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849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36
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包括轮体、轴、端盖、浮动油封、轴承、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密封圈、油塞,轮体的内部设有空腔,轴横向设置于空腔内,端盖设置于所述轮体两侧;轴承外壁贴合于轮体内壁,轴承内壁贴合于轴两侧外壁,轴与所述轮体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孔用弹性挡圈设置于轴承外侧;浮动油封设置于两端轴与轮体之间;密封圈设置于轴两端外壁;轴用弹性挡圈设置于轴两端端盖处;油塞设置于轮体中端一侧。提高了支重轮和履带的接触面,使履带更好的与地面接触,行走时更平稳,有效保护履带,延长履带使用寿命。

A new type of roller for tripod track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底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
技术介绍
支重轮用来支撑拖拉机的重量,同时在履带的导轨(轨链节)或履带板面上滚动,它还用来限制履带,防止横向滑脱。当拖拉机转向时支重轮迫使履带在地面上滑移。支重轮常在泥水尘土中,且承受强烈冲击,因此要求它密封可靠、轮圈耐磨。现有技术中支重轮存在如下技术缺陷:支座轮宽度较窄,与外侧履带不完全接触,行走时机械机身不平稳;同时,外侧外支撑到履带长时间时候后会导致履带卷曲,损坏履带,极大降低履带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包括轮体、轴、端盖、浮动油封、轴承、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密封圈、油塞,所述轮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轴横向设置于空腔内,所述端盖数量为两个,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轴承外壁贴合于所述轮体内壁,所述轴承内壁贴合于所述轴两侧外壁,所述轴与所述轮体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轴承外侧;所述浮动油封设置于两端所述轴与所述轮体之间;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轴两端外壁;所述轴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轴两端端盖处;所述油塞设置于所述轮体中端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呈O形圈结构,所述密封圈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密封圈套于轴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轴承数量为四个,所述轴承分别设置于所述轴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孔用弹性挡圈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孔用弹性挡圈直径略大于所述轴外径,所述孔用弹性挡圈与所述轮体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轴用弹性挡圈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轴用弹性挡圈直径略小于所述轴内径,所述轴用弹性挡圈与所述轴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封数量为两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轮体两端端盖和密封圈之间形成的密封结构与其中一组浮动油封的组合,构成高密封性能的密封机构,两个高密封性能的密封机构设置在轮体两侧中,使轮体成为一种高密封性能的支重轮;轴用弹性挡圈将轴与轮体进行限位固定,孔用弹性挡圈将轴外侧的轴承进行限位固定,保证轴在轮体内的固定;在油塞处向轮体内添加油,使轮体内轴、轴承得到润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轮体呈左右两半式的结构,采用两边焊接工艺,减少了焊缝长度,简化了轮体的制作工艺,同时降低了支重轮的制作成本;本技术加宽了轮体宽度,提高了支重轮和履带的接触面,提高履带与地面的有效接触面积,防止收割机在雨季泥泞路面、沼泽地工作时,履带卷曲现象的发生,使履带更好的与地面接触,行走时更平稳,有效保护履带,延长履带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密封圈实施例1半剖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密封圈实施例2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密封圈实施例3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轮体1、轴2、端盖3、浮动油封4、轴承5、孔用弹性挡圈6、轴用弹性挡圈7、密封圈8、外圆环8-1、内圆环8-2、密封圈凹槽8-3、油塞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实施例1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包括轮体1、轴2、端盖3、浮动油封4、轴承5、孔用弹性挡圈6、轴用弹性挡圈7、密封圈8、油塞9,所述轮体1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轴2横向设置于空腔内,所述端盖3数量为两个,所述端盖3设置于所述轮体1两侧,所述轮体1两端通过端盖3实现密封;所述轴承5外壁贴合于所述轮体1内壁,所述轴承5内壁贴合于所述轴2两侧外壁,所述轴2与所述轮体1内壁通过轴承5转动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6设置于所述轴承5外侧;所述浮动油封4设置于两端所述轴2与所述轮体1之间;所述密封圈8设置于所述轴2两端外壁;所述轴用弹性挡圈7设置于所述轴2两端端盖3处;所述油塞9设置于所述轮体1中端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8呈O形圈结构,所述密封圈8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密封圈8套于轴2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轴承5数量为四个,所述轴承5分别设置于所述轴2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孔用弹性挡圈6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孔用弹性挡圈6直径略大于所述轴2外径,所述孔用弹性挡圈6与所述轮体1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轴用弹性挡圈7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轴用弹性挡圈7直径略小于所述轴2内径,所述轴用弹性挡圈7与所述轴2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油封4数量为两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轮体1两端端盖和密封圈8之间形成的密封结构与其中一组浮动油封4的组合,构成高密封性能的密封机构,两个高密封性能的密封机构设置在轮体两侧中,使轮体1成为一种高密封性能的支重轮;轴用弹性挡圈7将轴2与轮体1进行限位固定,孔用弹性挡圈6将轴2外侧的轴承5进行限位固定,保证轴2在轮体1内的固定;在油塞9处向轮体内添加油,使轮体1内轴2、轴承5得到润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轮体呈左右两半式的结构,采用两边焊接工艺,减少了焊缝长度,简化了轮体的制作工艺,同时降低了支重轮的制作成本;本技术加宽了轮体宽度,提高了支重轮和履带的接触面,提高履带与地面的有效接触面积,防止收割机在雨季泥泞路面、沼泽地工作时,履带卷曲现象的发生,使履带更好的与地面接触,行走时更平稳,有效保护履带,延长履带使用寿命。实施例2结合附图3可见,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密封圈8,实施例2中所述的密封圈8呈双圆环状结构,所述密封圈8包括外圆环8-1和内圆环8-2,所述外圆环8-1斜向设置于所述内圆环8-2外侧,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圆环8-1高度略大于所述内圆环8-2高度;所述内圆环8-2和外圆环8-1之间呈凹槽状,形成密封圈凹槽8-3,所述密封圈凹槽8-3截面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圆环8-2内壁直径与所述轴2外径相适应,每个所述密封圈8通过内圆环8-2套于所述轴2外壁两端固定,所述外圆环8-1外壁直径略大于所述轮体1内壁直径,每个所述密封圈8通过外圆环8-1与轮体1内壁过盈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实施例3结合附图4可见,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密封圈8,实施例3中所述的密封圈8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密封圈8内壁呈切角状结构,所述密封圈8顶面周向呈凹槽状,形成密封圈凹槽8-3,所述密封圈凹槽8-3截面呈“V”字形结构;所述密封圈8内壁直径与所述轴2外径相适应,每个所述密封圈8通过内壁套于所述轴2外壁两端固定,所述密封圈8外壁直径与所述轮体1内壁直径相适应,每个所述密封圈8通过外壁与轮体1内壁配合实现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轴、端盖、浮动油封、轴承、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密封圈、油塞,所述轮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轴横向设置于空腔内,所述端盖数量为两个,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轴承外壁贴合于所述轮体内壁,所述轴承内壁贴合于所述轴两侧外壁,所述轴与所述轮体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轴承外侧;所述浮动油封设置于两端所述轴与所述轮体之间;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轴两端外壁;所述轴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轴两端端盖处;所述油塞设置于所述轮体中端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轴、端盖、浮动油封、轴承、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密封圈、油塞,所述轮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轴横向设置于空腔内,所述端盖数量为两个,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轴承外壁贴合于所述轮体内壁,所述轴承内壁贴合于所述轴两侧外壁,所述轴与所述轮体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轴承外侧;所述浮动油封设置于两端所述轴与所述轮体之间;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轴两端外壁;所述轴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轴两端端盖处;所述油塞设置于所述轮体中端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呈O形圈结构,所述密封圈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密封圈套于轴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角履带底盘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外圆环和内圆环,所述外圆环斜向设置于所述内圆环外侧,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圆环高度略大于所述内圆环高度;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呈凹槽状,形成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截面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圆环内壁直径与所述轴外径相适应,每个所述密封圈通过内圆环套于所述轴外壁两端固定,所述外圆环外壁直径略大于所述轮体内壁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胜得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