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58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包括底座、下端与底座连接的立架、安装在立架上的输出轴、与输出轴相连且用于驱动输出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精轧机组辊箱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位于输出轴输出端的前方。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完成精轧机轧辊表面处理,可有效提高精轧机检修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A maintenance platform device for finishing m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修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精轧机是金属材料加工成型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目前,已有的精轧机根据对其的工作要求,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其中的一种类型(高线轧机)为:包括轧机牌坊、安装在轧机牌坊上的多个轧辊单元(辊箱,一般安装在精轧机的箱体内),各轧辊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轧辊,且在轧机牌坊上,轧辊单元之间具有上、下排布的分布形式。各轧辊单元上均具有动力输入轴,通过所述动力输入轴输入的转矩传递至该轧辊单元的轧辊上以带动轧辊旋转,以满足材料(线材)的轧制要求。各轧辊单元上的轧辊为轧辊单元上的直接受力部件,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受压,同时表面会受到剧烈的摩擦,故轧辊为轧辊单元上的易损部件,在高线轧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轧辊进行频繁的检修和维护。现有技术中,完成所述检修和维护需要将轧辊所处的滚箱由轧机上分离出来,然后拆卸滚箱,而后更换轧辊或将轧辊固定在车床上等,利用车削、研磨等加工手段完成轧辊的表面处理。现有轧辊表面处理存在处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轧辊表面处理存在处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完成精轧机轧辊表面处理,可有效提高精轧机检修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包括底座、下端与底座连接的立架、安装在立架上的输出轴、与输出轴相连且用于驱动输出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精轧机组辊箱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位于输出轴输出端的前方。本方案中,设置的支撑面用于支撑由精轧机上拆卸的辊箱,所述输出轴用于与辊箱上的转矩输入端连接,设置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出轴转动,这样,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辊箱内的轧辊转动。在此基础上,针对轧辊的表面加工,轧辊的旋转运动通过本装置即可获得,这样,不需要按照现有的方式,拆卸出轧辊单体后再将轧辊单体安装在旋转驱动设备上进行表面处理,这样,如针对普遍存在的轧辊表面研磨光洁处理,由于不存在拆卸、安装、装夹等操作,可将现有一般需要的耗时由4h缩短至2-3h,同时由于不存在所述的拆卸、安装、装夹等操作,可有效降低精轧机维护的劳动强度。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底座为立架提供支撑,所述立架为输出轴提供安装工位,在具体实施时,可将驱动电机安装在立架上,亦可将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上;在具体使用时,辊箱支撑于底座的支撑面上后,辊箱输入端与所述输出轴的连接可通过连接件间接连接,亦可直接连接,如直接连接,支撑面与辊箱底部之间设置垫块等亦可。针对直接连接的方式,合理调整支撑面与输出轴输出端的相对位置即可:辊箱底部与辊箱转矩输入端的相对位置、支撑面与输出轴输出端的相对位置两者匹配:辊箱底部支撑于支撑面上后,辊箱上输入端与输出轴的输出端可对接即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作为一种便于实现输出轴与现有辊箱转矩输入端连接的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输出轴为内侧设置有键槽的空心花键轴。以上空心花键轴的形态用于匹配现有辊箱上输入轴输入端的形态,以使得两者可直接对接以传递转矩。现有技术中,针对包括辊箱以及辊箱中设置有轧辊的精轧机,根据辊箱的安装位置不同,一般具有上辊箱和下辊箱,虽然辊箱和下辊箱的转矩输入端一般尺寸、结构一致,但两者具有不同的转矩输入端分布位置,同时两者在被具体使用时旋转反向不同,为适应现有不同安装位置的辊箱,设置为:所述输出轴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平行,两根输出轴的输出端朝向相同,两根输出轴通过齿轮副形成齿轮连接关系,在输出轴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时,两根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的,本方案中,其中一根输出轴的输出端用于与上辊箱匹配,另一根输出轴的输出端用于与下辊箱配合:相互配合的辊箱和输出轴为:将辊箱直接支撑于支撑面上后,即可实现辊箱上转矩输入端与对应输出轴输出端的对接。作为一种保护性传动方案,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与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带形成带传动传动关系。采用本方案,在使用工具对轧辊进行表面处理时,如出现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轧辊表面受力过大的情况时,可通过传动带打滑,实现驱动电机过载保护、轧辊表面保护、人员人身安全保护等。由于现有辊箱上一般设置有安装导向轨,为方便辊箱在底座上的定位,设置为:所述支撑面上还设置有呈条形的轨道槽,所述轨道槽的延伸方向沿着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且输出轴的输出端与轨道槽呈正对关系。为使得辊箱能够与本装置形成可靠的配合关系,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实现辊箱与支撑面固定连接的锁固装置。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锁固装置可采用压紧螺栓、连接螺栓、卡具、顶紧件等。为方便转移本装置,以实现辊箱距精轧机就近维护,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行走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设置的支撑面用于支撑由精轧机上拆卸的辊箱,所述输出轴用于与辊箱上的转矩输入端连接,设置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出轴转动,这样,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辊箱内的轧辊转动。在此基础上,针对轧辊的表面加工,轧辊的旋转运动通过本装置即可获得,这样,不需要按照现有的方式,拆卸出轧辊单体后再将轧辊单体安装在旋转驱动设备上进行表面处理,这样,如针对普遍存在的轧辊表面研磨光洁处理,由于不存在拆卸、安装、装夹等操作,可将现有一般需要的耗时由4h缩短至2-3h,同时由于不存在所述的拆卸、安装、装夹等操作,可有效降低精轧机维护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侧视图。图中标记分别为:1、底座,2、驱动电机,3、立架,4、传动带,5、轨道槽,6、输出轴,7、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包括底座1、下端与底座1连接的立架3、安装在立架3上的输出轴6、与输出轴6相连且用于驱动输出轴6转动的驱动电机2;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精轧机组辊箱的支撑面7,所述支撑面7位于输出轴6输出端的前方。本方案中,设置的支撑面7用于支撑由精轧机上拆卸的辊箱,所述输出轴6用于与辊箱上的转矩输入端连接,设置的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输出轴6转动,这样,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2,带动辊箱内的轧辊转动。在此基础上,针对轧辊的表面加工,轧辊的旋转运动通过本装置即可获得,这样,不需要按照现有的方式,拆卸出轧辊单体后再将轧辊单体安装在旋转驱动设备上进行表面处理,这样,如针对普遍存在的轧辊表面研磨光洁处理,由于不存在拆卸、安装、装夹等操作,可将现有一般需要的耗时由4h缩短至2-3h,同时由于不存在所述的拆卸、安装、装夹等操作,可有效降低精轧机维护的劳动强度。作为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端与底座(1)连接的立架(3)、安装在立架(3)上的输出轴(6)、与输出轴(6)相连且用于驱动输出轴(6)转动的驱动电机(2);/n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精轧机组辊箱的支撑面(7),所述支撑面位于输出轴(6)输出端的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端与底座(1)连接的立架(3)、安装在立架(3)上的输出轴(6)、与输出轴(6)相连且用于驱动输出轴(6)转动的驱动电机(2);
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精轧机组辊箱的支撑面(7),所述支撑面位于输出轴(6)输出端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6)为内侧设置有键槽的空心花键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轧机组检修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6)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6)平行,两根输出轴(6)的输出端朝向相同,两根输出轴(6)通过齿轮副形成齿轮连接关系,在输出轴(6)在驱动电机(2)的作用下转动时,两根输出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燕朱卫华曾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府江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