子上,可能使高压绝缘子表面结露,从而导致高压绝缘子经常被电击穿而无法正常工作;水冲击式除尘器由于排污管道易堵塞经常使降尘器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失去除尘作用;无动力除尘器在煤粉较干时达不到除尘效果,综上所述,各种除尘器都存在使用不方便,除尘效果不好的问题。另外,现有的输煤系统通常由上级输煤设备经落煤管将煤导入下级输送机的导料槽内,而导料槽内通常存在气压过大、密封不严、粉尘外喷的问题。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能好、除尘效果好的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能好、除尘效果好的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皮带输送机、导料槽、落料自循环机构和阻尘除尘机构,导料槽的截面为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导料槽包括密封连接的顶板和两块侧板,侧板下端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侧板的外壁上通过夹持器连接有防溢裙板,防溢裙板的下端抵在皮带上。落料自循环机构包括落煤管、循环管和集气罩,落煤管和集气罩沿物料输送方向间隔布置,落煤管和集气罩的下端与顶板连通,循环管的上端与落煤管的侧壁连通,下端与集气罩的上端连通,循环管上设置有引风机。阻尘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阻尘帘和第二阻尘帘,第一阻尘帘设置在落煤管后侧的导料槽内,第二阻尘帘设置在集气罩前侧的导料槽内,第一阻尘帘和落煤管之间、第二阻尘帘和集气罩之间设置有第一微雾喷头,第一微雾喷头固定在导料槽内的顶板上。进一步的,顶板和侧板之间采用法兰连接。进一步的,落料自循环机构的数量为2个,沿物料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导料槽的出口端及尾端的顶板上设置有第二微雾喷头。进一步的,每个导料槽纵截面上布置的第一微雾喷头和第二微雾喷头的数量均为2~3个。本技术通过防溢裙板的设置加强导料槽与皮带之间的密封性能,可有效防止粉尘的溢出;其次,在落煤管处设置落料自循环机构,使得落煤管和集气罩之间形成一个循环通道,这样由落煤管落下的煤流产生的气流经过集气罩汇集后再次通过循环管回到落煤管内,导料槽内的气流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循环后可消耗内能从而达到降低气压的作用,进一步保证导料槽内的粉尘不往外溢出和飞扬;另外,煤流下落时产生的粉尘被密封在两个阻尘帘之间的空间内,第一微雾喷头喷出的微雾将这些粉尘捕捉后落到下方的煤层上运走,可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能好、除尘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侧板,3-皮带,4-夹持器,5-防溢裙板,6-落煤管,7-循环管,8-集气罩,9-引风机,10-第一阻尘帘,11-第二阻尘帘,12-第一微雾喷头,13-法兰,14-皮带输送机,15-导料槽,16-第二微雾喷头,17-电机,18-高压柱塞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皮带输送机14、导料槽15、落料自循环机构和阻尘除尘机构,导料槽15的截面为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包括密封连接的顶板1和两块侧板2,侧板2下端与皮带输送机14的皮带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侧板2的外壁上通过夹持器4连接有防溢裙板5,防溢裙板5的下端抵在皮带3上,防溢裙板5的下端与皮带3处于接触且略受一点力的状态,保证导料槽15内的飞灰不从此处外溢即可,为了加强导料槽15的刚性和稳定性,侧板2可使用加厚的锰钢板制作,防止变形。落料自循环机构包括落煤管6、循环管7和集气罩8,落煤管6和集气罩8沿物料输送方向间隔布置,落煤管6和集气罩8的下端与顶板1连通,循环管7的上端与落煤管6的侧壁连通,下端与集气罩8的上端连通,循环管7上设置有引风机9。阻尘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阻尘帘10和第二阻尘帘11,第一阻尘帘10设置在落煤管6后侧的导料槽15内,第二阻尘帘11设置在集气罩8前侧的导料槽15内,第一阻尘帘10和落煤管6之间、第二阻尘帘11和集气罩8之间设置有第一微雾喷头12,第一微雾喷头12固定在导料槽15内的顶板1上。第一微雾喷头12可选用高压微雾喷头,喷出的雾粒直径仅为3~10微米,每秒能产生50亿个雾滴,这样就保证小于10微米的粉尘颗粒也能够被雾粒捕捉到。本技术通过防溢裙板5的设置加强导料槽15与皮带3之间的密封性能,可有效防止粉尘的溢出;其次,在落煤管6处设置落料自循环机构,使得落煤管6和集气罩8之间形成一个循环通道,这样由落煤管6落下的煤流产生的气流经过集气罩8汇集后,再次通过循环管7回到落煤管6内,导料槽15内的气流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循环后可消耗内能从而达到降低气压的作用,进一步保证导料槽15内的粉尘不往外溢出和飞扬;另外,煤流下落时产生的粉尘被密封在第一阻尘帘10和第二阻尘帘11之间的空间内,第一微雾喷头12喷出的微雾将这些粉尘捕捉后落到下方的煤层上运走,可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除尘效果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技术的除尘效果好,可阻止导流槽15内煤灰溢出和飞扬,有效改善现场的作业环境,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相比于其它类型的除尘设备来说,维护工作量较小,减少了维修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其次,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维护费用较少,比如每台反吹式布袋除尘器正常投运时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6.8万元,而本技术每台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仅为1.5万元,长期以往,可大大降低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顶板1和侧板2之间采用法兰13连接。落料自循环机构的数量为2个,沿物料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落料自循环机构可有效降低导料槽15内气压,从而提高导料槽15内的除尘效果。导料槽15两端的顶板1上设置有第二微雾喷头16,即在导料槽15的首端和尾端设置第二微雾喷头16,导流槽15的首端即煤流出口端,这里的第二微雾喷头16对随煤流流出的少量粉尘再次进行捕捉,而尾端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输送机(14)、导料槽(15)、落料自循环机构和阻尘除尘机构,所述导料槽(15)的截面为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包括密封连接的顶板(1)和两块侧板(2),侧板(2)下端与皮带输送机(14)的皮带(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侧板(2)的外壁上通过夹持器(4)连接有防溢裙板(5),所述防溢裙板(5)的下端抵在皮带(3)上;/n所述落料自循环机构包括落煤管(6)、循环管(7)和集气罩(8),所述落煤管(6)和集气罩(8)沿物料输送方向间隔布置,落煤管(6)和集气罩(8)的下端与顶板(1)连通,循环管(7)的上端与落煤管(6)的侧壁连通,下端与集气罩(8)的上端连通,所述循环管(7)上设置有引风机(9);/n所述阻尘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阻尘帘(10)和第二阻尘帘(11),第一阻尘帘(10)设置在落煤管(6)后侧的导料槽(15)内,第二阻尘帘(11)设置在集气罩(8)前侧的导料槽(15)内,所述第一阻尘帘(10)和落煤管(6)之间、第二阻尘帘(11)和集气罩(8)之间设置有第一微雾喷头(12),第一微雾喷头(12)固定在导料槽(15)内的顶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微雾自循环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输送机(14)、导料槽(15)、落料自循环机构和阻尘除尘机构,所述导料槽(15)的截面为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包括密封连接的顶板(1)和两块侧板(2),侧板(2)下端与皮带输送机(14)的皮带(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侧板(2)的外壁上通过夹持器(4)连接有防溢裙板(5),所述防溢裙板(5)的下端抵在皮带(3)上;
所述落料自循环机构包括落煤管(6)、循环管(7)和集气罩(8),所述落煤管(6)和集气罩(8)沿物料输送方向间隔布置,落煤管(6)和集气罩(8)的下端与顶板(1)连通,循环管(7)的上端与落煤管(6)的侧壁连通,下端与集气罩(8)的上端连通,所述循环管(7)上设置有引风机(9);
所述阻尘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阻尘帘(10)和第二阻尘帘(11),第一阻尘帘(10)设置在落煤管(6)后侧的导料槽(15)内,第二阻尘帘(11)设置在集气罩(8)前侧的导料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安平陈阔何军福段勇军朱建武叶小三胡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源曲靖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