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雪婷专利>正文

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43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包括针筒和通过针管连接在其下侧的雾化喷嘴,针筒包括有搅拌机构和按压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有由微型电机驱动的搅拌叶构件,微型电机设置在针筒上侧内壁,按压机构包括气囊和胶接在气囊右侧的握压板,气囊左侧通过连接件与针筒右侧壁固定连接,气囊上侧通过导气管与针筒上侧内腔连接相通,且导气管中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气囊下侧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单向进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简单,体积小,可单手操作,便于携带,并通过不断握松握压板,实现针筒内的中西混合药液的雾化喷出,提高药液覆盖面积,而且增加搅拌装置,实现对中西药混合搅拌,进而提高中西混合药液的药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
技术介绍
随着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通常将中草药熬成的药汁与西药液或西药粉末进行混合,进而作用在患者创伤处。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雾化器方式或注射器将中西药作用在患者创伤处,但注射器给药覆盖面小,疗效差,雾化器给药具有覆盖面大,疗效快速且有效,成为临床上主流的给药方式。目但通常雾化器通常采用压缩空气负压吸液,体积大,附属设备多,操作费时、费力,且无法将中西药混合均匀,进而降低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体积大,附属设备多,操作费时、费力,且无法将中西药混合均匀,进而降低药效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包括针筒和通过针管连接在其下侧的雾化喷嘴,所述针筒包括有搅拌机构和按压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由微型电机驱动的搅拌叶构件,微型电机设置在针筒上侧内壁,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气囊和胶接在气囊右侧的握压板,气囊左侧通过连接件与针筒右侧壁固定连接,气囊上侧通过导气管与针筒上侧内腔连接相通,且导气管中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气囊下侧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握压板下侧扭簧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胶接在针筒右侧壁,所述针筒左侧上部倾斜设置有进料管,通过倾斜设置进料管,便于中药药液与西药药液或西药粉末进入针筒内。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构件包括有搅拌轴和均匀设置在其圆周侧壁的若干组搅拌叶,所述针筒内上部胶接有锥形密封圈,搅拌轴间隙配合在锥形密封圈中部。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筒上侧外壁设置有电池腔以及放置在电池腔内的电池,电池腔上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盖。更进一步地,所述握压板上侧胶接有限定套环,限定套环左侧套接在针筒上侧外壁。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管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筒下端通过单向出液阀与针管连接。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单手操作,便于携带,并通过不断握松握压板,实现针筒内的中西混合药液的雾化喷出,提高药液覆盖面积;2、本技术通过增加搅拌装置,实现对中西药混合搅拌,进而提高中西混合药液的药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针筒;2-针管;3-雾化喷嘴;4-微型电机;5-气囊;6-握压板;7-连接件;8-单向出气阀;9-单向进气阀;10-固定板;11-进料管;12-搅拌叶;13-锥形密封圈;14-电池;15-螺纹盖;16-限定套环;17-密封盖;18-单向出液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参照图1-2:包括针筒1和通过针管2连接在其下侧的雾化喷嘴3,针筒1包括有搅拌机构和按压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有由微型电机4驱动的搅拌叶构件,微型电机4设置在针筒1上侧内壁,按压机构包括气囊5和胶接在气囊5右侧的握压板6,气囊5左侧通过连接件7与针筒1右侧壁固定连接,气囊5上侧通过导气管与针筒1上侧内腔连接相通,且导气管中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8,气囊5下侧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单向进气阀9,握压板6下侧扭簧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胶接在针筒1右侧壁,针筒1左侧上部倾斜设置有进料管11。其中,搅拌叶构件包括有搅拌轴和均匀设置在其圆周侧壁的若干组搅拌叶12,针筒1内上部胶接有锥形密封圈13,搅拌轴间隙配合在锥形密封圈13中部,避免中西药液溅射至微型电机4导致微型电机4的损坏,该微型电机4选用型号F130直流电机;针筒1上侧外壁设置有电池腔以及放置在电池腔内的电池14,电池腔上侧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5,通过电池14对微型电机4进行供电;握压板6上侧胶接有限定套环16,限定套环16左侧套接在针筒1上侧外壁,限定握压板6移动范围;进料管11管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7;针筒1下端通过单向出液阀18与针管2连接,通过单向出液阀18内的弹簧构件,避免中西药液在混合搅拌过程中从针管2漏出使用时,将中药药液与西药药液或西药粉末放入针筒1内,单手握住纵向针筒1,并开启微型电机4带动搅拌搅拌叶构件转动,实现对中西药混合搅拌,进而提高中西混合药液的药效;通过单向进气阀9和单向出气阀8的相互配合,握紧握压板6后,将气囊5内的气体压入针筒1内,从而针筒1内空气压强增大,使得针筒1内的中西混合药液进入针管2并从雾化喷嘴3喷出,当松开握压板6后,在气囊5自动回复的作用下和握压板6在扭簧弹性的回复下,外界空气进入气囊5内,通过不断握松握压板6,实现针筒1内的中西混合药液的雾化喷出,提高药液覆盖面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包括针筒(1)和通过针管(2)连接在其下侧的雾化喷嘴(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包括有搅拌机构和按压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由微型电机(4)驱动的搅拌叶构件,微型电机(4)设置在针筒(1)上侧内壁,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气囊(5)和胶接在气囊(5)右侧的握压板(6),气囊(5)左侧通过连接件(7)与针筒(1)右侧壁固定连接,气囊(5)上侧通过导气管与针筒(1)上侧内腔连接相通,且导气管中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8),气囊(5)下侧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单向进气阀(9),所述握压板(6)下侧扭簧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胶接在针筒(1)右侧壁,所述针筒(1)左侧上部倾斜设置有进料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包括针筒(1)和通过针管(2)连接在其下侧的雾化喷嘴(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包括有搅拌机构和按压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由微型电机(4)驱动的搅拌叶构件,微型电机(4)设置在针筒(1)上侧内壁,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气囊(5)和胶接在气囊(5)右侧的握压板(6),气囊(5)左侧通过连接件(7)与针筒(1)右侧壁固定连接,气囊(5)上侧通过导气管与针筒(1)上侧内腔连接相通,且导气管中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8),气囊(5)下侧通过进气管连接有单向进气阀(9),所述握压板(6)下侧扭簧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胶接在针筒(1)右侧壁,所述针筒(1)左侧上部倾斜设置有进料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雾化给药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构件包括有搅拌轴和均匀设置在其圆周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雪婷
申请(专利权)人:程雪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