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9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翻板机,包括一个底座,设于底座上的、隔开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竖直放置的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上的板件承载装置;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可绕一个共同的水平的虚拟轴同步地正转或反转;所述板件承载装置随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一起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翻板机具有高效、安全、适合流水作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翻板机
本技术涉及门板加工制造机械,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自动翻板机。
技术介绍
门板在对一面进行有关如打磨、刻花或涂漆等处理后,常常需要将门板翻转过来,以便对另一面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此时需要对门板进行翻转,现有的操作通常是用人工进行,也即两个人分别握持门板的两端,再通过人力翻转。对于小型门板,是可以操作的,因为重量较轻,然而,如遇到大型门板,这种操作就具有不安全因素,且生产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且适合流水作业的自动翻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翻板机,包括一个底座,设于底座上的、隔开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竖直放置的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上的板件承载装置;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可绕一个共同的水平的虚拟轴同步地正转或反转;所述板件承载装置随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一起转动。优选地,沿所述虚拟轴的方向看,所述板件承载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的内部,所述虚拟轴穿过所述板件承载装置的中心区域。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同步运动的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作用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所述第二传动链作用于所述第二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一对隔开设置的托轮,所述第一圆形导轨被所述第一传动链从上面、所述第一支架的托轮从下面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圆形导轨被所述第二传动链从上面、所述第二支架的托轮从下面进行限位。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下游的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传动轴动力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均为闭环。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被一根连接杆连接,所述的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的虚拟轴。由上述方案可见,承载于板件承载装置内的门板可随一对竖直放置的、可绕一个共同的水平的虚拟轴同步地正、反转动的圆形导轨上实现180度的翻转,而实现圆形导轨正、反转的手段可以容易获得,故翻转工作可以靠机器高效地完成;又,从侧面看,板件承载装置整体位于圆形导轨内,也就是说,对于整个机器来讲,转动的部分位于一个既定的范围内,可极大保证周边人员和机器的安全;还有,通过使板件承载装置接入加工作业的上、下游传送装置,可以实现该自动翻板机的自动化生产。故,本技术的自动翻板机具有高效、安全、适合流水作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翻板机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翻板机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翻板机的板件承载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翻板机的圆形导轨的安装及驱动示意图;图5是将图4爆炸开后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自动翻板机立体图。参见图1,该自动翻板机包括一个底座10,设于底座上的一对支架4,设于支架4上的、竖直放置的一对圆形导轨5,设于圆形导轨5上的、随导轨一起转动板件承载装置6。设于底座10上的马达1带动传动轴2,继而传动轴2驱动传动链3,传动链3将驱动力传送给圆形导轨5。马达1可以预先设定正、反转的行程,这样,可以使圆形导轨5工作时刚好正转或者反转180度,从而使板件承载装置6每次刚好翻转180度。参照图2,本技术中,传动链3、支架4和圆形导轨5均成对设置。即,底座10的纵向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链31、第一支架41和第一圆形导轨51;对应地,机座10的纵向另一端设有第二传动链32、第二支架42和第二圆形导轨52。在该实施例中,传动轴2在其轴向的两端分别驱动传动链31和32,继而同时带动第一圆形导轨51和第二圆形导轨52绕一个共同的水平的虚拟轴L1正转或反转。第一圆形导轨51和第二圆形导轨52被一根平行于所述虚拟轴L1的连接杆53连接,以保证两个导轨在转动中始终同步。结合图1和图2,沿虚拟轴L1的方向看,板件承载装置6设于第一圆形导轨51和第二圆形导轨52的内部,这样,将转动的部分限定于特定的区域,可保证该区域外人、物的相对安全;此外,虚拟轴L1穿过板件承载装置6的中心区域,更佳的是,虚拟轴L1与板件承载装置6的重心重合,这样圆形导轨5转动时会更加平稳。参见图3,板件承载装置6包括分别位于上、下方位的第一夹持部分61和第二夹持部分62。该两个夹持部分分别从上下方向上将待翻转的门板夹紧,后再随导轨5进行翻转。板件承载装置6一纵向端与第一圆形导轨5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圆形导轨52连接。板件承载装置6可接入加工作业的上、下游传送装置,可以实现该自动翻板机的自动化生产。参见图4和图5,现介绍圆形导轨5的安装及驱动方式。对图4和图5的说明,适用于本技术自动翻板机的任一纵向端。传动链3为闭环结构,首尾相接或者说无首尾,其绕过圆形导轨5的上半外周部分和位于下方的驱动轴2的部分外周部分。驱动轴2于左右各设一个。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轴2可以由任一个或者同时向传动链3提供驱动力。传动链3作用于圆形导轨5的上半外周,以提供驱动力。支架4包括一对隔开设置的托轮43。圆形导轨5被传动链3从上面、托轮43从下面进行限位。换句话说,圆形导轨5在传动链3的下压和两托轮43的承托共同作用下安装于支架4上的既定位置。这样,当驱动轴2顺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链3,圆形导轨5也随之顺时针转动。当驱动轴2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链3,圆形导轨5也随之逆时针转动。托轮43被圆形导轨5带动旋转。由上可知,圆形导轨5的安装及驱动结构简单、紧凑、有效。本技术有多种变形,比如,底座10可以直接是大地,即支架4直接安装于大地。两支架4也可与底座10一体连接。传动轴2也可仅驱动传动链3中的一根,即仅一个圆形导轨接收来自马达的驱动力。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翻板机,包括一个底座,设于底座上的、隔开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竖直放置的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上并随之一起转动的板件承载装置;/n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可绕一个共同的水平的虚拟轴同步地正转或反转;/n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同步运动的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作用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所述第二传动链作用于所述第二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n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下方、左右各一的、一对驱动轴;/n所述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均为闭环,其上部与对应的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啮合,其下部与所述一对驱动轴的下侧及相应外侧啮合,以使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翻板机,包括一个底座,设于底座上的、隔开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竖直放置的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上并随之一起转动的板件承载装置;
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可绕一个共同的水平的虚拟轴同步地正转或反转;
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同步运动的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作用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所述第二传动链作用于所述第二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圆形导轨和第二圆形导轨下方、左右各一的、一对驱动轴;
所述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均为闭环,其上部与对应的圆形导轨的上半外周啮合,其下部与所述一对驱动轴的下侧及相应外侧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文红汪仕兴彭程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华衍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