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49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净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益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空气进气管,外部洁净的干燥压缩空气通入空气进气管作为再生气,外部洁净的干燥压缩空气对A塔或B塔内的吸附剂进行解析,在最后切换前几秒,关闭第一空气置换阀或第二空气置换阀,打开氧气置换阀,用成品干燥氧气置换出解析塔内的杂质气体,杂质气体通过管路运输至空气出气管然后排出,消音器能够起到降噪的作用,来达到再生目的,来达到再生目的,只用少量的成品干燥氧气来置换,使氧气的损耗降低至1‑2%,节约了成本。

A combined regeneration control device of low dew point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净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空气干燥机大致可分为冷冻式干燥机和吸附式干燥机两种。冷冻式干燥机利用制冷原理使压缩空气降温分离出其中的水蒸气进行干燥,该类干燥机的系统供气量为100%,但露点只能达到2-10摄氏度。如果露点要达到0摄氏度以下,吸附式干燥机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现有的吸附式干燥机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吸附式干燥机由A塔和B塔组成,A塔与B塔上部之间通过气动阀门连接,气动阀门上连接干燥机出气口,直接取用原料气作为再生气,对A塔或B塔进行解析,然后通过阀门排入大气中,会损耗6-10%的原料气,损耗量大、增加运行成本。(2)当A塔或B塔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完成吸附时,由于原料气体不断进入塔内,易造成塔内的压力过高,导致塔体损坏,若直接将原料气体排出便造成了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包括A塔、B塔、PLC控制系统、储气罐、第一氧气进料阀、第二氧气进料阀、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第一空气置换阀、第二空气置换阀、氧气置换阀、单向阀、第一手动调节阀、第二手动调节阀、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氧气进气管、空气进气管、氧气出气管、排气管、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所述A塔和B塔并联,氧气进气管通过管道分别连接A塔和B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氧气进料阀、第二氧气进料阀,A塔和B塔通过管道连接排气管,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A塔和B塔通过管道连接储气罐,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所述储气罐通过管道连接进气管,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空气进气管通过管道连接A塔和B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手动调节阀、第一空气置换阀和第二空气置换阀,A塔和B塔之间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手动调节阀和氧气置换阀,A塔和B塔还通过管道连接氧气出气管。优选的,所述的PLC控制系统连接第一氧气进料阀、第二氧气进料阀、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第一空气置换阀、第二空气置换阀、氧气置换阀、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优选的,所述的排气管的末端还连接有消音器。优选的,储气罐与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进行密封连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1.本技术设置了空气进气管,外部洁净的干燥压缩空气通入空气进气管作为再生气,外部洁净的干燥压缩空气对A塔或B塔内的吸附剂进行解析,在最后切换前几秒,关闭第一空气置换阀或第二空气置换阀,打开氧气置换阀,用成品干燥氧气置换出解析塔内的干燥压缩空气,来达到再生目的,只用少量的成品干燥氧气来置换,使氧气的损耗降低至1-2%,节约了成本。2.本技术设置了储气罐、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当A塔或B塔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完成吸附时,由于原料气体不断进入塔内,易造成塔内的压力过高,当压力超过第一安全阀或第二安全阀设定的压力值时,第一安全阀或第二安全阀自动开启,将部分原料氧气通过管道排放至储气罐中,使得A塔或B塔内的气压下降直至恢复正常值,储气罐中的原料氧气通过管道运输至氧气进气管中,保护了装置,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不浪费原料氧气,提高了原料氧气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PLC控制系统控制各个气动阀的原理图。图中:A塔1、B塔2、PLC控制系统3、储气罐4、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排气阀8、第一空气置换阀9、第二空气置换阀10、氧气置换阀11、消音器12、单向阀13、第一手动调节阀14、第二手动调节阀15、第一止回阀16、第二止回阀17、氧气进气管18、空气进气管19、氧气出气管20、排气管21、第一安全阀22、第二安全阀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塔1、B塔2、PLC控制系统3、储气罐4、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排气阀8、第一空气置换阀9、第二空气置换阀10、氧气置换阀11、单向阀13、第一手动调节阀14、第二手动调节阀15、第一止回阀16、第二止回阀17、氧气进气管18、空气进气管19、氧气出气管20、排气管21、第一安全阀22、第二安全阀23,所述A塔1和B塔2并联,氧气进气管18通过管道分别连接A塔1和B塔2,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A塔1和B塔2通过管道连接排气管21,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7和第二排气阀8,A塔1和B塔2通过管道连接储气罐4,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22和第二安全阀23,所述储气罐4通过管道连接进气管18,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3,空气进气管19通过管道连接A塔1和B塔2,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手动调节阀14、第一空气置换阀9和第二空气置换阀10,A塔1和B塔2之间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手动调节阀15和氧气置换阀11,A塔1和B2还通过管道连接氧气出气管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PLC控制系统3连接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第一空气置换阀7、第一排气阀8、第二排气阀9、第二空气置换阀10、氧气置换阀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的排气管21的末端还连接有消音器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储气罐4与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进行密封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装置的密封性,防止氧气从连接处泄漏出去。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设定吸附和解析的时间,时间是通过PLC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开和关的时间实现对A塔1和B塔的进料控制,从而控制吸附和解析的时;A塔1和B塔2在工作过程中,一塔吸附一塔解析,即当A塔1进行吸附时,B塔2进行解析;A塔1进行吸附时,PLC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氧气进料阀5开启,使氧气通入A塔1中进行吸附提纯,进行吸附后的成品干燥氧气通过管路和第一止回阀16运输至氧气出气管20排出;A塔1吸附的同时B塔2进行解析,此过程中其中,第一手动调节阀14和和第二手动调节阀15处于常开状态,且PLC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氧气进料阀6关闭,同时控制第一排气阀7打开,此时外部洁净的干燥压缩空气通过空气进气管19和第一空气置换阀9通入B塔2中,用空气对B塔2进行吹扫解析,解析气体通过第二排气阀进入排气管21,最后再切换成品氧气通入B塔2内进行吹扫解析,排除更多的杂质气体;在整个解析过程中假设解析的时间为10分钟,那通入氧气吹扫的时间为最后的1至2分钟内通入,大大减少了成品氧气的浪费;切换成品氧气的吹扫方式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塔(1)、B塔(2)、PLC控制系统(3)、储气罐(4)、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排气阀(8)、第一空气置换阀(9)、第二空气置换阀(10)、氧气置换阀(11)、单向阀(13)、第一手动调节阀(14)、第二手动调节阀(15)、第一止回阀(16)、第二止回阀(17)、氧气进气管(18)、空气进气管(19)、氧气出气管(20)、排气管(21)、第一安全阀(22)、第二安全阀(23),所述A塔(1)和B塔(2)并联,氧气进气管(18)通过管道分别连接A塔(1)和B塔(2),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A塔(1)和B塔(2)通过管道连接排气管(21),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7)和第二排气阀(8),A塔(1)和B塔(2)通过管道连接储气罐(4),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22)和第二安全阀(23),所述储气罐(4)通过管道连接氧气进气管(18),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3),空气进气管(19)通过管道连接A塔(1)和B塔(2),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手动调节阀(14)、第一空气置换阀(9)和第二空气置换阀(10),A塔(1)和B塔(2)之间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手动调节阀(15)和氧气置换阀(11),A塔(1)和B塔(2)还通过管道连接氧气出气管(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低露点干燥器再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塔(1)、B塔(2)、PLC控制系统(3)、储气罐(4)、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排气阀(8)、第一空气置换阀(9)、第二空气置换阀(10)、氧气置换阀(11)、单向阀(13)、第一手动调节阀(14)、第二手动调节阀(15)、第一止回阀(16)、第二止回阀(17)、氧气进气管(18)、空气进气管(19)、氧气出气管(20)、排气管(21)、第一安全阀(22)、第二安全阀(23),所述A塔(1)和B塔(2)并联,氧气进气管(18)通过管道分别连接A塔(1)和B塔(2),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氧气进料阀(5)、第二氧气进料阀(6),A塔(1)和B塔(2)通过管道连接排气管(21),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7)和第二排气阀(8),A塔(1)和B塔(2)通过管道连接储气罐(4),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22)和第二安全阀(23),所述储气罐(4)通过管道连接氧气进气管(18),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健陆君君李清李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辰睿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