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90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组件和盖体组件,桶体组件包括桶体、脚踏、横板、连杆、第一固定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桶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横板,盖体组件包括上盖和第二固定座,上盖的顶端设置有除臭组件,除臭组件包括凸起、除臭盖、除臭筒、第一圆盘、第一支撑杆、第二圆盘和第二支撑杆。用户在放置除臭剂时,旋转凸起,使除臭盖从上盖内转出,从而便于将除臭组件与上盖进行分离,通过旋转除臭筒,将连接端在除臭盖内旋转,进而将除臭筒和除臭盖分离,将两个圆盘导出,用户将准备好的除臭剂导入到圆盘内的通孔处,除臭剂放置后,将除臭筒和除臭盖连接,除臭盖与上盖连接。

A kind of household garbage can with deodoriz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家用垃圾桶
,具体为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用户在长期使用家用垃圾桶后,垃圾桶内因垃圾原因则会散发出异味,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变差,而现有家用垃圾桶一般采用除臭盒的方式进行除臭,除臭盒一般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导致用户不便于更换除臭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垃圾桶会散发异味,影响空气质量,采用除臭盒又不易更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组件和盖体组件;所述桶体组件包括桶体、脚踏、横板、连杆、第一固定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桶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横板,所述横板一端焊接固定所述脚踏,所述横板另一端安装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卡合所述第一转轴,所述桶体的外侧壁靠近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粘接有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上盖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粘接所述上盖,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有除臭组件;所述除臭组件包括凸起、除臭盖、除臭筒、第一圆盘、第一支撑杆、第二圆盘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上盖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除臭盖,所述除臭盖的顶端粘接有所述凸起,所述除臭盖内侧壁设置有所述除臭筒,所述除臭筒的外侧壁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一通孔,所述除臭筒的顶端粘接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除臭盖内侧壁具有内螺纹,所述除臭盖与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连接,所述除臭筒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顶端粘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粘接有所述第二圆盘。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第二圆盘的顶端粘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比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短,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为圆柱体结构。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第二圆盘上表面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圆盘的上表面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二通孔。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形状,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相同。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除臭筒的底部位于所述上盖的内侧,所述除臭筒为圆柱体结构。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收容于所述除臭筒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垃圾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在放置除臭剂时,首先旋转凸起,使除臭盖从上盖内转出,此时除臭筒从上盖内侧导出,从而便于将除臭组件与上盖进行分离,其次,通过旋转除臭筒,将连接端在除臭盖内旋转,进而将除臭筒和除臭盖分离,最后,将两个圆盘导出,用户将准备好的除臭剂导入到圆盘内的通孔处,通过不少于二十个通孔将除臭剂分散,进而增大了除臭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除臭剂放置后,将除臭筒和除臭盖连接,然后将除臭盖与上盖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上盖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除臭组件拆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连接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1-桶体组件;2-盖体组件;3-除臭组件;11-桶体;12-脚踏;13-横板;14-连杆;15-第一固定座;16-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21-上盖;22-第二固定座;31-凸起;32-除臭盖;33-除臭筒;34-第一圆盘;35-第一支撑杆;36-第二圆盘;37-第二支撑杆;331-连接端;332-第一通孔;341-第二通孔;361-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组件1和盖体组件2;桶体组件1包括桶体11、脚踏12、横板13、连杆14、第一固定座15、第一转轴16和第二转轴17,桶体1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外侧壁固定连接横板13,横板13一端焊接固定脚踏12,横板13另一端安装有连杆14,连杆14顶端卡合第一转轴16,桶体11的外侧壁靠近第一转轴16外侧粘接有第一固定座15,第一转轴16与第一固定座15转动连接;盖体组件2包括上盖21和第二固定座22,第一固定座15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座22,第二固定座22的一侧粘接上盖21,上盖21的顶端设置有除臭组件3;除臭组件3包括凸起31、除臭盖32、除臭筒33、第一圆盘34、第一支撑杆35、第二圆盘36和第二支撑杆37,上盖21的内侧壁安装有除臭盖32,除臭盖32的顶端粘接有凸起31,除臭盖32内侧壁设置有除臭筒33,除臭筒33的外侧壁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一通孔332,除臭筒33的顶端粘接有连接端331,连接端331外侧壁具有外螺纹,除臭盖32内侧壁具有内螺纹,除臭盖32与连接端331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除臭筒33底部设置有第一圆盘34,第一圆盘34顶端粘接有第一支撑杆35,第一支撑杆35顶端粘接有第二圆盘36。第二圆盘36的顶端粘接有第二支撑杆37,第二支撑杆37比第一支撑杆35长度短,第二支撑杆37和第一支撑杆35均为圆柱体结构。由第一支撑杆35连接两个圆盘,增加了除臭筒33内除臭剂放置容量,由第二支撑杆37利于用户将两个圆盘从除臭筒33内导出。第二圆盘36上表面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三通孔361,第一圆盘34的上表面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二通孔341。用户将除臭剂分别放入到第一圆盘34和第二圆盘36内,通过第二通孔341和第三通孔361,使除臭剂分布在两个圆盘内。第三通孔361和第二通孔341均为圆形形状,第三通孔361和第二通孔341的半径相同。将除臭剂分布在不少于二十个通孔内,降低了除臭剂堆积问题,使部分除臭剂没有发挥功效。除臭筒33的底部位于上盖21的内侧,除臭筒33为圆柱体结构。在上盖21闭合时,除臭筒33的底部不会伸入桶体11内,进而不会影响桶体11收集垃圾。第一圆盘34、第一支撑杆35、第二圆盘36和第二支撑杆37均收容于除臭筒33内;通过设置第一圆盘34和第二圆盘36将除臭筒33内的除臭剂进行分布,利于除臭剂对桶体11内的异味进行吸附。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用户在使用家用垃圾桶时,首先,通过踩踏脚踏12,使横板13在第二转轴17上转动,由横板13拉动连杆14,使第一转轴16带动第二固定座22在第一固定座15上转动,从而将上盖21打开,上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组件和盖体组件;/n所述桶体组件包括桶体、脚踏、横板、连杆、第一固定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桶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横板,所述横板一端焊接固定所述脚踏,所述横板另一端安装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卡合所述第一转轴,所述桶体的外侧壁靠近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粘接有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n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上盖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粘接所述上盖,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有除臭组件;/n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组件包括凸起、除臭盖、除臭筒、第一圆盘、第一支撑杆、第二圆盘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上盖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除臭盖,所述除臭盖的顶端粘接有所述凸起,所述除臭盖内侧壁设置有所述除臭筒,所述除臭筒的外侧壁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一通孔,所述除臭筒的顶端粘接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除臭盖内侧壁具有内螺纹,所述除臭盖与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连接,所述除臭筒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顶端粘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粘接有所述第二圆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味功能的家用垃圾桶,包括桶体组件和盖体组件;
所述桶体组件包括桶体、脚踏、横板、连杆、第一固定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桶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横板,所述横板一端焊接固定所述脚踏,所述横板另一端安装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卡合所述第一转轴,所述桶体的外侧壁靠近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粘接有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
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上盖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粘接所述上盖,所述上盖的顶端设置有除臭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组件包括凸起、除臭盖、除臭筒、第一圆盘、第一支撑杆、第二圆盘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上盖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除臭盖,所述除臭盖的顶端粘接有所述凸起,所述除臭盖内侧壁设置有所述除臭筒,所述除臭筒的外侧壁开设不少于二十个第一通孔,所述除臭筒的顶端粘接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除臭盖内侧壁具有内螺纹,所述除臭盖与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连接,所述除臭筒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新寅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观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