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236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感温电路、测压电路、开关电路和主控电路。感温电路设置在智能枕头的枕面与枕头本体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感温元件,多个感温元件分别贴合的设置在枕面的不同位置。测压电路与感温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开关电路与感温电路以及测压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轮询开关指令轮询的控制感温电路与多个感温元件之间的导通。主控电路与测压电路以及开关电路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开关电路发送轮询开关指令,以及接收测压电路反馈的每一个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每一个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确定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根据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确定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

A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枕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打鼾不是一种良好的睡眠表现,很多情况下打鼾不仅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同时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所以能够在睡眠时监测人的鼾声并干预打鼾者的打鼾行为矫正睡姿的产品成为一种需求。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智能型的止鼾枕具备这样的功能。其中大多都采用位置、声音传感器检测人体的打鼾行为,并通过枕头内置气囊充放气的方式控制睡眠者头部的摆动,从而达到止鼾的目的。现有的智能型止鼾枕检测位置的方法大都采用薄膜开关的方式,将其放置在内部气囊带的下方位置。检测头部位置的原理是当人头部压在枕头上时,由于压力会导致薄膜上的触点接触,该触点连接的位置信息就会被识别到,进而判断出头部的位置。但是,该方式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涂在薄膜片上的导电材料由于长久发生摩擦会产生脱落,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导致接触不灵敏而难以检测到位置。另一方面是薄膜开关放置在气囊下方会在枕头充气动作时误识别位置,因此当枕头上没有施加压力时可能存在错误的位置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智能枕头因受到挤压可能发生错误识别位置信息的问题,提供一种检测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包括:感温电路,设置在智能枕头的枕面与枕头本体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感温元件,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分别贴合的设置在所述枕面的不同位置;测压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开关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以及所述测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轮询开关指令,并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轮询的控制所述感温电路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之间的导通;以及主控电路,与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所述轮询开关指令,以及接收所述测压电路反馈的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确定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根据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确定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均为热电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呈等间距直线排列;所述主控电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绘制温度曲线,确定所述温度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感温元件,获取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感温元件的位置,并将所述位置作为所述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模拟开关,与所述主控电路、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多个感温元件中的部分所述感温元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轮询开关指令,根据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启动,以及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控制与所述第一模拟开关连接的感温元件和所述测压电路之间的导通;以及第二模拟开关,与所述主控电路、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多个感温元件中的其余部分所述感温元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和所述轮询开关指令,根据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启动,以及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控制与所述第二模拟开关连接的感温元件和所述测压电路之间的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拟开关和所述第二模拟开关均为多路复用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本体中设置有多个并排放置的多个气囊,且每两个所述感温元件位于一个所述气囊的覆盖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声音采集器和充放气机构;所述声音采集器,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声音,并反馈给所述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声音是否大于预设声音阈值,以及当所述用户的声音大于预设声音阈值时,根据所述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确定与所述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对应的待充放气的所述气囊,并向所述充放气机构发送充放气指令;所述充放气机构,与所述多个气囊以及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充放气指令,并根据所述充放气指令对所述待充放气的气囊进行充放气。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感温电路、测压电路、开关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感温电路设置在智能枕头的枕面与枕头本体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感温元件,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分别贴合的设置在所述枕面的不同位置。所述测压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以及所述测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轮询开关指令,并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轮询的控制所述感温电路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之间的导通。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所述轮询开关指令,以及接收所述测压电路反馈的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确定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根据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确定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本技术中,通过所述多个感温元件感应人头部接触枕头时产生的温度,然后通过处理算法计算后得到头部的位置信息。当人的头部在贴合枕头的枕面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枕面处的温度就很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而位于枕面与皮肤贴合处的温度传感器会产生与位于没有贴合处的温度传感器有明显的温度差,基于该温度差便可确定头部的位置,由于该方法基于温度的感应而不是基于压力或是基于接触开关类的方式,因此可有效解决智能枕头因受到挤压可能发生错误识别位置信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的电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感温电路100、测压电路200、开关电路300和主控电路400。所述感温电路100设置在智能枕头的枕面与枕头本体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感温元件110,所述多个感温元件110分别贴合的设置在所述枕面的不同位置。所述测压电路200与所述感温电路100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感温元件110两端的电压。所述开关电路300与所述感温电路100以及所述测压电路200连接,用于接收轮询开关指令,并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轮询的控制所述感温电路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110之间的导通。所述主控电路400与所述测压电路200以及所述开关电路300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所述开关电路300发送所述轮询开关指令,以及接收所述测压电路200反馈的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110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110两端的电压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感温电路,设置在智能枕头的枕面与枕头本体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感温元件,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分别贴合的设置在所述枕面的不同位置;/n测压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n开关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以及所述测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轮询开关指令,并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轮询的控制所述感温电路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之间的导通;以及/n主控电路,与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所述轮询开关指令,以及接收所述测压电路反馈的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确定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根据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确定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温电路,设置在智能枕头的枕面与枕头本体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感温元件,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分别贴合的设置在所述枕面的不同位置;
测压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
开关电路,与所述感温电路以及所述测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轮询开关指令,并根据所述轮询开关指令轮询的控制所述感温电路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之间的导通;以及
主控电路,与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所述轮询开关指令,以及接收所述测压电路反馈的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每一个所述感温元件两端的电压确定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根据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确定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均为热电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感温元件呈等间距直线排列;
所述主控电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枕面不同位置的温度绘制温度曲线,确定所述温度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感温元件,获取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感温元件的位置,并将所述位置作为所述头部在所述枕面的相对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模拟开关,与所述主控电路、所述测压电路以及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勇梁杰罗国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