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框式对位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78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网框式对位模组,包括机架主体、悬臂梁装置、固定组件、纵梁连接模组、横梁连接模组、移动组件、网框固定组件,所述悬臂梁装置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机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主体的纵梁上设有纵梁连接模组,所述机架主体的横梁上设有横梁连接模组,所述固定组件通过纵梁连接模组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网框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结构设计采用网板移动,改变传统印刷物移动对位,大幅减少移动质量,提高对位精度;同时缩短对位时间和对位次数;薄膜卷材的固定不动避免了薄膜材料的的微变形,提高印刷精度;薄膜卷材不移动,切断与张力部分的干涉实现张力的稳定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框式对位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位模组,尤其涉及一种网框式对位模组。
技术介绍
当前在精密印刷行业对位系统都采用移动印刷物来实现印刷物与印刷图案的精准对位,随着薄膜卷材的广泛使用,在卷材上实现精密印刷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重点;传统移动印刷物的印刷方式已经显示诸多缺点:1、移动卷材产生的质量大大增加;同时造成系统对位时间及对位次数大幅提升;2、薄膜卷材在移动中会产生材料微变形;降低印刷精度;3、卷材在移动对位时会带来张力变化,造成膜材张力无法恒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移动印刷物的印刷方式已经显示诸多缺点:移动卷材产生的质量大大增加;同时造成系统对位时间及对位次数大幅提升;薄膜卷材在移动中会产生材料微变形;降低印刷精度;卷材在移动对位时会带来张力变化,造成膜材张力无法恒定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网框式对位模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网框式对位模组,包括机架主体、悬臂梁装置、固定组件、纵梁连接模组、横梁连接模组、移动组件、网框固定组件,所述悬臂梁装置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机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主体的纵梁上设有纵梁连接模组,所述机架主体的横梁上设有横梁连接模组,所述固定组件通过纵梁连接模组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网框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梁装置包括左悬臂梁主体、右悬臂梁主体、横梁、悬臂梁驱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滑块,左悬臂梁主体、右悬臂梁主体分别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主体左右两侧,所述左悬臂梁主体与所述右悬臂梁主体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一侧设有悬臂梁驱动电机,所述悬臂梁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带套合在所述同步轮上,所述横梁上设有导轨,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块可在导轨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轴承、连接杆、固定杆,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主体上,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轴承,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固定杆。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连接模组及纵梁连接模组包括连接模组本体、导轨、滚珠丝杆、轴承、连接模组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模组本体上下层设有导轨,所述滚珠丝杆上套合有轴承,所述连接模组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连接模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模组本体整体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安装板、网框固定机构、气缸,所述移动安装板安装在导轨上,所述移动安装板下方设有网框固定机构,所述网框固定机构上设有若干个气缸。进一步地,所述网框固定组件包括网框固定架、网框,所述网框固定架安装在网框固定机构上,所述网框固定架上设有网框。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为压网气缸。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关节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结构设计采用网板移动,改变传统印刷物移动对位,大幅减少移动质量,提高对位精度;同时缩短对位时间和对位次数;薄膜卷材的固定不动避免了薄膜材料的的微变形,提高印刷精度;薄膜卷材不移动,切断与张力部分的干涉实现张力的稳定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网框式对位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网框式对位模组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主体;2、悬臂梁装置;21、左悬臂梁主体;22、右悬臂梁主体;23、横梁;24、悬臂梁驱动电机;25、同步轮;26、同步带;27、滑块;28、导轨;3、固定组件;31、固定座;32、轴承;33、连接杆;34、固定杆;4、纵梁连接模组;41、连接模组本体;42、导轨;43、滚珠丝杆;44、轴承;45、连接模组驱动电机;5、横梁连接模组;6、移动组件;61、移动安装板;62、网框固定机构;63、气缸;7、网框固定组件;71、网框固定架;72、网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网框式对位模组,包括机架主体1、悬臂梁装置2、固定组件3、纵梁连接模组4、横梁连接模组5、移动组件6、网框固定组件7,所述悬臂梁装置2通过固定组件3与所述机架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主体1的纵梁上设有纵梁连接模组3,所述机架主体1的横梁上设有横梁连接模组4,所述固定组件2通过纵梁连接模组3与所述移动组件4连接,所述网框固定组件6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5上。优选地,所述悬臂梁装置2包括左悬臂梁主体21、右悬臂梁主体22、横梁23、悬臂梁驱动电机24、同步轮25、同步带26、滑块27,左悬臂梁主体21、右悬臂梁主体22分别通过固定组件2固定在所述机架主体1左右两侧,所述左悬臂梁主体22与所述右悬臂梁主体22之间设有横梁23,所述横梁23一侧设有悬臂梁驱动电机24,所述悬臂梁驱动电机24输出轴连接有同步轮25,所述同步带26套合在所述同步轮25上,所述横梁22上设有导轨28,所述滑块27安装在所述导轨28上,所述滑块27可在导轨28上移动。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座31、轴承32、连接杆33、固定杆34,所述固定座31安装在所述机架主体1上,所述轴承3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31上,所述连接杆33一端连接轴承32,所述连接杆33一端连接固定杆34。优选地,所述横梁连接模组5及纵梁连接模组4包括连接模组本体41、导轨42、滚珠丝杆43、轴承44、连接模组驱动电机45,所述连接模组本体41上下层设有导轨42,所述滚珠丝杆43上套合有轴承44,所述连接模组驱动电机45输出轴连接有滚珠丝杆43,所述连接模组驱动电机45驱动连接模组本体41整体移动。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移动安装板61、网框固定机构62、气缸63,所述移动安装板61安装在导轨42上,所述移动安装板41下方设有网框固定机构62,所述网框固定机构62上设有若干个气缸63。优选地,所述网框固定组件7包括网框固定架71、网框72,所述网框固定架71安装在网框固定机构62上,所述网框固定架71上设有网框72。优选地,所述气缸63为压网气缸。优选地,所述轴承44为关节轴承。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框式对位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体、悬臂梁装置、固定组件、纵梁连接模组、横梁连接模组、移动组件、网框固定组件,所述悬臂梁装置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机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主体的纵梁上设有纵梁连接模组,所述机架主体的横梁上设有横梁连接模组,所述固定组件通过纵梁连接模组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网框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框式对位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体、悬臂梁装置、固定组件、纵梁连接模组、横梁连接模组、移动组件、网框固定组件,所述悬臂梁装置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机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主体的纵梁上设有纵梁连接模组,所述机架主体的横梁上设有横梁连接模组,所述固定组件通过纵梁连接模组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网框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移动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框式对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装置包括左悬臂梁主体、右悬臂梁主体、横梁、悬臂梁驱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滑块,左悬臂梁主体、右悬臂梁主体分别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主体左右两侧,所述左悬臂梁主体与所述右悬臂梁主体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一侧设有悬臂梁驱动电机,所述悬臂梁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带套合在所述同步轮上,所述横梁上设有导轨,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块可在导轨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框式对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轴承、连接杆、固定杆,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主体上,所述轴承固定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虎强陈其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得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