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31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中,所述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包括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所述第一分杆上下分布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分杆上下分布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称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还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所述第二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支撑架结构简单,收折方便,而且兼顾了很好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支撑架。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桌椅是一种最常见的家居用品,在现有技术中的桌椅中,桌椅框架与桌椅支撑脚大多一体成型为一整体。由于桌脚支撑脚与桌椅框架无法分离,在搬运或者存放的过程显得极为不便。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的桌椅大多结构复杂,拆卸不便,对于使用者来说仍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撑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中,所述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包括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所述第一分杆上下分布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分杆上下分布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称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还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所述第二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杆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杆设置的第一插销轴,所述第二分杆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分杆设置的第二插销轴,所述第一插片或第二插片相对两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插片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插销轴和第二插销轴相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中部连接设置有一限位片。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分别设置有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所述第一或第二承载座用于放置可拆卸杆件。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右侧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三支撑脚通过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四支撑脚通过所述第二杆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邻近所述第一杆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杆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可绕着所述第一连接片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下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脚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下两侧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杆件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端部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底面且与所述第一端部铰接,所述第四端部置于所述第二端部顶面且与所述第二端部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或第二主体部中部开设有开槽。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还设置有一面板,所述面板周边设置有若干销子,至少其中一所述支撑脚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销子相配合的横向插销孔,至少其中另一所述支撑脚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销子相配合的纵向插销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三支撑脚沿所述第一杆件向上延伸形成靠背架,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三支撑脚的相对面对称设置有若干插槽,所述插槽用来放置可拆卸连杆,所述可拆卸连杆的相对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插座。优选的,所述插槽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T”形插槽。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撑架结构简单,收折方便,而且兼顾了很好的牢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展开过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产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架应用于茶几桌的产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支撑架应用于沙发椅的折叠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支撑架应用于沙发椅的产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该左侧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12,该右侧支架包括第三支撑脚13和第四支撑脚14,该第一支撑脚11与第二支撑脚12之间通过第一横杆21进行连接,该第三支撑脚13和第四支撑脚14之间通过第二横杆22进行连接,该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内侧对称设置有承载座60,该承载座60可承载放置可拆卸的杆件。该第一支撑脚11和第三支撑脚13分别与第一杆件31两端进行活动连接,该第二支撑脚12与第四支撑脚14分别与第二杆件32两端进行活动连接。其中,该第一杆件31包括第一分杆311和第二分杆312,该第一分杆311上下分布有第一开口a和第二开口b,该第二分杆312上下分布有第三开口c和第四开口d,其中,该第一开口a与第三开口c对称设置,该第二开口b与第四开口d对称设置。该支撑架还包括第一插片41和第二插片42,其中,该第一插片4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a和第三开口c内且该第一插片4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311和第二分杆312相铰接,该第二插片4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b和第四开口d内且该第二插片4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311和第二分杆312相铰接。容易得知的,该第二杆件32的设置方式可与第一杆件31的设置方式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进行说明。举例来说,该第一分杆311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分杆311设置的第一插销轴51,该第二分杆312设置有垂直于该第二分杆312设置的第二插销轴52,该些插销轴通过该些分杆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一插片41或第二插片42的相对两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插片4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插销轴51和第二插销轴52相铰接,从而该第一分杆或第二分杆能够绕着该些插片进行转动。进一步的,该支撑架的第一插片41和第二插片42中部可连接设置有一限位片43,从而将第一分杆与第二分杆的折叠或展开限制在一定的方向或位置。本技术的可折叠支撑架结构简单,收折方便,而且兼顾了很好的牢固性。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该可折叠支撑架在展开的时候能够更为牢固,不易产生松动或晃动,可在第一分杆311和第二分杆3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承载座61和第二承载座62,该第一或第二承载座可与第一或第二横杆上的承载座错位设置(参阅附图5),例如第一或第二承载座位于分杆的底端,承载座位于第一或第二横杆的上端,从而当在该些承载座上设置可拆卸杆件时能够错位设置,防止相互干扰。下面将对该第一支撑脚或第三支撑脚与第一杆件活动连接的方式做一详细说明。该第三支撑脚13邻近第一杆件3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片71,该第一杆件31邻近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中,所述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包括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所述第一分杆上下分布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分杆上下分布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称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还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所述第二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其中,所述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包括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所述第一分杆上下分布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分杆上下分布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称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还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所述第二插片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杆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杆设置的第一插销轴,所述第二分杆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分杆设置的第二插销轴,所述第一插片或第二插片相对两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插片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插销轴和第二插销轴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中部连接设置有一限位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分别设置有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所述第一或第二承载座用于放置可拆卸杆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右侧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支撑脚和第四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三支撑脚通过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四支撑脚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