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沈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39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担架,包括左板、右板、把手、背带、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槽、固定锁,所述左板的右侧设有定位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固定锁;所述右板的左侧设有定位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设有锁槽;所述右板两端设有搭扣;所述左板两端设有钩子;所述左板通过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锁、固定槽、搭扣、钩子与右板连接;所述左板和右板两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背带固定环;所述背带通过弹簧扣、背带固定环与左板和右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合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能减少人为搬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组合后左板与右板不易脱离,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担架
本技术涉及担架
,具体是指一种组合式担架。
技术介绍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一些重伤、老年患者以及刚结束手术治疗的患者,行动是受限的甚至是无法行动;当要换床时,需要人为的搬动,容易对病患造成人为伤害,影响治疗效果。现有申请号为201711249845.4可拆卸担架,包括左可拆卸件和右可拆卸件,右可拆卸件插入左可拆卸件中,右可拆卸件与左可拆卸件的连接主要靠右可拆卸件第一插入部中右进入管外表面上的弹性橡胶管的增大摩擦力来完成的,且并未提到其他连接方式;该担架在使用中左可拆卸件、右可拆卸件的连接容易脱离,进而对伤患造成更大的伤害。申请号为20171009374.1组合式板体担架主要是通过利用两个带螺杆的搭扣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合起来,使用时需将搭扣旋进或旋出板体,组合操作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担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担架,包括左板、右板、把手、背带、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槽、固定锁,所述左板的右侧设有定位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固定锁;所述右板的左侧设有定位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设有锁槽;所述右板两端设有搭扣;所述左板两端设有钩子;所述左板通过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锁、固定槽、搭扣、钩子与右板连接;所述左板和右板两端设有把手,该把手与左板、右板连接端较小;所述把手上设有背带固定环,该背带固定环上设有圆孔;所述背带通过弹簧扣、背带固定环与左板和右板连接。所述固定锁锁紧时的平面在左板与右板连接后低于担架平面5~10mm,防止误触固定锁。所述左板设有2根固定杆,所述右板设有2个固定槽。所述左板设有2~8根定位杆,所述右板设有2~8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杆的宽度3~25cm,所述定位槽的宽度为3~25cm,所述定位槽的宽度与定位杆的宽度相匹配。所述把手上设有防滑胶带。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组合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减少人为搬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组合后左板与右板不易脱离,增加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5根定位杆的本技术左、右板未连接立体视图。图2为5根定位杆的本技术左、右板连接俯视图。图3为2根定位杆的本技术左、右板未连接立体视图。图4为2根定位杆的本技术左、右板连接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搭扣连接放大示意图。图1~图5中:1为左板,2为右板,3为把手,4为背带,5为定位杆,6为定位槽,7为固定杆,8为固定槽,9为固定锁,10为锁槽,11背带固定环、12为弹簧扣,13为搭扣,14为钩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5。一种组合式担架,包括左板1、右板2、把手3、背带4、定位杆5、定位槽6、固定杆7、固定槽8、固定锁9,左板1的右侧设有5根4cm的定位杆5和2根固定杆7,固定杆7上设有固定锁9;右板2的左侧设有5个4cm的定位槽6和2个固定槽8,固定槽8上设有锁槽10;右板2两端设有搭扣13;左板1两端设有钩子14;左板1通过定位杆5、定位槽8、固定杆7、固定锁9、固定槽8、搭扣13、钩子14与右板2连接;左板1和右板2两端均设有把手3,把手3与左板1、右2连接端较小,把手3上设有背带固定环11和防滑胶带,背带固定环11上设有圆孔;背带4通过弹簧扣12、背带固定环11与左板1和右板2连接,背带4长度可调节。固定锁9锁紧原理:固定锁9为按钮锁,固定杆7插入固定槽8后按下弹簧锁的按钮,使按钮锁的锁舌插入锁槽10,按钮锁锁紧,左板1与右板2紧密连接。使用操作:组合担架:首先将患者缓慢地向左翻身,移动右板2使右板2置于患者身下,而后将患者缓慢地向右翻身,把左板1的定位杆5、固定杆7插入右板2的定位槽6、固定槽8中,使左板1与右板2连接,最后按下固定锁9上的按钮,此时固定锁9锁紧,扣好搭扣13,左板1与右板2连接紧密,扣上带弹簧扣12的背带4,形成一副完整的担架,即可利用担架移动患者。拆分担架:将患者连同担架置于病床上,取下背带4,解开搭扣13,按下固定锁9上的按钮解锁,使左板1与右板2可以分离,将患者向右翻身抽出左板1,向左抽出右板2,担架左板1与右板2分离,此时患者平身躺在病床上。其中固定锁9锁紧时的平面在左板1与右板2连接后低于担架平面10mm,能防止误触固定锁9,造成意外解锁。且扣好的搭扣13能防止固定锁9意外解锁后左板1与右板2分离,减少了安全隐患。本技术在使用中当移动患者人员手部打滑时,肩上背带能起到保护作用,使担架不会掉落至地面,伤及患者;且背带不仅能起到保护作用,增加使用安全性;还能在患者较重时或移动患者人员较少时,利用背带更省力的移动患者。本技术组合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减少人为搬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组合后左板与右板不易脱离,增加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实施例2:参照附图3~附图5。一种组合式担架,包括左板1、右板2、把手3、背带4、定位杆5、定位槽6、固定杆7、固定槽8、固定锁9,左板1的右侧设有2根20cm的定位杆5和2根固定杆7,固定杆7上设有固定锁9;右板2的左侧设有2个20cm的定位槽6和2个固定槽8,固定槽8上设有锁槽10;右板2两端设有搭扣13;左板1两端设有钩子14;左板1通过定位杆5、定位槽8、固定杆7、固定锁9、固定槽8、搭扣13、钩子14与右板2连接;左板1和右板2两端均设有把手3,把手3与左板1、右2连接端较小,把手3上设有背带固定环11和防滑胶带,背带固定环11上设有圆孔;背带4通过弹簧扣12、背带固定环11与左板1和右板2连接,背带4长度可调节。固定锁9锁紧原理:固定锁9为左高右低的弹簧锁,当固定杆7插入固定槽8时,弹簧锁被压下;当固定杆7插入固定槽8后,弹簧锁弹起,插入锁槽10,此时左板1与右板2锁紧连接。使用操作:组合担架:首先将患者缓慢地向左翻身,移动右板2使右板2置于患者身下,而后将患者缓慢地向右翻身,把左板1的定位杆5、固定杆7插入右板2的定位槽6、固定槽8中,使左板1与右板2连接,此时固定锁9为锁紧状态,扣好搭扣13,使左板1与右板2连接更紧密,扣上带弹簧扣12的背带4,形成一副完整的担架。背好背带4、抓住把手3,即可利用担架移动患者。拆分担架:将患者连同担架置于病床上,取下背带4,解开搭扣13,将患者向右翻身后,按下两端的固定锁9,抽出左板1,再将患者向左翻身抽出右板2,担架左板1与右板2分离,此时患者平身躺在病床上。其中固定锁9锁紧时的平面在左板1与右板2连接后低于担架平面8mm,能防止误触固定锁9,造成意外解锁。且扣好的搭扣13能防止固定锁9意外解锁后左板1与右板2分离,减少了安全隐患。本技术在使用中当移动患者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板、右板、把手、背带、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槽、固定锁,所述左板的右侧设有定位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固定锁;所述右板的左侧设有定位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设有锁槽;所述右板两端设有搭扣;所述左板两端设有钩子;所述左板通过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锁、固定槽、搭扣、钩子与右板连接;所述左板和右板两端设有把手,该把手与左板、右板连接端较小;所述把手上设有背带固定环,该背带固定环上设有圆孔;所述背带通过弹簧扣、背带固定环与左板和右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板、右板、把手、背带、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槽、固定锁,所述左板的右侧设有定位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固定锁;所述右板的左侧设有定位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设有锁槽;所述右板两端设有搭扣;所述左板两端设有钩子;所述左板通过定位杆、定位槽、固定杆、固定锁、固定槽、搭扣、钩子与右板连接;所述左板和右板两端设有把手,该把手与左板、右板连接端较小;所述把手上设有背带固定环,该背带固定环上设有圆孔;所述背带通过弹簧扣、背带固定环与左板和右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锁锁紧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沈
申请(专利权)人:王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